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京西古道中线穿越,经典徒步,景点各异,原生态美
发布时间: 2023-07-11

京西古道,不仅是休闲郊游的好去处,更是户外穿越的必走之路,之前我们做了京西古道北线穿越的汇总,今天再来将中线穿越说一下哦,中线同样是非常经典的穿越路线,而且口碑和名气都不亚于北线,不得不说在京西,真的是处处值得我们徒步与探索,我想,在户外越来越亮眼的京郊,慢慢地应该会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徒步探险,而不是仅仅的到一处景区打卡拍照,未免有些太单调了。

其实对于徒步穿越来讲,确实有的时候可能惊险一些,不过也有很平缓的路线,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难度,而且还能看到沿途不同的风景,我想如果说让我们在城市街道慢跑或者走路10公里,应该会觉得很无聊很不想坚持吧,然而,在这深山里,不知不觉的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3个小时,5个小时,甚至8个小时,这就是徒步穿越最大的魅力吧!毕竟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共存,原汁原味的历史感确实是很难得的!

由圈门出发,经过天梯-峰口庵-黄石港-瓜草地-王平,全程约有12公里,行程大约是5小时,路段经典,景色各异,古道元素一应俱全,自然风景又是非常完美,这条路线主要还有瓜草地风景区,瓜草地我想大多数朋友都知道了,冬季的冰瀑很有名气,攀爬的铁链也让大多数户外人记住了它,夏季潺潺溪水,冬季冰瀑奇观,再配上四季皆景的保存较好的古道,能够充分展示出这条线路的无穷魅力!

展开全文

而从圈门到潭柘寺是也是户外一般最常走的穿越路线,全程大约15公里,用时6小时左右,在这个行程里,由圈门途经三店村、天桥浮村和官厅煤矿到峰口庵为玉河古道的一段,而经过雷达站、龙潭则到了新潭古道的终点潭柘寺。沿途经过圈门戏楼、圈门过街楼、三店村、天桥浮村、官厅煤矿、峰口庵、蹄窝、雷达站、龙潭、潭柘寺等等众多风格各异的景点,可谓是大饱眼福!

圈(quan 四声)门的历史悠久,也算是门头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黑河沟上架起的一座过街楼下方有券洞而得名,它实际上是一座风雨桥,桥下的洞被称为券洞。圈门过街楼上供奉着文昌帝君、关帝和药王孙思邈,旁边还有着圈门戏楼,窑神庙等,现今都是受保护的文物,而京西古道中线自西向东穿过了过街楼的“券洞”就进入了通往北京的大路,所以人们就把这称为门头沟之门,门头沟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峰口庵山垭口处建的关城,至今仍然是京西古道的一大亮点,东至圈门大约5公里,西至王平大约10公里,关城西侧为峰口庵庙堂遗址和马王庙遗址。这里和牛角岭关城一样,同样是曾经古道上收税的关卡,这里现存石碑4块,一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永远免夫交界碑”。二是道光14年“重修峰口庵东西山路碑记”,另外两块碑是清道光甲午年(1834)的“峰口庵碑”和咸丰2年(1852)的“续立峰口庵道德行善碑”。

峰口庵关城海拔在950米左右,关下古道宽6.2米,用石块铺砌,约隔1米栽立石一排,以防石块松动下滑,石佛岭段古道也有立石,都是当年更好的保护措施。还有就是最耀眼的古道特色-蹄窝,分布在峰口庵关城西南约200米处的地方,在十多米的石道上,有蹄窝158个,其中较深的有66个,最深多半尺。我想,这再一次表明了曾经古道的繁华程度,不过也表明了曾经的骆驼马匹等到底是有多么的负重前行才有此深深的蹄窝!

天桥浮村,一个山里的小村子,现在也就几十户人家,位于龙泉镇最西部,一些的知名的景点如马翰林故居,天桥浮三义庙,过街楼等也都可以一观,三义庙下也是一座古桥,在以前应该都是有河水经过的,至于为什么这叫黑河,也是有着一些说法的,因为以前山上都是煤矿,出煤要拿大量的水冲,所以这条河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黑颜色,历史的价值还是不可磨灭的,虽然此刻已成过往,却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

天梯,也称十八盘,还是很壮观的,由于山上湿气比较重,地表水分充足,这个十八盘不仅比较陡,还长期性地湿漉漉的,所以挑战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每一步都要踩踏实才能保证安全,想想如果滚落的话还是很酸爽的,不过侧面也有可以不走天梯的路,我想,来这里都是会挑战一下的吧,还是很有意思的!

至于瓜草地就不过多介绍了,之前去打卡冰瀑的时候也有介绍过,夏季的话同样是非常的美,虽然水源不是很充足,但是真的是纯天然,原生态,而且在瓜草地附近的山林里,端午节去的话,有大自然的馈赠,会摘到大量的桑葚,酸甜可口,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哈哈,不信的朋友可以到时候一试哦!

自驾可以导航王平村或者直接导航圈门;推荐公交路线:苹果园地铁站-370公交-圈门;到潭柘寺后-931公交-苹果园地铁站;苹果园地铁站-929公交-王平村,反向穿越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