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的人物生平?羊祜“堕泪碑”人见落泪,他究竟有什么感人的事
发布时间: 2023-07-17

羊祜不失时机的上疏请求伐吴,每当他们与吴人战斗时,羊祜说:“取吴不必我亲自参加,荆州人为了避羊祜的名讳,当时人都说,然而臣不能推举有德之人,后来羊祜病重不能入朝,对羊祜说:“我常常记住你以前说的话。

羊祜的人物生平

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姐姐嫁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 羊祜十二岁丧父,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谨。他曾在汶水边上游玩,遇见一位老人对他说:“你这孩子相貌不凡,不到六十岁,必然为天下建立大功。”老人说完就走了,不知所在。
羊祜长大后,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长于论辩而有盛名于世。而且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郡将夏侯威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 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古代五种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也纷纷任命他,但羊祜都拒绝就职。太原人郭奕见到他后说:“这真是当代的颜回啊。”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继位为帝的齐王曹芳只有八岁。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受遗命辅政,两大集团的斗争日趋激烈化。正始初年,曹爽集团在斗争中明显地占据优势。曹爽把司马懿排挤到太傅的闲职之上,将统领禁军、掌管枢要的权力皆掌握到自己的弟兄及心腹的手中,从而控制了政府的实权。司马懿实行韬晦之计,假装生病,暗中却加紧布置,伺机反攻。羊祜虽然年轻,但很有政治头脑。他判断曹爽终将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后羊祜与王沈一起被曹爽征辟,王沈劝羊祜应命就职,羊祜就说:“豁出身家性命去侍奉别人,不是容易的事。”王沈便独自应召。由于门第关系,羊祜基本游离于两大集团争斗之外。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并诛杀曹爽,夺得军政大权。政变之后,司马懿大举剪除曹爽集团,与曹爽有关的很多人遭到株连。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为逃避杀戮,投降了蜀汉。王沈也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于是,对羊祜说:“我常常记住你以前说的话。”羊祜却安慰他,说:“我当时也没有想到曹爽有这种下场。”他就是这样,既有先见之明,又不肯显示夸耀。在这场灾难中,羊祜因和司马氏的姻亲关系,并未因岳父降蜀受罚。
夏侯霸投降蜀国,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 不久,羊祜的母亲和长兄羊发相继去世。羊祜服丧守礼十多年,其间以道素自居,笃重朴实,一如儒者。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病逝,司马昭执政,为大将军。司马昭任大将军,征辟羊祜,羊祜没有应命。于是,朝廷公车征拜羊祜为中书侍郎,不久升为给事中、黄门郎。 时魏帝高贵乡公曹髦爱好文学,在位者希承上意,多献诗赋,汝南人和迪因为违逆上意而遭贬斥。羊祜在朝廷,虽身处士大夫之间,但持身正直,从不亲亲疏疏,因此,有识之士,对他特别尊崇。
陈留王曹奂即位,羊祜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一百户。因为魏帝年少,羊祜不愿在朝中做侍臣,要求调出宫廷任其他职务,结果改任为秘书监。
魏朝实行五等爵位以后,羊祜被封为钜平子,食邑六百户。钟会受到司马昭宠信而好忌妒贤能,羊祜也怕他。钟会被诛之后,羊祜任相国从事中郎,与司马炎的另一心腹荀勖共掌机密。晋代魏前夕,司马炎调羊祜为中领军,在皇宫当值,统领御林军,兼管内外政事。 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1月),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史称晋武帝。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为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怕引起贾充等权臣的妒嫉,固让封公,只受侯爵,于是,由本爵钜平子进封为侯,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并授给他的夫人印绶。
泰始初年,司马炎下诏:“统领国家机关,协调礼、教、刑、政等各部门的工作,是朝政的根本要务。羊祜德操清美,忠贞而坦诚,纯正而才高,是文武兼备的人才,为人又很正直,虽在宫廷任要职而不掌管国家机要,这不符合圣君必委任贤人垂拱无为而治天下的要义,现任羊祜作尚书右仆射、卫将军,配置本营军队。”当时,王佑、贾充、裴秀等人均为前朝名高望重之臣,羊祜对他们心存谦让。
司马炎称帝后,素有吞吴之志。便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
