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资料(司马光砸缸在历史上存在吗是否是后人杜撰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司马光砸缸在历史上存在吗是否是后人杜撰

中国人大部分不信宗教,我们信仰祖先和文化。

有些故事传播的久了,已经不是简单的是否存在就能否定了的。

最近网上掀起了一股洗白求真风。有人要把历史教科书上黑白颠倒一下,比如抹黑岳飞,洗白秦桧。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扰乱我们的视听,毁掉我们的三观。我改名为历史生物教科书,也是为了按照教科书的思路,给他家普及中国人心中真正的英雄历史。

比如我们小时候学习的典故,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总有一小撮人写文章来问的主人公后来都怎么样了?通过主人公长大后的一些错误,来毁坏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光辉形象。

在语文教科书上,也专门有一节课来学习司马光的事迹,并对小朋友进行鼓励。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学习这种精神和文化,而不是所谓“求真”,破坏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更有甚者,竟然把主意打到了我们的烈士身上,去研究邱少云是否能受得了疼痛。这种人,都是美分无疑。

最近有一条新闻,美国一个老师告诉孩子们圣诞老人不存在,结果竟然被开除了,还面临着起诉。那一会在问题下面评论的喷子们,你们觉得圣诞老人存在吗?美国为什么要开除老师?思考不可怕,可怕的是戴着有色眼镜,双重标准。

我是历史生物教科书,学习真历史,传播正能量。

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的简介如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他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

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为人孝顺不说还友爱兄弟,对君王朋友都非常好,很有深度,有大家之范。

司马光是否该和秦桧一样被定性成奸臣

司马光是君子,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司马光都不可能跟秦桧相提并论。他虽然废除了王安石变法,但那也是大势所趋。

如果变法真的实行的不错,那高太后也不可能支持废除。因为王安石变法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状态,改革不出个什么名堂,反而把宋朝搞得乱糟糟的,司马光索性就恢复了旧制。

司马光和王安石,纯粹是政见不合。

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宋仁宗时期,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关系那是相当好的。这两个初入官场的后生,并没有太鲜明的政治观点,又都是意气风发的大才子。

所以这两个人成为了至交,这跟后来他们在政坛上针锋相对的关系,倒是完全不同。等到宋神宗赵顼上台以后,认可了王安石变法的想法,于是开始重用王安石。

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可是宋神宗却执意不听,为此司马光是主动离开的汴京城,这跟王安石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后来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另外一位好友范镇也表示反对变法,结果因此被罢了官,司马光因此对官场失去了兴趣,专心开始著书,长达15年的时间。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宋史》

试问这样一个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人,怎么可能跟秦桧那种虚与委蛇的小人相提并论呢?而且他跟王安石是君子之交,两个人并没有私仇,为此自然也不会在后来对王安石落井下石了。

司马光上台以后,废除了新法。

66岁的司马光,赶在宋神宗还活着的时候,把《资治通鉴》给写完了,宋神宗大为感佩,重新启用司马光,任命他为资政殿学士。

隔了一年以后,宋神宗就病逝了。宋神宗是带着遗憾离开的人世,因为他没有彻底贯彻王安石变法,在变法事业上摇摆不定,最终使得王安石本人心灰意冷,被罢了宰相回家养老了,剩下那些吕惠卿、曾布等人,根本就无法完成王安石的壮举。

67岁的司马光得到了高太后的重用,一路升迁到了宰相的位置上。他此前早就反对新法,一直上书对新法提出各种疑问。

等到他做了宰相以后,自然是更加不待见新法,于是他将免疫法、青苗法等新法全部废除,重新恢复了过去的旧制。

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宋史》

那些曾经反对变法的大臣,诸如苏轼、范纯仁、苏辙、刘挚等人,也都被司马光重新召入京城任职。

可见司马光其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每个人的眼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司马光这么做就一定是错误的。

王安石变法,到后来就成了一滩烂泥了。

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障碍,那就是宋神宗摇摆不定的态度。刚开始宋神宗把王安石提拔为宰相,下定决心要实行变法。

宋神宗那样子就跟秦孝公支持商鞅一般坚定,但是后来他改变了主意,因为变法严重伤害到了贵族们的利益,他在各大贵族跟前没法交差,于是就罢免了王安石。

王安石自己推荐上来的吕惠卿,不想着变法大业,却想着赶走王安石,自己好做宰相。为此变法成员内部,其实已经有了严重的分歧。

此后王安石再次被启用为宰相,他把变法成员中背叛自己的那帮人都调了出去,变法大业严重受损,其实已经无法彻底实行了。

恰逢王安石的儿子死了,他心灰意冷,没多久又被罢相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朝堂之上。而变法就跟烂尾楼一样,一直提不起精神来。

宋神宗死了以后,变法就更加没什么指望了。年幼的宋哲宗根本就无法担负重任,高太后是守旧派,司马光也是守旧派,两人一拍即合,便将变法给彻底废了。

司马光废除变法,这不是北宋灭亡的原因。

不少人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罪在司马光身上,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司马光废除变法,根本就不是北宋灭亡的原因。

北宋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朝令夕改,三天政策太多,导致老百姓们对朝廷失去了信心。

  1. 当年宋仁宗重用范仲淹、韩琦等人实行庆历新政的时候,也是意气风发。可惜这场改革运动,只持续了百余日,就因为宋仁宗的妥协而被废除了。此后宋仁宗即使有变法的心思,也不敢轻易尝试了。
  2. 宋神宗时期,他又想着要搞变法了,于是启用了王安石,变法要是能顺利进行倒也算了,可是宋神宗自己也没有信心搞下去,所以这场变法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了。
  3. 司马光当时若不废除变法,那北宋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因为新法无法实行,旧法也没人敢用,这局面马上就要失控了。
  4. 等到司马光死了以后,宋哲宗上台,他又想着要搞变法了。可惜他命不长,这件事也就无疾而终了,宋徽宗是个花花公子,又将刚刚有点变法的势头给打压了下去。
  5.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