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明明没有“南京”这个地名,为何要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第一部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带来了怎样的影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清朝明明没有“南京”这个地名,为何要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在民国之前,南京这个地名很多朝代都用过。比如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就曾经在现在的北京附近设置了南京析津府,简称南京。小说、电视剧《天龙八部》里萧峰被辽道宗耶律洪基封为南院大王之后前往的那个南京,其实就是现在的北京。但在今江苏省的地面上,南京这个地名在民国之前只有明王朝用过!

在明王朝之前,今江苏省南京市这个地方叫过秣陵、丹阳、建康、建业、集庆、金陵、应天……唯独就是没有叫过南京!元至正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率部攻克集庆,随即改元朝的集庆路为应天府。洪武元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将应天府定为了明王朝的南京,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北京开封府(元王朝时叫汴梁路)。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下旨将开封府“罢京”、取消了开封府作为明王朝北京的地位,但南京这个地名却被保留了下来。直到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下旨改自己曾经的“龙潜之地”北平为北京顺天府,明王朝的北京才再次出现。此后直到明亡,“两京制”一直存在,南京也一直都叫南京应天府。而南京周边地区、即现在的苏皖沪两省一市则全部被纳入了明王朝的中央直辖地区,名曰南直隶,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北京周边的北直隶。

清顺治二年,清王朝废南直隶、改置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并改应天府为江宁府。自此,南京这个地名不复存在!谁要是再公开称江宁府为南京,那就是“反清”、是要遭到清王朝严惩的。再后来,清王朝置江南省,继而又将江南省一分为二、改置江苏省和安徽省。但不管怎么改,南京这个地方始终都叫江宁府,直到民国元年以中山先生为首的民国临时政府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南京这个地名才再度出现。换句话说,在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时,南京这个地方并不叫南京,而是叫做江宁府。那么,《南京条约》中的南京二字又是从何而来呢?

其实,清王朝从来也没有将这纸丧权辱国的条约称为《南京条约》。最初签订时,因为是在江宁签订的,这份条约也被称为《江宁条约》。可这份条约太过丧权辱国,尤其是英文版,更加直白!以至于签署这份条约的官员根本不敢将英文版的条约直译成中文版上报道光帝核准。于是,经“春秋笔法”修饰过之后的中文版条约被送到了道光帝的案前。“天真”的道光帝居然以为条约签署之后便可以天下太平了,于是亲自为这纸条约赐名《万年和约》。因为道光帝的介入,所以《万年和约》也成了清王朝官方给《南京条约》的正式名称。

然而,这份经“春秋笔法”修饰过的所谓《万年和约》,英国人根本不认账,这帮强盗只认英文版!那么,《南京条约》的英文版叫什么呢?Treaty of Perpetual Peac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Great Britain,翻译成中文就是《英中永久和平友好条约》。本人见过无耻之徒,但如此无耻的,还真没见过!明明是明火执仗到别人家抢劫,居然还能恬不知耻说什么“和平”“友好”……这就是某些公知嘴里的“文明国家”曾经干过的事情!因为是在南京签署的,所以英方将这份条约简称为了Treaty of Nanking,翻译成中文就是《南京条约》。

英国人之所以将江宁府翻译成南京,很可能还是习惯使然。虽然清王朝不承认南京这个地名,但南京人私下里还是会这么叫的。英国人并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当地人管这块地方叫南京,他们便直接音译为了Nanking。就跟当年的香港一样,根据本地人广东话发音,香港的英文名称便被英国人音译为了Hong Kong。当然,也不排除欧洲人早就知道南京这个地方,毕竟明王朝与欧洲还是有来往的,意大利人利玛窦在明朝时就曾经到过中国,欧洲人知道南京这个地名不足为奇,将其音译为Nanking也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清王朝虽然取代了明王朝,南京也成了江宁府,但欧洲人并不明白这里面的门道,依旧使用Nanking这个地名其实也是说得通的。

后来,随着民国将江宁府重新改为了南京,后来南京甚至还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咱们中国的史学学者便约定俗成、以《南京条约》来指代这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保留了南京这个地名,而江宁则变成了南京市下属的县、区,史学界自然沿用了民国时期的命名规则,继续保留了《南京条约》这个说法。

第一部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中学历史课上都学过,《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标志,此后清政府开启了丧权辱国割地赔银的模式,一系列条约深深加剧了半殖半封化,直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在《南京条约》及其后续附加条约中,英国人相继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划定租界、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军舰停泊口岸等特权。以上这些权力损害清王朝的司法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达百年之久,也方便了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的进一步侵略。其中,协定关税、治外法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更被认为是“束缚半殖民地国家的三条重要链锁”,而对中国来说,它们都是由《南京条约》及其附约首先确定下来的。

可以说《南京条约》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多世纪屈辱的开端发轫,如果说鸦片战争打碎了我们天朝上国的梦境,那么《南京条约》就好比是在鲨鱼池中打破了血袋,列强看到了《南京条约》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利益,蜂拥而至,全部要求享有《南京条约》中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权利,其中甚至变本加厉要求传教、治外法权等等特殊权利。你英国有这个我美国也要有,我还要比你再多一个别的权利,于是中国的各种国家主权,就在列强的这种另类攀比下,逐步丧失殆尽。可以说,《南京条约》作为万恶之首,对当时及后世的恶劣影响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中英《南京条约》是如何体现英国侵华目的的

说到《南京条约》如何体现英国侵华的目的,那就得先了解下它签订的历史背景、条约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一、历史背景:

到了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出口到中国的鸦片越来越多,而又因为成本低廉,又是让人上瘾的东西,所以源源不断的鸦片通过海路运到了中国,此时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政府及鸦片贩子获得暴利,并且有了钱,拿着因鸦片贸易发家形成的财团,就与英国政府和整个英国资产阶级有了比较紧密利益关系。

1839年1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奉旨禁烟,并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而这一举动,彻底得罪了英国资产阶级,他们丑陋的嘴脸就暴露了出来。到了1840年6月,以保护英国对大清贸易的由头,并依仗其船坚炮利,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为,清军的腐败,以及装备的落后,英军在鸦片战争中节节胜利,并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了香港岛。

1842年8月,英军浩浩荡荡进逼南京,并提出赎城费300万元。军事失利的清朝以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代表,与英方交涉。中英和约谈判开始。

二、条约内容:

中英《南京条约》合计共13款,其中最为核心的有这么6条左右:

1、停战议和:全面宣布停止战争,两国交好,两国之间的关系由战争状态,转而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赔偿: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且款分4年交纳完,若未能按期交足,则商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

4、割地赔偿:清朝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5、关税新则:清朝政府将以公平原则颁布一部新关税条例,英商按新例交纳关税;

6、废除公行: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不得有排外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