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二中全会(合宪性审查可以保证什么的根本法地位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合宪性审查可以保证什么的根本法地位

合宪性审查与宪法监督及宪法实施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合宪性审查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认知,力图在今后大力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以捍卫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权威。构建合宪性审查机制,需嵌入中国话语,体现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应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内有序实施,秉持政治问题不审查的原则。合宪性审查工作要想取得实质突破,应该设立专门的审查机构,明晰与“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之间的关系,明确启动合宪性审查的主体资格,厘清合宪性审查的对象范围,健全合宪性审查的基本程序以及完善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从理论指导和制度实践两个维度,推动合宪性审查工作逐步走向深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宪法监督与实施,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表明党对合宪性审查工作愈加重视,也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合宪性审查机制将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切实维护宪法权威,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因此,明晰合宪性审查的意义,找准合宪性审查制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实体和程序的角度思索具体的制度构建,才能提供有益的启迪。
【拓展资料】;
一、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合宪性审查在宏观层面能够发挥较强的制度功能,不仅能有效促进党提升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地位,还能解决当下宪法监督力度不足,宪法实施效果不彰的难题,并最终捍卫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权威。在微观层面也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能够丰富完善救济渠道,有利于基本权利的保障。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再次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障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一) 合宪性审查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党的权威
依宪治国具体路径的设计,是一个极其严肃且富有挑战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其实早在现行宪法制定之初,学界就有声音指出应该顺势建立合宪性审查制度,囿于种种原因,这一制度在当时没能最终建立。当初有观点认为合宪性审查主要是针对党,重在审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具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不利于维护党的权威,甚至有可能弱化党的领导。
三十多年来随着宪法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学界对于构建合宪性审查制度的大声疾呼,终于为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深入开展打开了一扇窗。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这一制度必须有利于贯彻和实现党的领导,保证宪法监督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法治作为一种优良的治理范式,早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我国也概莫能外,宪法第5条早已宣示“各政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从形式上来看,或多或少会对党的某些执政活动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影响的积极效能将日益凸显。因为,它将从侧面鼓励督促执政党提升执政能力,规范执政行为,确保执政活动始终运行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伴随执政能力的稳步提升,党将获得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并赢得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
(二) 合宪性审查有利于监督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

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是什么意思

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等都是对中共中央全会的简称。

中共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例如:中共中央委员会是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共中央全会”或“中共中全会”。

,中共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中共“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如: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发展历史

“一中全会”一般紧接着党的代表大会之后召开,聚焦“人事”,讨论、选举党的领导;“二中全会”一般在全国两会之前召开,主题也以“人事”为主,讨论新一届国家机构的人事安排;“三中全会”则以“经济与改革”为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中全会”,一般与“三中全会”相隔一年左右,会期一般4天,会议内容通常全面落实、深化“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届一一四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分别是哪一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2019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三中全会是什么六中全会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简言之,“三中全会”是“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而“六中全会”是“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简称。其共同点是:都是由中央政治局召集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主要区别是召开的时间不同、排序不同,当然会议主题也不同。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中全会”,“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就简称“三中全会”,“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就简称“六中全会”。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则是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每一届(五年)中央委员会通常要召开7次全体会议。目前正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就简称为“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下面把十八届、十九届的全会简介如下:

一、十八届

    201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此后共召开7次全体会议。

    1.2012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召开。全会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习近平为中央军委主席,批准王岐山为中央纪委书记。同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2013年2月26日—28日,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3.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