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清音 “南山第一瀑布”还在吗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上接01版)

传说中的山泉水

在清水溪步道,我们碰见不少接了泉水或者带着空瓶子准备去接泉水的当地居民或者游客。

泉水哪里接?潘老师说,就在亲水区附近,有一条上山的支路,上去就是醒泉。醒泉有好几处出水口,当地居民还接上了水管,方便大家取泉水。

据当地居民说,他们住在附近,爬山当锻炼身体了。有的人家习惯喝泉水,每天凌晨4点就来此处打泉水。因为水流小,有时人多,带的桶又大的话,可能排队几个小时,甚至六、七个小时也有可能。

记者也幸运的被当地居民允许插队,接了一小瓶泉水。醒泉水经过山体自净化,入瓶干净清冽,摸着瓶身,凉凉的,喝了一口,淡淡的。当地居民说,此处的泉水,泡茶很好。

潘老师说,他有时也会到这里取泉水喝。以前南山的泉水,曾做上贡的好水,官员泡茶专用。南宋《舆地纪胜》也提到,“清水穴在重庆府西三十步,水常清冷,味甘,亦名水粉井。”

茶圣陆羽为了研究茶,专门跑到产茶的巴蜀之地寻好茶。他也曾在《茶经》中提到,水为茶之母,好茶需要好水配,山泉水为泡好茶的上品水。记者后来带回家烧开泡了乌龙茶,感觉还是不错,软淡清香。据当地人说,当地的泉水泡当地的茶更好喝。

记者电话咨询了南岸区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黄璜,他很热心的帮助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但遗憾的是醒泉为何得名仍遍寻不获,推测或为当地居民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或近年来新近得名。据南岸发布公众号2016年一篇文章《南山上竟然藏着这个神奇的东西,有多少人知道?》,文章介绍南山有不少好泉水,其中就有醒泉、龙泉等。

门前老树发芽

在取泉点,还有一棵古树,抬头望去,满目苍翠。

这是一棵挂了“二级保护植物”牌子的黄葛树。潘老师说可能有三百年的树龄了。

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是具有生命力的“活的文物”。

再沿着步道往下走,记者又见到两棵挂了“二级保护植物”牌子的黄葛树。其中一棵,还挂了红布。

巴蜀地区常见到百年以上的黄葛树上挂了红布条。这是当地风俗,若家里有了孩子多灾多病的,便在黄葛树上挂红布,希望孩子像黄葛树一样生命力强,好带且长命百岁。目前重庆最老的黄葛树在江津,树龄有一千年,需要六个人才能合抱。

清水溪步道下面,住的是当地莲花村的居民。很多家门口都有巨大的黄葛树,有的甚至在小院内部,有的则散落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无人知道每棵树的具体树龄。

有位大哥说,他屋旁的大树,是自己祖辈栽种的黄葛树。有个爷爷说,他不知道他门口两个人才能合抱的大黄葛树谁种的,反正从小就有。并且,这棵并不算大的,山上有的树三四个人都合抱不了。

展开全文

据南岸区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说,南山上目前年龄最大的古树是棵三百多年的铁树。目前清水溪步道上,挂牌二级古树的树龄大致在100-300年。

画家吴冠中曾言:“四川多黄葛树,大黄葛树便是村长、镇长,是故人送别的十里长亭,是劳动人民的露天茶社……没有大黄葛树的地方似乎历史就短、根底就浅,那里就少了传说和故事。”

潘老师也说是的,每棵黄葛树都有故事,见证过人来人往,聚散离合。比如取泉点的那棵黄葛树。以前树下有房子,房子里就有个婆婆,专门在树下卖茶水。路过的人们喜欢在树下喝茶,乘凉……每一棵古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后记

你可想

做一条溪,不急不慌,汇聚山林之泉水,润养山间精灵,入长江奔向大海?

你可想

做一棵树,不依不靠,吸收天地之精华,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赏尽人间芳华?

你可想

成一片林,互遮风雨,共沐阳光,成就一方美景……

在附近开茶馆的敖女士说,清水溪很美,她在这里五年了。来的人不多,愁,来的人多了,也愁,因为担心环境被污染,她和很多当地居民一样,经常抽空当志愿者捡山上的垃圾。但路上的还好,毕竟大家都努力保护环境,但围栏之下的就爱莫能助,有时看在眼里急得不行。希望来此的人们,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山水清音。

推荐打卡

①人气茶馆:

冻绿房

这里面文艺清幽,老板娘将小院布置得很美。

荒野茶摊

据说荒野茶摊在清水溪健身公园到冻绿房中间,找到要随缘,十分有野趣。

②当地产品:

当地人有吃不完的蔬菜,偶尔会摆出来卖。

当地也有养鸡的,有的居民会出售土鸡蛋。

当地还有做烧白的,运气好可以遇到买一些。

多知道点

【上古】

中国民俗协会前理事余云华在《重庆市志·民俗志》中提到,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禹娶於涂。”说大禹在几千年前,娶了涂山氏之女。从文献看,涂山地理位置的争论,是从晋代开始的,有的说涂山现在安徽,有的说在浙江,有的则说在重庆。重庆自西周以来,共经历了13次改名,西周之前,重庆就叫“涂山”。

【中古】

唐代的白居易曾到涂山一游。有诗《涂山寺独游》(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涂山来往熟,惟是马蹄知)为证。据考古发掘,在汉代涂山寺原名真武寺、禹王庙,位于南山真武山之巅,为渝州古刹,因相传大禹在此娶涂山氏之女而出名。

【近代】

清水溪步道,起于南岸涂山路觉林寺报恩塔。据《龙门浩老街的故事》中提到,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王奕鸿,曾写了《觉林寺八景》的组诗,其中有两首与清水溪有关。一首为《泉水沆香》,强调“在山泉水好,不与出山同”。另一首为《紫崖瀑布》,诗曰:“乱瀑悬崖落,潺湲湿翠蒲。天风吹素练,江月照玄珠。寒色连高下,青音入有无。春瓢盛去好,和石煮云腴。”

【现代】

据南岸区居民毛宇剑(南岸区作协会员)说,清水溪是很多老重庆人儿时的乐园。“我也曾在此地搬螃蟹、打水仗。清水溪这条路,过去时有马帮经过,是南来北往茶马贸易的通道之一。现在,我有时还可以看到马群,但是主要作为山上村民自建房屋运送材料之用了。”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摄影报道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