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训练艰苦事迹(张娜是中国著名的女排运动员,你知道有关张娜的故事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张娜是中国著名的女排运动员,你知道有关张娜的故事吗

张娜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爸爸是司机,妈妈是工人。父母对体育非常喜爱,电视里只要有体育节目,无论是足球、排球还是篮球,一家三口总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张娜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身材已长得比许多同龄男孩子还要高。父母把她送到塘沽业余体校排球队,她一接触排球就被这个白色的大球深深地吸引住了。

开始练排球时,张娜打的是副攻位置,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身高的问题渐渐困扰起张娜。她15岁时身高1.75米,是体校排球队里最高的副攻手,19岁的她身高只有1.81米,又成了队里最矮的副攻手。虽然她的快攻技术不错,但教练认为她在副攻这个位置上已经很难再提高了,为此张娜一直很苦恼。

就在这时,国际排联正好推出了新规则,设立了“自由防守人”这个新位置。张娜后排技术不错,作风又很泼辣,一传到位率高,防守球感好,教练认为不妨让她练练“自由人”。从副攻手到自由人,训练的内容和比赛时的着重点都有了很大的转变,经过勤学苦练,张娜在短短一年后,就在全国联赛中被评为“最佳一传手”。

2001年初,张娜被选入国家队,并且成为国家队名单中惟一的自由人。初入国家队,这位年仅21岁的小将难免会觉得紧张,在每一天的训练前 ,她都告诫自己“把球打好,把球打好……”她下决心要成为最好的自由人,也必须成为最好的自由人。但正是因为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她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平。

2001年下半年,张娜从国家队回到天津队,她有些心灰意冷。她不仅失去了昔日的霸气和勇气,甚至连排球也不想打了。天津队的教练常良才找她谈心说:“论技术你是国内最好的自由人。你有当第一的条件,但如果有一点挫折就受不了,还谈什么第一?”张娜也明白,真正要自己放弃排球,她也做不到。

张娜带着沉重的心情,投入了更加艰苦的训练之中。这期间,常事良才教练总是不断鼓励她。张娜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训练结束后,常教练对一位新队员说:“你平时要多观察张娜的垫球动作,她是全国最优秀的自由人,身边的榜样还不好好学。”张娜觉得自己那天打得并不好,但她很感动,因为她知道这是常教练有意鼓励她。

集训不久,张娜随队参加了九运会。比赛结束后,根据比赛中的技术统计,张娜的一传技术仍然是全国第一。张娜已经从低谷中走出来了。2003年张娜再次入选国家女排队,并随队出征,在世界杯赛场上大放异彩。自此以后,张娜得了一个美称“不死鸟”,这是因为她在赛场上,总是使对方打不垮,扣不死。

请问关于中国女排刻苦训练的故事~~~~!!!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队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即: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和1986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84年奥运会冠军。
九十年代,中国女排分别在1990年和1998年世界锦标赛、1991年世界杯、1996年奥运会上4次获得亚军。中国女排以技术全面、快速多变、攻防平衡的特点立足于世界强队之列。
2001年,中国女排由新的教练班子和以年轻队员为主组成一支新队伍。重组后的中国女排的精神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在2001年世界大冠军杯上获得冠军。国际媒体称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5年后再次获得世界冠军。朝气蓬勃的中国女排决心继承和发扬“老女排”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的优秀传统,争取实现在2004年奥运会获得奖牌的目标。
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第四名;第十四届亚运会获得冠军;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2003年亚洲锦标赛冠军。2004年奥运会冠军

中国女排吃苦耐劳小故事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队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即: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和1986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84年奥运会冠军。
九十年代,中国女排分别在1990年和1998年世界锦标赛、1991年世界杯、1996年奥运会上4次获得亚军。中国女排以技术全面、快速多变、攻防平衡的特点立足于世界强队之列。
2001年,中国女排由新的教练班子和以年轻队员为主组成一支新队伍。重组后的中国女排的精神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在2001年世界大冠军杯上获得冠军。国际媒体称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5年后再次获得世界冠军。朝气蓬勃的中国女排决心继承和发扬“老女排”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的优秀传统,争取实现在2004年奥运会获得奖牌的目标。
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第四名;第十四届亚运会获得冠军;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2003年亚洲锦标赛冠军。2004年奥运会冠军,2016年奥运会冠军

为了能取得好成绩,中国女排姑娘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郎平重返女排后,先后带领中国女排登顶世界杯、奥运会、欧冠,重塑了老女排的辉煌。当魏和他的妻子站在最高的讲台上时,风景是无限的。但在这背后,魏的努力却鲜为人知。所有的球迷都想知道,魏秋月是怎么刻苦练习到今天的巅峰的?在无限风光的背后,魏的努力却鲜为人知。

竞技体育很残酷。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女排姑娘为了取得真正的成功,几乎一刻也不能懈怠。为了努力练习,他们不仅要忍受常人感受不到的身体疼痛,还要忍受常人感受不到的心理压力。每天的训练只是无聊的踢踢,他们还要重复上千次。下面,边肖简单介绍一下女排姑娘们不为人知的艰辛。首先是团体训练项目。女排是一项团队运动,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女生往往要集体作战。队员们按照主教练的要求分成两队,轮流互斗。一般情况下,主教练不会半途而废,球员之间轮换是自由的。这样的训练往往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直到筋疲力尽,郎平才会让他们休息一下,把过程中需要纠正的问题抛出来,然后让队员们重新上场调整。任何一方在重新对抗中失利,都必须受到惩罚,惩罚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快速折返、传球,甚至卧推等。试想一下,在体力耗尽的情况下,你还必须咬牙坚持下去。没有顽强的意志有可能做到吗?其次是个人水平。由于人无完人,绝大多数球员都有自己好的一面,但也有相对弱势的一面。为了提高球员的综合竞争力,主教练经常要求他们“开个小火炉”。

进攻弱的球员往往要连续起跳扣球几百次。防守弱的要连续传几个小时的球,传球不准的更差。他们要把球准确传到指定区域,成功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获得宝贵的休息时间。另外,晚上没有训练任务的时候,所有队员都要总结、反思、写出自己的经验,以便在以后的训练中改善自己的薄弱环节。为了训练,为了比赛,为了给国家争光,很多女排姑娘很多年都没能回家和父母团聚,比如惠若琪,惠若琪。他们无悔地把青春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真心希望我们的粉丝能给他们更多的包容和鼓励,在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少一些批评和质疑的声音。感谢中国女排姑娘们!

郎平总结中国女排2020,在集训中她们经历了什么苦难

在2020年的排球训练中,郎平作为女排的总教练,对队员的要求严格外,更是合理为队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而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中,他们经历了很多困难。

首先是训练的时间,从1月30日开始,在国内疫情开始笼罩下,集训开始,所有进队训练的队员都是全封闭式的训练,不能去多外面的地方,这更是为了备战2020的东京奥运会,而3月24日听到东京奥运会正式宣布延期后,更让郎平和队里的成员紧张了起来,奥运会的延误让本该上场的奥运健儿被迫停止脚步,之前的训练几乎全都白费。

而怎么去坚持这后面的训练更是所有人关心和面临的严重考验,延误的消息每个队员都已经知道,怎么让他们有动力和推力继续保持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