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荷兰边境(德国入侵法国,荷兰为什么用“洪水”防御德军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德国入侵法国,荷兰为什么用“洪水”防御德军

1940年5月,德军在“曼施坦因计划”基础上,修改的“镰割计划”堪称完美。其中,能否将英、法联军主力调往荷兰、比利时,是该计划成功的关键。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德军A集团军群突破阿登山区后,长驱直入消除障碍。

尽管荷兰、比利时坚守中立地位,但对德国的防范由来已久。不仅在边境上修筑坚固的要塞,而且建有各类反坦克壕沟,甚至在危急时刻不惜开闸放水等措施。这对蓄势待发的德军来说,如何迅速征服这些低地国家?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破解荷兰的“洪水防御”。

1940年5月,针对德军在边境地区的威胁,荷兰迅速做出反应。一面宣称自己的中立国地位,一面向德国外交部提出抗议。不过,他们对“御敌于国门之外”还是充满了信心,不仅有盟军的支持和坚固的防线,更有令人生畏的“洪水防御”。

原来,荷兰很大一部分国土是由“围海造田”而成的, 25%的国土位于平均海水面以下。也就是说,一旦开闸放水,有近一半的国土将被淹没。但同时,作为阻挡外敌侵略的有力武器,“洪水防御”也是荷兰引以为傲的防御措施。

作为“镰割计划”的第一步,德军B集团军群的主要任务是攻占荷兰、比利时,并引诱英、法联军主力调往该地区。尽管原先的装甲部队都调给了中路的A集团军群,兵力大为削减,但有两个精锐的空降师用在了荷兰方向,实施特种作战。

这两个师,一部负责攻占桥梁、机场等战略要地,并等候与地面部队回合;另一部直接占领其首都,控制政府大楼及俘获荷兰女王,加快战役进程。5月10日凌晨3点30分,德军对荷兰的进攻全面展开,首当其冲的就是夺取机场。

然而,德军空降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空降兵偏离了目标,对首都的进攻也一时陷入僵局,致使荷兰女王和王室成员、政府大臣有时间坐船逃亡英国,在伦敦成立了流亡政府。“群龙无首”的荷兰军队,终于在第5天放弃了抵抗,正式投降。

由于动作太快,德军根本就未给荷兰军队实施“洪水防御”的时间。实际上,水战在古代冷兵器时期或许有用,但在空地一体、协同作战的新战法面前,丝毫不起作用,尤其是面对空降等特种作战,更是不知所措,失败是一定的。

无独有偶,比利时也败在德军的空降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抵御德国的侵略,西欧各国在与德国相邻的边境上修筑了坚固的防线。法国修筑了著名的“马其诺防线”,荷兰拥有哥雷比-皮尔防线;比利时更是依托艾伯特运河建立了防线,埃本.埃马尔要塞是该防线的核心。

该要塞修筑在陡峭的河岸上,并据此控制着艾伯特运河和马斯河16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渡口,同时,以此为中心修建了与马其诺防线相媲美的碉堡群、反坦克壕和各类防御阵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之一,被誉为比利时的“东大门”。

尽管埃本.埃马尔要塞坚不可摧、固若金汤,但其防御重点是地面进攻。也就是说,来自空中的威胁,要塞的防御力量几乎为零。只需派出一支空降部队,在其头顶发起进攻,要塞防御将瞬间瓦解,守军也会遭到“灭顶之灾”并束手就擒。

就在德军轰炸荷兰的同时,远处猛烈的轰炸声,也提醒着守军要严密防范德军的轰炸机,但宁静的夜空听不到任何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就在守军纳闷的时候,41架德军滑翔机悄无声息地降落在要塞顶部,一时间,守军哨兵惊得目瞪口呆。

滑翔降落后的德军,反应十分迅速。他们一面解决了哨兵,一面按战前分工,对炮塔、碉堡、坑道入口等进行爆破作业,不到10分钟就控制了要塞顶部的表面阵地。而要塞里的守军只听见爆炸声,却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一时慌乱一团。

与此同时,德军地面部队从正面发起进攻,顺利突破比利时防线。而要塞守军在德军不断的爆破中,以及手持喷火器的攻击下,仅坚守了一天就被迫投降。这一战,德军以伤亡25人的代价,在30小时内拿下了号称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

