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气最重的诗(古代最有杀气的5首诗,其中两首的作者后面都成为了皇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古代最有杀气的5首诗,其中两首的作者后面都成为了皇帝

  中国是一个文学荟萃的国都,曾经创作了许许多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一类诗集,读来常有一股凌凌杀气欲直冲云霄,若千军万马之奔腾,似摇山振岳之怒吼,十分能够震撼人心。而这类作者往往胸怀大志,豪迈大方。而这类作品中,看这类人的背景,有为抱负失意的,有要闯荡一番事业的励心励志。虽然他们可能不是专业写诗的,但是文字间透露出来的寒意让人不知不觉中在脑海里展现了出一幅金戈铁马的磅礴画面。

  下面我们就说下这五首诗

  1、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个是唐末著名起义军首领黄巢的愤懑诗。黄巢成年前都在努力读书,希望出人头地,可惜命运没有青睐他,对于科举这个龙门,黄巢屡考不中,最后带着满满的愤怒和不甘,黄巢作诗一首离开了长安。几十年后,成为起义军首领的他带领军队攻进长安,建立了“大齐”,并且拉开了大唐灭亡的序幕。

  2、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前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

  只顾哓哓问姓名。

  

  这首诗是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统领的大军之后,乘兴微服私访南京紫金山上的一座寺庙时所作,诗中杀气完全外露,字里行间仿佛都带着一丝鬼哭狼嚎之败兵尚未风干的血腥味。朱元璋写的东西虽然水准一般,但是确实能很好的透露出朱元璋对于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为此不惜付出一起的杀气重透空气的感觉。

  3、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整首诗很好的透露了侠客杀意的豪迈和洒脱,热衷于江湖的杀戮和快意。

  4、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这首《雁门太守行》大胆设色,视觉冲击力十分劲爆。诗歌中对各种色彩的运用十分准确传神的再现了战争场景及其残酷血腥的一面。

  

  5、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看出岳飞对于踏破我山河胡掳的恨意是那么的深切,读来荡气回肠,那种北马啸西风的壮烈,那种满腔热忱的悲慨,那种尸横遍野的血腥,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凌云豪气与冲天壮志,可谓人虽去远,声犹在耳。

古代杀气最重的诗是哪一首是谁写的有什么背景

当然是张献忠的《七杀诗》: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若从字面意思来解释,那就是,人就是地球上最坏的动物(从现代人破坏环境角度来看还真有点道理),天地养育万物来滋养人类,人类却不能报答天地,罪孽深重,罪无可恕,该杀该杀!

据《明史》记载,张献忠嗜杀,简直就是中邪了一样杀人,而且还写了一首《七杀诗》作为杀人理念,敌人、坏人和叛徒他当然要杀,老弱病残等无辜者他也杀,自己的部下也随意杀,连自己的妻妾子女他也杀,总之,就是把《七杀诗》不仅口头上说说,还落实到行动上。

张献忠屠川,已经有人质疑。《明史》是清朝人编的,历史上的张献忠到底像不像清朝统治者说的,历来众说纷纭,但清朝统治者的嗜杀却是确凿无疑的,连他们自己都毫不避讳,从清初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以及“扬州十日”到“嘉定三屠”,再到晚清的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屠城和凌迟起义军头领,都是常事,连名气极大的曾文正公(国藩)都有个“曾剃头”的绰号,倒是他们自家嗜杀。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辈读史且行且疑吧!真相只有一个,也许将来会有确凿证据而大白于天下吧!

古代杀气最重的诗是哪一首

诗词通常是有感而发,然后挥笔写就,对于能写出有杀气的诗的人,手上的刀剑都是见过血的,如宋江、李白等,辛弃疾等,但能写出有杀气又有霸气的诗,只有那些经历过战场的厮杀,血肉的磨盘的英雄、枭雄才能写得出来。

文人型: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王维《老将行》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 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李白《侠客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 辛弃疾《破阵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古代的文人墨客,虽然有的不会武功,唯由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传递自己的爱国热情与天下有识之士共鸣。而手上沾过血的文武侠客写出的诗杀气就重了,殊不知李白号称“青莲剑仙”在游历的过程中经常与人切磋打斗,他的武功造诣在唐朝排行第二;辛弃疾,被称“南宋第一古惑仔”,人家的最拿手的是带兵打仗,副业才是写诗,因此他才能写出这样带着杀气的诗。


将领型

  • 岳飞《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陈毅《梅岭三章》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将领级人物写的诗,带有的杀气更浓,能想象到的场面更宏伟,这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才有的见识,才能写下如此有魄力的诗。


帝王型

  • 朱元璋《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才能写下的诗,天地万物在朱元璋眼里尽皆蝼蚁,眼里对这为僧人满是不屑,这是掌握了生杀大权的人才有的鄙夷天下的自信,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历史上的伟人帝王离我们太远,而在近代历史中,只有一位谈笑间决定世界格局;举止间尽显伟人风范。秦皇汉武在他眼里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就如成吉思汗也只识弯弓射大雕。他从战争中走来,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他集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也只有他的诗才最为霸气、自带杀气、最切实际。

毛主席《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