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经典(孔子骂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发布时间: 2023-07-17

孔子骂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孔子一生以育人为本,也许他从未预料到,自己当年的一句话日后会成为万千大众尤其是教师的口头禅。那么这句话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呢?

话说孔子有一学生,名叫宰予,宰予这个人很聪明,思想很活跃,他非常的好学,但也常常会向孔子问一些很难以让人理解的,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他曾向孔子当面提出“三年之丧”的不可取,他说: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子提倡父母死去后,应守丧三年表示孝道,但宰予不认同。他觉得让君子守孝三年什么都不做,必然会礼崩乐坏。孔子对宰予的这个看法很不满,他问宰予你这么想这么做心安吗?宰予竟然毫不犹豫的回答,心很安,于是孔子对他说,你心安就这么做吧!之后孔子就很生气的说: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所以孔子评价宰予“不仁”,其实宰予的话也不无道理,只不过,他的想法与老师的思想冲突了,而宰予又是一个并不完全以老师的意志为自身意志的学生,就像如今学校里很多思想活跃,脑子聪明但又时常与老师顶嘴的学生一样,这种聪明叛逆的学生其实不一定会得到老师的欢心。

宰予还曾问孔子:

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孔子回答:

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予还曾问孔子,井里有一个仁者,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跳下去救,跳下去救自己死了,不跳下去救就是不仁,该怎么办?

看看宰予问的问题,这完全就是给老师挖坑,回到救与不救都是错的,而孔子也并不傻,他一针见血的指责宰予说,你提的问题不对,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想方设法施救,但不可陷入井中,然后又顺道教育了宰予一下,“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迷惑!”

后来有一次,孔子发现这个让他头疼的学生大白天竟然在睡觉,于是他便很失望的说了下面几句话: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腐烂的木头不可以用来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可以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而宰予之人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前听了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而以后听到别人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言行。

通过这段话不难体会孔子对宰予是多么的失望,而“朽木不可雕也”也成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失望透顶的千古名句。

但宰予这样的学生真的一无是处吗?其实宰予的不盲目跟从与独立思考恰恰是如今学生所欠缺的,不是吗?

孔子的传世名言是什么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语录,由孔子学生和学生的学生编写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就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统称“四书五经”。

《论语》里记录的内容,一直被儒家文化奉为经典读物,其中几句每一篇文章语录都是传世佳作,又是生活中的至理名言,影响都很大。

我们只能举几个耳熟能详,人们口口相传的句子:

听其言,观其行。

是说评判一个人的时候,不仅要听他说的什么话,还要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能可全面了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三思而后行

是说我们遇事总要深思熟虑后才行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这是孔子学生子夏所引的一句古语,体现了一种达观知命的人生态度。这话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流传不绝,并长久流传在人们的口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让人很快乐的事情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