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观后感200字(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的结尾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的结尾怎么写

冬奥梦,是我的梦,更是中国人的梦,这个梦马上就要实现了!我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的。

看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后你有什么油然而发的感想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良好形象。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是促进中国文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契机。 

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值壬寅新年,这是中国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家”过年,感受中国元素的文化盛宴。从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到会徽冬梦”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以及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一幕幕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形象景观,讲述了中国的发展故事,像世界传递了中国价值。  

世界上第一条360度雪地雪橇跑道、帮助运动员备战的风洞实验室,以及首都体育馆利用声音和光电技术创造的“最美的冰”,都集中在科技创新上。中国以更高的标准为冬奥会冠冕树立了璀璨的明珠。从冬奥会所有比赛场馆建成到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公路开通;从许多冰雪项目从无到有,从一些项目从有到强再到实力雄厚,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中国最耀眼的名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的魅力。

2022北京冬奥会给人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展现了大国风采,无论是从舞台灯光效果还是设计元素都延续北京奥运会特点,从整体上看,北京奥运会给人最大的体会是震撼,大气,比较,营造一种大国、强国的的氛围,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中国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作为东道主,冬奥会的成功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北京冬奥会计划招募2.7万名志愿者,61.6万人积极报名。81%的省市,包括海外青年学生,以优质的服务诠释“奉献、友谊、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最饱满的热情展示中华文明的友好形象。

24个节气,第24届奥运会,20:04开幕仪式开始,24分中国队出场,这种细节控,也许只有中国人懂。对细节的关注,就是最浪漫的情怀。

开幕式的一个个细节无不诠释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的故事从24节气开篇,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4节气被转化为“倒计时”,以“雨水”开始,以“立春”结束。总导演张艺谋还提倡使用古诗词和谚语。他说,“再也不会有哪个国家使用古诗词作为倒计时了”。网友拍摄的郑州高铁站动车启动,酷似惊蛰万物复苏,也给主要创作者带来了灵感。外部拍摄团队随后使用该镜头拍摄了充满活力的中国照片。最后,充满中国当代气象的动态画面与24节气和古诗相呼应,端庄大气的倒计时环节将古老中国和现代中国传达给了全世界。 

在开幕式上,满目春色将希望、昂扬、积极传递给了观众。那轻柔多姿的唯美《立春》,393根10米长、5斤重的发光杆惊艳了世界。从绿意盎然的春草,到银白色的蒲公英,都是发光杆完成。而控制杆的人是山东武校的393位学生。张艺谋总导演在采访中说:“中国人讲的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讲的是生生不息,我们在开幕式不仅要讲冬奥会,还要讲中国人的时间观、宇宙观,尤其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生生不息的概念十分重要。”  

中国元素贯穿其中。一滴水墨晕了过去,幻化成了黄河水。从天而降,覆盖了整个舞台,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浸入在普通百姓家中的中国元素也来了。张艺谋说:“演唱奥运会会歌的孩子们都来自大山里。他们的衣服上有‘虎头’图案。唱主题歌的孩子们服装上的图案是河北的窗花,窗花代表和平。”除此之外,还有引导牌上的中国结雪花,运动员入场仪式的“中华之门”和“吉祥之窗”上展示的中国传统图案等等。  

中国故事的主角是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副主任陶文婷感慨地说,此次国旗传递共有176名代表,其中包括56个民族的代表和北京、天津、河北各行各业的代表。当国旗移交给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盛阿伟、全国劳动模范徐振超、全国道德模范郭万刚、“七一奖章”获得者麦麦麦提江·吾麦尔、航天英雄景海鹏、边防英雄祁发宝时,72岁的许振超先生双手颤抖地举过国旗。他说,”我就是很激动。”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骄傲和自豪吧。 

08年的飞天点火炬,原以为是审美天花板了,时隔14年,正当大家都在猜,并且非常期待今年的点火炬方式会怎样的时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微火炬”再次传递了我们的骄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看着我们大民族成长得越来越壮大时,必然有人会眼红,会给你使绊子。曾国藩在人生巅峰时懂得节退以保全家安生,懂得在锋芒毕露时懂得收敛以保全家康泰。越优秀的人,越懂得善待别人;越优秀的人,格局就大。“微火炬”代表了“我”的心,以小看大,“我”要和平共进。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让人热血沸腾。与十四年前北京奥运会相比,今天的冬奥会所反映出的是中国人心性的升华:褪去了初生牛犊的骄躁张扬,成长为巍峨猛虎而细嗅蔷薇。回望当初,画卷、汉字、戏曲、丝路、礼乐、太极等传统元素贯穿开幕式始末,睡眼惺忪的东方雄狮太急于向世界展示他的骄傲;而如今,已在国际上牢牢站稳脚跟的中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一种含蓄内敛的方式,完美诠释了中国式浪漫,彰显了文化自信。从“二十四节气倒时”“传递国旗 ”到“黄河之水天上来 ”再到“五环破冰”一语双关,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情节。而当外国友人惊叹之时,我们只是心照不宣、相视一笑。从08年的“我”到22年的“我们”,从个体实力的表现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积极展现出了大国担当。
以体育之名将世界人民聚于一堂,以拼搏汗水重整气势浩荡,这是奥林匹克被赋予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因此,本届冬奥会上,奥运格言在原先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更团结”三个字,奏响了时代凯歌。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桥梁,是纽带,它用世界的语言,讲述此刻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期待和展望:它呼吁我们怀揣着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秉持着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决心,推动疫情下全球的合作与重建;它庄严宣誓我们是对手更是朋友,既是世界的恢复与构造,就须由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共同奋发。可以说,冬奥会为疮痍和废墟打开了一扇窗,让各国各地区的人民看见光。我相信,只要深刻贯彻并积极延伸奥运会的“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精神,我们一定可以迎来诗和远方。
“3亿人上冰雪”的愿景正在实现。让我们携手走进冬奥会的“北京时间”,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共同拥抱美好未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