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卫瓘、司马伷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孙吴的军事布置以外,又特地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 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西晋的荆州包括今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吴国的荆州则有今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
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方面。羊祜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来远人。并与吴国人开诚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决定。还禁止拆毁旧官署。
当时风俗,官长如果死在官署之中,后继者便说居地不吉,往往拆毁旧府,另行修建。羊祜认为,死生有命,不在居室,命令下属,一律禁止。最主要的是设计使吴国撤掉了对襄阳威胁最大的石城驻军,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深以为患,于是巧用计谋,使吴国撤销了守备。然后羊祜他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当年,全军共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来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到后来,粮食积蓄可用十年。羊祜的这些措施迅速地安定了荆州的社会秩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司马炎为表彰他的功绩,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授予羊祜南中郎将的职务,负责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
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铃阁之下,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哪能这样轻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除非我死了,今夜此门才得开。”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
不久,羊祜又被加封为车骑将军,并受到开府如三司之仪的特殊待遇。羊祜上表固辞:“臣恭敬地看到加恩的诏书下来,提拔臣与三公同等,臣自出仕以来才十几年,接受内外重任,官职显赫而重要,臣常常因为自己的才智不能上进,不可久居过当的恩宠而日夜战栗不安,荣耀变成了忧愁。臣听说过古人之言,品德还没有为众人心服而受高爵,就会使有才之臣不能奋进;功业没有使众人归附而享受厚禄,就不会使愿为国家出力的臣民受到鼓励。如今臣身为外戚,做事的成败关系到国家时局,应警惕过多的恩宠,并不忧虑被朝廷遗忘。而宫中之诏枉发,给予臣超常的荣誉,臣有何功可以担当呢?于心怎安呢?身居不称的高位,不久将会跌落下来,到那时想守住先人的陋室,也不可能了。违抗诏命,是触犯天子威严;曲心从命,又是如此犯难。古人有知过必举的见知法,大臣之节,能进则进,不可进则止。臣虽属小人之辈,也想缘用前人所诫,不忘此义。
现在天下归服于晋已经八年,天子虽坐于侧席以延揽贤才,乡鄙贱人无所遗漏,然而臣不能推举有德之人,引荐有功之士,使陛下知道胜过臣的人还多,没有进入仕途的贤人还不少。假若还有像傅说那样的贤人被遗忘在筑墙者的行列,有像吕尚那样的才士被遗忘在屠市垂钓的场所,而朝中议事者不以枉用臣为非,臣居高位而又无愧,这样不是损失太大了吗?臣窃居官位虽然很久,从未像今天这样兼任文武要职受朝廷信任,居等同宰相的高位。况且,臣所见虽然狭小,光禄大夫李熹有高风亮节,行为公允正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与人和谐而不苟同;光禄大夫李胤,清廉简朴而坦诚,身在朝廷,效力国家,守君臣之礼至老不渝。
他们虽历任内外要职,而清廉简朴如贫寒人家,但都没有荣获我这样的宠位,臣超过他们,怎能满足天下人的期望,稍增日月之光呢?因此,臣决心守此臣节,不愿苟得高位。当今天下统一的道路尚未畅通,边陲战事时有发生,乞求保持原来的职务,使臣能迅速回到荆州屯垦戍边,不然的话,在京城留连日久,必然于对付敌国方面考虑不周。匹夫之志,有时也不可强夺。”
但朝廷未同意他的辞让。这一年,羊祜四十九岁。 泰始六年(270年),吴国在荆州的都督换上了名将陆抗。陆抗到荆州后,注意到西晋的动向,立即上疏给吴主孙皓。陆抗对荆州的形势表示忧虑,提醒孙皓不要盲目迷信长江天堑,应该认真备战。他把自己的想法归纳为十七条建议,请求实行。陆抗的到来,引起羊祜的警惕和不安。因此,他一面加紧在荆州进行军事布置;一面向司马炎密呈奏表。密表建议,伐吴战争必须利用长江上游的便利条件,在益州(今四川地区)大办水军。
泰始八年(272年)八月,吴主孙皓解除西陵(今湖北宜昌)督步阐的职务。步阐因害怕被杀,拒绝返回建邺,当年九月,献城降晋。陆抗闻讯,立即派兵围攻西陵(参见西陵之战)。晋武帝命令羊祜和巴西监军徐胤各率军分别攻打江陵(今湖北江陵)和建平(今四川巫县),从东西两面分散陆抗的兵力,以实现由荆州刺史杨肇直接去西陵救援步阐的计划。但陆抗破坏了江陵以北的道路,五万晋军粮秣的运输发生困难,再加上江陵城防坚固,不易攻打,羊祜顿兵于城下,不能前进。杨肇兵少粮悬,被陆抗击败,步阐城陷族诛。
有司上奏说:“羊祜率军八万多,吴军不过三万,羊祜在江陵按兵不前,使贼兵备好攻守战具。并只派杨肇这支偏师深入险地,兵少而粮草不继,致使我军失利。羊祜违背诏命,没有大将节操,应免去官职,保留侯爵回府第闲居。”结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