埃本.埃马尔要塞的攻陷,预示着比利时的“东大门”被彻底砸开。让英、法联军高级将领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坚固的要塞轻易而举地失守?尤其是法军将领,他们开始将这种担心放在了“马其诺防线”,不安的情绪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是风车之国悠闲的荷兰人吗

荷兰坐落于欧洲中西部,东边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面临北海,位于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坐落于东经3°21’至7°13’、北纬50°45’至53°52’中间。荷兰土地南北方比较远端距离约300公里,物品比较远端间距约200公里,占地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沿海地区有1800多千米长海坝和岸堤,海岸线长1075公里。荷兰土地的18%是人力填海工程造出的。

压低是荷兰地貌最明显的特性。该地区为低地,四分之一新土地海拔高度不上1米,四分之一新土地小于海平面,除西南和东部地区有一些丘陵地形外,绝大多数地形都很低。南边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联接成的。荷兰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欧盟和北约创始国之一,都是申根公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中的一员。以青狮岩、荷兰风车、郁金香和包容的社会风尚而著称。

荷兰坐落于北纬51°~54°中间,受大西洋暧流危害,属暖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冷夏热。荷兰年降水量大约为760mm。降水基本上分布均匀于四季。因此荷兰总会雨天,说起来也奇怪在荷兰这雨很大,没有几个避雨还没有几个撑伞的,荷兰人便爱那么淋着。感觉像是缺心眼儿一样,每一个人都是慢吞吞的在雨里转悠着,外出留孩子也没有塑料薄膜,发烧感冒也不去医院,如果没有隔离病房,就这样背着。关键在于下雨时候还非常多。

在荷兰大家能骑28大杠绝对的不开车,在街上开车的看不到好多个,自行车的到点满大街都是,反是有些像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荷兰海拔高度世界上最地可大家身高标准则是世界最高,估计是和喝纯牛奶,吃奶酪有关系吧。荷兰日常生活尤其悠闲自在,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并没有非常摩天大厦,大家从不存钱,穷月光富也月光,该吃吃该喝喝,啥也不往心里搁。据调查荷兰人年均上班时间1776钟头,一周工作中4天,每日8钟头。下了班便去请客吃饭多一分钟班都不会加。百十来人围住饭馆胡吃海喝,没有一个人玩手机的。

近几年来,荷兰的中国籍住户总数迅速升高,从2000年的7,500人窜升到2019年的36,500人。二十年间,翻了近5倍。有着中国背景移民投资也越来越多了,2019年,有54,200个荷兰住户要在中国出世的;在其中,32,000为中国国藉。如今在荷兰的华人大概有12数万人。

荷兰郁金香历史的是以一位名字叫做克卢修斯的园艺学家开始。16新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当花匠的克卢修斯,想方设法从起兵土耳其的奥地利使者于中得到原产地亚洲的、的美丽郁金香,并带上郁金香来到荷兰,使这类花迅速地遍布荷兰全国各地,一度揭开了郁金香热。1637年2月,在当时“宇宙中心”阿姆斯特丹爆发人类史上第一次泡沫经济事情,主人公便是郁金香。郁金香被炒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价钱,上到富豪官吏,下到一般工商业者所有陷入这一场疯狂买卖。郁金香价钱最高处是一场竞拍,有一个叫温克尔的遗孤以9万荷兰盾的价钱竞拍了爸爸的郁金香。

在此之后,困境措不及防地到来了,不知为何,在某一天买卖交易中,价钱过度吓人的郁金香忽然卖不掉了。大家形成了市场动向猜疑,而一旦销售市场失去希望,价钱立刻垮台。垮台从一个城市传播到另一个城市,大伙儿更为拼命地售卖郁金香,使其价格一落千丈,几日以内成千上万花商陷入困境。最终,荷兰法院通过不断商议,出具了解决方法,让花商们有方法梳理这一段时间杂乱的买卖,而且不准了以后的郁金香买卖。可是,人民法院认可,搞不懂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郁金香的交易疯狂和突然崩溃。此次郁金香疯狂进而成为一个历史时间奇闻怪事。

做为风车之国的荷兰,最开始荷兰风车是以德国引进,引入之时仅仅是为了研磨成粉应用,后来慢慢促进了很多产业链那时候,荷兰在全世界的商业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类原材料,从各界水路运到荷兰风车生产加工,主要包括:北欧世界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世界各国的木料,德国的大麻子和亚麻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