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功夫实现大城善
发布时间: 2023-07-11

白云区金沙街沙贝社区在品质提升后环境焕然一新。受访者供图

阳光下,白云区金沙街沙贝社区河涌两岸的三角梅开得正旺,河水上倒映上来的阳光在树枝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景象,如今已经成为附近居民饭后休闲的好地方。沙贝社区是广州市参与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社区的一个缩影。

2022年,全市参与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的社区共计1662个,惠及市民群众56万余人。大大小小的社区在提升行动中都焕然一新。“我们这样的老旧社区居然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都开心的不得了,幸福感油然而生。”荔湾区南源街道电业社区居民周斌曜说。

3月1日,广州市城管部门召开2023年广州市花城社区“绣花”行动和“门前三包”全民行动暨城市容貌品质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会,正式公布全市30个市级容貌品质社区和2022年度“门前三包”样本镇(街)评定结果。一份名单背后是广州连续不断探索大城善治的努力。小事汇集大民意,在坚持全过程汇集民意中,民心温暖了、资源聚集了、乡愁增添新载体了,城市治理的根基也扎得更深了。

●南方日报记者 马艺天

旧社区顺民意▶▷

环境更美丽生活更美好

泰沣盛蛋糕店店主纪文峰站在店门口看着往来的居民和干净的地面,心里舒坦多了。“之前这里乱糟糟的,路面也不整洁,旁边还经常堆着杂物,居民都不愿意过来,更别提走进蛋糕店消费了。”纪文峰说,“现在环境好了,居民都愿意过来散步,我们门店的生意自然也好起来了。”

在社区品质提升改造的过程中,像纪文峰一样有感而发的居民不是个例。在周斌曜看来,提升工作不仅为社区换上了“新衣”,更为街坊找回了记忆。

“以前,社区陆贾广场很破旧,脏乱差、蚊虫多,陆贾亭上电线乱飞,跟发电厂有关的历史印迹也在一点点消失。”周斌曜说,“现在,破旧的陆贾广场重拾昔日光彩,发电厂文化长廊的老照片也散发着浓浓乡愁,成了邻里街坊和发电厂的老员工们唠家常、搞活动、话往事的好地方。大家都觉得社区的这些举措非常用心、也很暖心,让电业的记忆活了起来,生活在这里有很强的归属感。”

展开全文

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是市城管部门在2021年首创的一项系统改善社区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2022年,全市参与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的社区共计1662个,其中培育提升社区51个,巩固提升社区180个,常态提升社区1431个。通过此项工作,各级各部门实施改造、提升项目634个,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问题7862宗,惠及市民群众56万余人。受访市民对社区培育提升工作满意度达99.38%,较2021年增长近8个百分点。南沙区南沙街金隆社区、白云区金沙街沙贝社区、海珠区沙园街广重社区等30个社区也被评为广州市容貌品质社区。

市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社区容貌品质提升过程中,一批社区坚持全过程汇集民意,重视规划,关注细节,持续提升建设实效。如越秀区珠光街文明路社区创新开展“三问于民”,建立每月民意收集、调处、反馈制度;海珠区龙凤街梅园南、从化区街口街新城社区大力解决困扰居民的化粪池堵塞、污水横流,水浸街等问题;天河区员村街绢麻、黄埔区南岗街广海社区彻底解决群众急切期待改善的停车难、人车分流难问题;白云区金沙街沙贝、海珠区沙园街广重社区将社区记忆元素通过建筑语言巧妙融入大门、围墙和花园小品等各个角落;从化区街口街新城社区用极具代表性的老照片,精心设计打造时光穿梭长廊,深度镌刻“城市记忆”。

老制度新能量▶▷

“门前三包”多样政策鼓励全民参与

“你好,你们店里垃圾桶桶袋颜色不一致,垃圾混投,还有‘门前三包’责任书签署不规范,请你们立即改正。”在白云区云城街花园中街,市容市貌巡查队伍逐家逐户督促商户落实“门前三包”和垃圾分类责任。

门前小小一方地,是城市市容市貌最直接的呈现。如何管好门前一方地,实现从被动管到自主管的转变,广州城市管理不断创新探索。“门前三包”制度自广州首创后,已推行39年,市城管部门坚持守正创新,让“老制度”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天河区沙河街商户朱燕琼已在该街道生活了23年,亲眼见证了“门前三包”对街道环境卫生的巨大改变。“去年打造‘门前三包’样本街以来,我明显地感觉到,整条街更干净整洁了,商品摆放更规范了,街面更宽敞有序了,走路、做生意感觉更舒服了。”

2021年以来,广州通过开展全民行动,坚持样本引领、常态督治、全域覆盖,商铺落实越来越自觉,市民参与越来越主动,涌现出了“天河沙河”“番禺新造”等新模式,全市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氛围日益浓厚。2022年以来,全市成功打造“门前三包”样本镇(街)11个,惠及市民群众280万人。市城管部门建立“门前三包”样本镇(街)摘牌重塑工作机制,细化7类21项长效落实工作标准。举办专题宣传活动3000余场次,派发宣传资料36万余份,入铺进店宣传告知33万余人次,签订告知书25.5万份。市民知晓率达93.84%、认可度达99.30%。

“门前三包”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一区一镇(街)一策”,各区、镇(街)因地制宜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天河区积极探索推广“1张工作网+2个结合+3个机制”工作模式;番禺区初步形成“政府+社区+市民”多元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增城区紧盯居民自建房多、租房需求大,主动设计、规范、布局租房信息牌,疏堵结合引导规范张贴行为;白云区创新开展现场检查执法云直播,既答疑普法,又展示执法力度与温度,在线观看达10万人次。

在镇街层面,黄埔区鱼珠街、番禺区新造镇、增城区永宁街探索建立“互相监督、商家自治”管理模式,广泛开展“星级商铺”评定、“商铺自拍打卡”活动,一地一策让“老制度”迸发新能量。

小广告齐规划▶▷

11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出台

在天河区兴国路上,广汽中心大型LED显示屏是天河区地标性的户外广告设施之一。从内容到设备安全,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指南针”。“内容方面,我们安排专人对显示屏发布内容进行审核、发布和更新工作,确保发布内容安全;信息系统部安排IT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网络安全进行防护,谨防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安全保卫部则对可能存在的‘三防’风险进行研判、预警和指导应对,并对日常维护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与整改意见进行督导整改。”广汽公关部主管陈艳梅说,这样明确的分工背后是指引明确的标准。

有了标准,才有安全。2022年,全市11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全部出台,广告企业代表严启明对户外广告行业近年来发生的变化感受颇多。

“怎样设广告,如何设广告,和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保障。”严启明说,除明确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政策、强化宣讲外,城管部门还在办证环节提质增效。全市统一标准,规范程序,精简材料,办证时间由原来的15天压缩到1天,进一步节约企业时间。

据介绍,2023年城管部门将积极建立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新格局,严守安全风险防控底线,进一步摸清摸准户外广告设置情况,按照保留、提档和拆除等3类措施对存量户外广告进行全面规范。此外,广州还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公开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惑点、堵点,按照审批环节全流程提供精准性服务与指导。在流程化、标准化方面,城管将坚持户外招牌设置备案登记工作流程化、标准化,采用定期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户外广告设置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我们还将组织抓好冬春火灾防控、户外招牌、城市大型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积极建好用好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智能监管系统,搭建隐患治理跟踪和风险预警预防平台,定期组织专业机构开展大型户外广告和招牌结构及电气安全检测评估,不断提升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和安全管控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市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