狼图腾主要内容(《狼图腾》这本书主要讲的什么啊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狼图腾》这本书主要讲的什么啊

1、主要内容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大陆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这里的蒙古牧民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态特点,他们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养着牛、羊,与成群的强悍的草原狼共同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他们憎恨着狼――狼是侵犯他们家园的敌人;他们同时也敬畏着狼――草原狼帮助蒙古牧民猎杀着草原上不能够过多承载的食草动物:黄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图腾。狼的凶悍、残忍、智慧和团队精神,狼的军事才能和组织分工,曾经是13世纪蒙古军队征战欧亚大陆的天然教官和进化的发动机。

2、简介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该书在中国出版后,被译为30种语言,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3、作者简介

《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先生(笔名),1946年生人。北京人。1967年自愿到内蒙古额仑草原牧区插队落户。1978年返回北京,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正像小说中的主人公陈阵一样,姜戎在草原上与狼共舞达十一年之久。他掏过狼窝、养过小狼、亲眼目睹过狼与黄羊、狼与人、狼与马群的大小无数次战役。

《狼图腾》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革时期,毛泽东宣布上山下乡政策,大批的知青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迁移到内蒙及东北等地,进行贫下中农再教育,陈阵、杨克、张继原和高建忠被派到内蒙插队。当中陈、杨两人被分派为羊倌(牧羊人),并跟随蒙古族内经验丰富的老人毕利格学习。

初到内蒙的陈阵,并未了解到草原狼的可怕。有一次,不听族群的劝告,竟抄小路回营地,在途中,陈阵被草原狼包围,陈阵当时不知如何面对,幸好,他所骑的马匹,由毕利格所借,

此马久经战场,即使面对群狼袭击,依然处之泰然,并无表现怯场,不过狼群一直亦步亦趋,最终陈阵利用狼群最怕的铜铁器声音击退狼群,自此陈阵便迷上草原狼。

一次放羊的时候,陈阵发现了狼的狼窝,于是请教毕利格如何掏狼,毕教他先引开母狼,再到窝内掏小狼,陈阵这次一共掏了七只小狼,其中一只自己养,另一只送给协助掏狼的蒙古族人。

陈阵在草原生活的一个严冬,狼群藉大白雪的来临,偷袭将要送上战场的蒙古战马。狼群利用白雪,紧迫战马到小湖里,使大批战马溺死,同时湖水又可为狼群保存马尸,内蒙的主管乌力吉因此被革了职,改由来自农牧区的包顺贵领导。包顺贵感染了农民讨厌狼的性格,所以上任后大力推行杀狼。

中国农民过度生育,大批大批的涌入内蒙,原内蒙的居民因此水草不足,需要转换牧场基地饲养牛羊马。陈阵、乌力吉和毕利格到苏联边境寻找更好的草场,结果让他们找到一个休养了多年的草场,毕利格率领众族群到新草场,开始新生活。

到了新牧场,毕利格更感痛心,从农区来的人把新草场的黄羊、大鼠和天鹅都打清光。食物一光,狼群又猎杀人们的牲畜。

包顺贵因此向中央寻求援助,中央于是派了拥有自动步枪和吉普车的军团到内蒙。毕利格眼见狼群不消两三下功夫就被现代武器打死,深感草原狼离灭绝的日子不远。不久,陈阵及杨克等人亦回到北京工作。

数十年后,在狼群数目大减、生态欠缺高等猎食者下,草原被獭子、地鼠等低等啮齿类动物啃光挖烂,已经开始严重沙漠化、大半不适合放牧。陈阵与杨克回到内蒙,陈阵同杨克分析,中国人近年不断被列强入侵,正因为中国人的羊性太重,引致只懂逃避了事。

扩展资料:

该书序作者安波舜在序言〈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中称该书为“旷世奇书”、“鸿篇巨制”。这本书在中国大陆销售200万册后,其海外版权卖了给英国的企鹅出版集团。

《狼图腾》还曾被河北石家庄一个黑老大用作灌输“只有血腥的暴力掠夺才是生存之道”观念的“教科书”。

2015年2月,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在新浪微博上称“狼从来不是蒙古人图腾,蒙古所有文史中从未记载过狼为图腾!这是一汉族知青在草原只待三年,生生嫁祸蒙古人的伪文化!蒙古人最早信萨满后佛教。

狼是蒙古人生存天敌,狼并无团队精神两窝狼死磕,狼贪婪自私冷酷残忍,宣扬狼精神是反人类法西斯思想。我们保留诉诸法律捍卫祖先和民族文化的权利。”并质疑书中的许多细节。

狼图腾主要内容及创作背景

《狼图腾》是姜戎创作的长篇小说。《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独树一帜地把动物作为叙事主体引入小说,拓宽了小说的艺术表现领域,并且以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表达,创造出了充满美感与生命震撼力的“狼”这一审美对象,丰富了文学形象宝库。

《狼图腾》主要内容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确切讲是内蒙草原狼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它以几十个狼故事为主体,通过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物的活动将其串连起来,情节奇绝而神秘,悬念跌出,引人入胜。狼在小说中一改过去我们熟知的形象,而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地位和解读。

它不再是狡诈、残暴、歹毒、忘恩负义的中山狼的代名词,而成为英勇、义气、智慧、具有团队精神和献身精神、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人类的老师和图腾。它们伏击马群和黄羊群所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侦察、布阵、奇袭的高超战术,它们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它们单独攻击抢掠羔羊、马驹的敏捷利落,它们在袭击敌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惊人忍耐力和洞察力,它们对于小狼的赤烈感情及保护等等,都彻底巅覆了我们对狼的所有感觉和认识。

《狼图腾》创作背景

作者于1967年响应中央号召,来到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插队成为知青,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了11个年头,见证了草原由盛转衰的过程和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冲突。

作者目睹了原始草原的自然风貌,也目睹了草原的毁灭和整个游牧文明的毁坏。出于对草原的热爱和怀念,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半自传体性质的小说《狼图腾》。

《狼图腾》作者介绍

姜戎,本名吕嘉民,1946年生人。北京人。1967年自愿到内蒙古额仑草原牧区插队落户。1978年返回北京,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姜戎出生于干部家庭,少年时期受过专业绘画训练,深受俄罗斯文学、电影和油画的影响。青年时期经历过文化革命。关心国家大事和政治运动和思潮,而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又使他多次受到挫折,因而铸锭了他凝重大气的创作风格。叙事宏大、细节丰富、主题多意,有跨越地域文化和民族信仰的人类化意义。

狼图腾主要内容

《狼图腾》主要内容:
上世纪60年代,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加入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老人以及他的儿媳噶斯迈一家的生产队,从此开始若干年的放牧生活。
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带着强烈的好奇,逐渐了解了这种动物,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蒙古人民崇敬狼,热爱草原,而汉人则功利地掠夺土地,这导致了狼群与人之间的“战争”。
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最终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自然与人的关系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写作背景:
作者于1967年响应中央号召来到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插队成为知青,在内蒙古大草原生活了11个年头,见证了草原由盛转衰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