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图片手绘(一款适合小朋友简单好学中秋节手抄报,手绘简笔画祝大家节日快乐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一款适合小朋友简单好学中秋节手抄报,手绘简笔画祝大家节日快乐

中秋节还没到,生活在铁岭、开原、昌图、西丰等地的朝鲜族人家,早早就开始准备上。祭拜祖先是中秋节的头等大事。人们要准备祭拜用的物品,当年产的大枣、栗子、柿子、苹果,选择这些物品做贡品是有一番讲究的。朝鲜族先人认为,大枣产量高,栗子少虫害,以此做供品象征子孙满堂健康长寿。柿子既可以当鲜果卖,还可以做成干柿饼出售,预示着收入丰厚财源滚滚。苹果则有平安祥和之意。除了准备祭祀用的食物,还要准备包松糕用的米粉、红豆。还有要用新稻米酿上甘醇的稻米酒,这是中秋节当天家人团聚、宴宾待客不可或缺的东西。八月十五当天或者前一天,一家人便相约一起前往祖坟祭祀。离家在外的亲人也要为秋夕节伐草而返乡。

祭拜祖先回家后,女人们一会儿帮助男人们做打糕,一会儿又要包松糕,还得张罗一桌丰盛的饭菜。打糕,因制作工艺主要是用木槌捶打而得名。将蒸熟的糯米(或者黄米)放入木槽或石槽中,用木槌“啪、啪、啪……“地反复捶打,生生把一粒粒的糯米敲打成了筋道适口的打糕。打糕的吃法也很考究,要蘸上自制的拌了糖或者盐的红豆沙、黄豆面。松糕也叫月亮糕,外形和汉族过年吃的饺子十分相似。做松糕的面皮,要用当年的新稻米。松糕馅则是由红小豆、黄豆、栗子、大红枣等原料做成的。松糕上锅的时候,蒸屉上要铺一层当年的松树叶。同时,院子外已经响起了喧天的锣鼓声,是黄牛游戏的队伍来了。乡亲们听见锣鼓声,都纷纷赶了出来,跟着庞大的队伍,赶着“老黄牛“逛稻田、游村庄。“老黄牛“和乡亲们走到某家门口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这户人家一定就是本村当年收成最好的一家了。站在大门口,“老黄牛“大声喊道:“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庄稼活,老牛又渴又饿,想跟这家主人要点儿吃的喝的!“主人听见,连忙笑容满面地打开大门,喜迎“老黄牛“和乡亲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美酒和米糕等美味佳肴热情接待客人。“老黄牛“和乡亲们为主人跳着农乐舞,祝福这一家和整个村子来年风调雨顺,种好庄稼,再获丰收。

太阳下山后,人们开始用事先准备好的松树枝或高粱杆、稻草、草绳等在地上立起一个小“门“,这个“门“代表着月亮的房子,接下来,大家就蹲在“月亮房“的周围等候月亮升起。等到月亮升起来,人们纷纷跑向“月亮房“,第一个跑到跟前的人把“月亮房“点燃了,就这样,在每一个朝鲜族乡亲的心中,陈旧的月亮被烧掉了,天空升起的是一轮崭新的圆月。皓月当空,朝鲜族妇女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在月光下,她们手拉手欢快地跳起民俗舞蹈“江江水月来“。

中秋节手抄报模板大全手绘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的主角是月饼。关于月饼的来历,传说很多,较流行的观点是出现在唐朝。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行军总管),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一轮明月千里共, 一声祝福遥相送。

       中秋佳节同喜日, 捧杯聚首秋月中。

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 手绘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赏月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赏桂花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进士及第”或考上了状元,称之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烧塔

烧塔来源于对蒙古鞑子的驱赶,现多为青少年玩乐活动,中秋前几天,青少年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砌建瓦塔地方,大都在旷埕与广场,在同一场地中,有时砌上几个瓦塔。月亮升至半空以后瓦塔开始燃烧起来,至燃烧猛烈时,瓦片被烧得通红透亮,塔口的火焰直冲云天,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把粗粒的海盐,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向塔里,瓦塔发出像鞭炮一样的噼啪响声,再撒上硫磺,燃放出蓝色光焰,十分壮观,招引广大群众围观欣赏。

中秋手抄报边框手绘

各种各样的带边框的中秋节手抄报,仅供参考。

扩展

1、月光融融,在八月十五这天最美。月,洒一地的清辉,思乡的游子,或歌亦吟。中秋之夜,他们的思想是歌海漫天的精灵。中秋月圆,花好情郁之际,古代中国文人们的情怀更是诗意飘逸尽染,词风横荡天涯。

  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侧头仰望圆圆的月亮,高高悬挂于深邃的苍穹。有凝重的云块,漂浮在周围,犹如远方在游子,写满相思的泪滴。那泯灭不了思念的素光,何以寄托心中那沾湿的云彩。

  3、中秋之夜,举杯团圆,叶已纷飞情义绵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