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为何没有实现?为什么说《隆中对》是三国第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隆中对为何没有实现

三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时代,虽然短短的几十年却将星如云,谋臣如雨。在这个时期,十八路诸侯互相征伐,最终只存活下来三个政权---魏蜀吴。提起蜀国的皇帝刘备,他的一生十分的波澜。早早的进入乱世,却一次次饱受失败,一直到诸葛亮出山,制定出隆中对战略,方才占据荆州,益州成为能够抗衡曹魏政权的存在。

但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一份征服天下的战略构思,以占荆州,多益州,兵出秦川,北定中原为目标。可刘备终其一生也就取得三分天下的格局,虽然势力突飞猛进,却从未踏足中原一步。这一点令人感到十分好奇,诸葛亮的隆中对到底是否完善,是不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致使刘备丧失夺取天下的希望?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曾经提到,荆州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地方,号称鱼米之乡。并且荆州十分繁荣,尤其是南阳,江夏等地方更是人口众多。据统计,整个荆州的人口多达近百万,占据了当时整个天下十分之一的人口,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于是诸葛亮建议刘备先夺取荆州作为根据地,巩固实力,进一步夺取益州。

益州和荆州紧密相连,称为“天府之国”,是一个休养生息,囤积粮草寻求发展的好地方。而且益州有天生的地理优势,道路崎岖易守难攻。只要能占据益州,便相当于等到了一块最为稳定的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只要等待天下发生大变,便可手提雄狮,兵出秦川,北定中原。这样便可兴复汉室,完成统一天下的构想。

其实按道理来说,诸葛亮的这种策略并没有缺陷,但是仔细解刨之后,却发觉其中有几处致命的缺陷,从而使得刘备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可能。大家都知道,年仅半百的刘备虽然在乱世混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没有一块稳定的地盘。并且手下的兵马很少,只有区区三千人,再加上刘琦统帅的一万荆州军。总共加起来,刘备可以调动的兵马都不足一万五。

可是荆州和益州有多大,大家也许无法想象,占地面积足足有天下的三分之一。尤其是荆州,本身就是四战之地,需要用兵的地方非常多。以刘备手中这点兵马,哪怕是防守荆州都略显不足,更别提镇守益州,夺取天下了。这时候刘备已经面临一个困境,要不只要荆州,勉强可以防守。要不军队一分为二,一部分驻守荆州,一部分驻守益州。

益州和荆州虽然相邻,但是山峦起伏,道路崎岖,非常不便于军队长行。这时候其实对于刘备来说,已经走进了一个深渊,虽然地盘很大却根本守不过来。他本身兵力便十分有限,在魏蜀吴三家之中排名倒数,要是再分兵,很容易被对手逐个击破。这一点也就造成了刘备无法夺取中原的最根本原因,兵力都不够防守,何谈夺取天下。

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还提到过,占据荆州和益州后,便可兵分两路,一路从荆州出兵,一路从益州出兵。这一策略虽然使刘备增添了几分夺取天下的机会,却也让刘备的处境更加危险。因为当时天下并不是只有两股势力,而是魏蜀吴三足鼎立。刘备想横跨荆州,益州本身阻碍就非常大,孙权不可能看着他逐渐做大,威胁到江东政权。

这一点在之后也得到了证实,刘备一拿下益州,孙权便排鲁肃前去索要荆州。而刘备想按照隆中对争夺天下,荆州肯定是必不可少。想让他归还荆州,可以说难上加难。可是这时候已经不是刘备想不想给的问题,而是东吴势在必得要拿回荆州。那么这时候便会形成另一种局势,刘备将面临两个强敌---曹魏和东吴。

这一局面,对于刘备来说极为不利。因为以蜀汉自身的势力来说,独占曹魏和东吴任意一方,都有获胜的机会。可是两家联合,刘备就必败无疑。所以说荆州虽然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但是根本不适合刘备。因为益州和荆州的地理环境特殊,根本无法遥相呼应。不管是荆州支援益州还是益州支援荆州,都的长途跋涉,耗时耗力。因此别看荆州富庶,却是一个鸡肋。

以上所述,便是隆中对最大的缺陷,占据荆州便是整个战略最大的败笔。不仅需要分兵驻守,而且防守难度倍增。毛主席曾经说过:兵力有限还要一分为二,怎么会不败呢?但是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决隆中对,刘备之所以能建立成为比肩曹魏和东吴的政权,隆中对占据了绝对性的功劳。说这么多不是为了抹黑诸葛亮,而是希望大家透过事实看本质,还原历史的真相!





为什么说《隆中对》是三国第一谋

《隆中对》还称不上“三国第一谋”的美誉,在同时代有很多设想都极为精彩。

《隆中对》因为本身就是一篇精彩的散文,再加上《三国演义》在社会上的影响,被很多人熟知。因为它传递出的战略远见,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三国中最为精彩的谋略。

但如果考察史实就可知道,《隆中对》中所讲述的天下格局其实是当时一流谋士的共识,并且有人早在诸葛亮之前就已经提出过这种构想了。

所以,认为《隆中对》是三国第一谋的想法有偏颇。下面就对这一天下格局的构想做一个简单的解析,并看看与诸葛亮同时代的谋士是如何来预见这一格局的。

第一,《隆中对》都讲了什么内容

《隆中对》中,诸葛亮主要给刘备讲了三件事,可以看作能让刘备统一天下的“三步走”。

首先,提出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

通过对曹操和孙权力量的分析,认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但是,曹操的力量强大,孙权的优势在于固守,力量相对弱小。

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联合孙吴,共同抵抗曹操,作为保存自身的方法。

其次,提出荆州、益州两处根据地的建设。

诸葛亮介绍荆州的地利: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先取荆州,然后再图两川,做到三分天下的格局。可以说刘备的王霸之路就是从取得荆州开始的。

而“隆中对”实际上就达到了这一步,然后随着荆州的丢失而夭折了,第三步成为了构想。

最后,规划统一天下的进军路线。

由荆州北上,汉中牵制,可以让曹魏陷入两线作战;以益州为大本营,从荆州东进,可以攻取东吴。这是《隆中对》最终的战略目的。从三足鼎立变成二分天下,进而达到一统。

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很高,所以曹操在汉中之战、襄樊之战都败给刘备的同时,孙吴撕毁孙刘联盟,和曹魏一起擒杀了关羽,将蜀汉势力从荆州清除。

《隆中对》的构想就此夭折。

第二、有人在诸葛亮之前就提出过这个构想

如果此种格局唯有诸葛亮一个人提出来,那《隆中对》被认为是“三国第一谋”绝不为过。但实际上,不止一个人提出过类似的构想了。

公元200年,鲁肃为孙权规划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可以看出,鲁肃也同样看出来了,曹操是不能硬碰的,只有发挥优势,固守江东,夺取荆州,然后再逆江而上,攻取两川,与曹操划江而治。

其路线也是从三足鼎立到二分天下,与《隆中对》的构想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站在东吴的角度来看格局的衍变。

《隆中对》的提出实在公元207或者公元208年,鲁肃和孙权的这次对话在公元200年,早了诸葛亮7年多的时间。

甘宁同样对孙权提出过此种规划路线。

据《三国志·甘宁传》记载:

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可以看到,甘宁这种“二分天下”的路线其实是和鲁肃同样的规划,也是从“三分”变为“两分”。

可见,占据荆州,攻取两川,《隆中对》所提出来的战略规划其实是当时一流谋士的共识,并不是诸葛亮独到眼光。

第三,和《隆中对》等格局同等重要的,还有毛玠的理论

毛玠这个人在《三国演义》当中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