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礼义廉
发布时间: 2023-07-11

按:《诗说中国》是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用古诗概括、歌咏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唯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此诗由国画家杜海峰绘制《礼义廉耻管子像》诗意图。本文选自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义三百图》,由著名文化学者张红星教授注解。全书365篇内容将陆续发布,每幅图之命名均为相关成语。

壬寅岁应某校之邀作八德诗怀管子古风

众善之本,敬祖事亲。

兄友弟恭,尊长有伦。

恪尽职守,心地精纯。

言出法随,去伪存真。

知行合一,文质彬彬。

有物有则,必当遵循。

少私寡欲,乐道安贫。

秉操行世,高卓不尘。

恒持八德,造命荣身。

张红星教授注:

众善:也即德,谓各种善举。《吕氏春秋‧应同》:“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三国·魏·刘劭《<人物志>自序》:“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孝经》:“夫孝,德之本也。”

敬祖事亲:恭敬奉事祖上及父母亲。敬事,即恭敬奉事。《书‧立政》:“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

展开全文

尊长:尊敬年长者。《礼记‧乡饮酒义》:“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

有伦:有理;有序。《书‧康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孔传:“殷家刑罚有伦理。”《庄子‧齐物论》:“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爭,此之谓八德。”郭象注:“物物有理,事事有宜。”成玄英 疏:“伦,理也。”晋·张华《女史箴》:“家道以正,王猷有伦。”

恪:恭敬, 恭谨。《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毛传:“恪,敬也。”晋·束晰 《补亡诗‧白华》:“终晨三省,匪惰其恪。”

心地:儒家用以称心性存养。《朱子语类》卷六七:“盖其心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 明·高攀龙《会语》:“然人之心地不明,如何察得人心术?”引申为居心,用心。明·叶盛 《水东日记‧陈古庵经纪梁氏》:“朋游中,惟邻居同年陈汝同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托也。”梁启超《上粤督李傅相书》:“故倡民权之人,其心地最纯洁。”

精纯:精良纯粹。汉·王粲《游海赋》:“含精纯之至道兮,将轻举而高厉。”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

言出法随:谓言语一经说出,就严格执行。后引申为法令一旦宣布,就会执行。多用于布告。清·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 “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何晏集解引包咸曰: “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摺:“见如今御史臺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也作彬彬有礼。

有物有则:谓“义”也。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毛传:“物,事;法,则。”朱熹集传:“言天生众民,有是物必有是则。”宋·陈郁《话腴》:“木实之蠹者, 必不沙烂……瓜至甘而不蠹者,以其沙也。有物有则,若可穷矣。”

遵循:犹遵照执行。汉·樊毅《修西岳庙记》:“世主遵循,永享历年。”《清史稿‧礼志二》:“礼贵制宜,孝当承志,两朝遗训,宜谨遵循。”

少私寡欲:节制欲望、欲望少。《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北齐书‧王昕传》:“(王昕)性闲淡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

乐道安贫:即安贫乐道。谓安于清贫,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为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语本《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何晏集解引孔安国 曰:“颜渊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后汉书‧韦彪传》: “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秉操:所持的操守。汉·王符 《潜夫论‧交际》: “秉操如此,难以称信矣。”

高卓:高超卓越。明·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宋末严仪卿识最高卓,而才不足称;谢皋羽才颇纵横,而识无足取。”

不尘:不玷污。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然子夏无亏于名儒,濬沖不尘乎竹林 者,名崇而讥减也。”

八德:原本只是说自然万物的几种秉性。宋末元初道教学者俞琰《读易举要》:“八卦之德也。乃健、顺、动、入、险、丽、止、说之八徳。”对此元代保巴《周易原旨》做了解释:“天行为健,地承天为顺。雷能动,风能入。水趋下遇坎则止,陷也;火不能自见,丽物始见,丽也。山止其所,泽说万物八象。有此八徳焉,亦无往不通也。”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分别源自《孟子》《管子》。最晚从北宋真宗时期,人们已将“孝、弟(悌的本字)、忠、信、礼、义、廉、耻”连用。天禧年间的杨亿有《杨文公家训》,其中说:“童稚之学,不止记诵。养其良知良能,当以先入之言为主。日记故事,不拘今古。必先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如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叔敖阴德、子路负米之类,只如俗说,便晓此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朱熹摘录过《杨文公家训》(《朱熹集补编》卷6)。其本人语录,如“圣人言语明白,载之书者,不过孝弟忠信”(《朱子语类》卷115)。“观孔门之教,则其所从言之者至为卑近,不过孝弟忠信、持守诵习之间”(《朱熹文集》卷54)南宋淳熙九年(1182)龙岩县丞李君、温陵人曾秘完成鲜血学宫复建,向朱熹求记,朱熹欣然应请于次年二月作《漳州龙岩县学记》,文中“使吾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行日笃,而身无不修也;求师、取友、诵诗、读书之趣日深,而理无不得也。”(《朱熹文集》卷79) 朱熹借此发表了一段普及圣贤之学(儒学)的精辟名言,后人据此归结冠名为“八德”。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