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袒牵羊以逆(以“仁”之名的宋襄公为何以失败告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以“仁”之名的宋襄公为何以失败告终

你好,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宋襄公的仁义分为两个阶段,我曾经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这里简要作答吧!

01 两个阶段的分割点就在鲁僖公十六年

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鷁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

公元前644年,天上掉下5颗陨石,6只飞鸟倒退飞过宋国。周朝内使叔兴正好到宋国友好访问。宋襄公就问道:“太史,老天有什么预兆吗?”內史叔兴虽然内心比较拒绝,但是还是回道:“明年齐国将有动乱,国君您将要得到诸侯拥护,却不能保持到最后。”

宋襄公认为天命不可违,于是,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02 前传:仁义阶段

宋桓公疾,太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弗及也。」遂走而退。

公元前652年,宋桓公(宋襄公父亲)得了重病,时任太子的宋襄公就坚决要求让位于庶兄目夷,目夷推辞:“能以国家相让,谁的仁义还有太子大呢?我实在是赶不上他啊!”话毕,就离开了宋国。

次年,宋桓公过世,宋襄公即位,并召回目夷,委以重任。

宋襄公即位后,积极响应盟主齐桓公的号召,尊王攘夷,救助弱小的诸侯徐国和鄫国,对抗南面步步紧逼的楚成王以及东南面的淮夷。

齐桓公非常欣赏宋襄公,就将太子昭托付于他。齐桓公无嫡子,知道自己百年以后,几个儿子将为争夺君位而发生内乱。宋襄公慨然应允,也的确不负所托。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便率领诸侯平定齐国内乱,将齐孝公昭扶上位,此举获得了大多数诸侯的拥护。

到这里,宋襄公不但礼让国君之位,还不负朋友之托,可谓是仁义之至。

03 后传:“仁义”阶段

我将仁义二字打上引号,其实就是假仁假义的意思。

宋襄公发现內史的预言正在成真,内心开始膨胀。要想成为盟主,就得得到周边诸侯的拥护,于是他立马通知邻国曹国、邾国、鄫国前来开会结盟。鄫国国君迟到了,宋襄公恼羞成怒,便让邾国人杀了他祭祀,好在目夷劝谏及时,一场悲剧终未酿成,然而邾国人仍旧打伤了鄫国国君的鼻子,用其鼻血来祭祀。

曹国人看见了非常不服气,宋军立马包围了曹国。目夷再次劝谏宋襄公,曹君没有昏乱,宋国攻打曹国没有理由,咱不能使用武力胁迫小国低头啊。

就在此时,齐国那里传来消息,鲁僖公、陈国人、蔡国人、楚国人、郑国人在齐国结盟了。

宋襄公当时肯定是崩溃的,齐盟主在世时,我一直是老二。他过世了,你们这几个国家不来尊我为盟主,居然和中原的仇人——南蛮子楚国勾结上了。怎么办?宋襄公思虑再三,决定还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于是楚国应邀来到了宋国,宋襄公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番心意,没想到楚国一口应允:“你定个时间,我让他们都听你的话。”宋襄公太意外了,但是他认为这是天意,于是就有了盂地会盟。

宋襄公盛装出席,然后便望向楚成王,楚成王使了一个眼神,几位壮士就走上前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宋襄公五花大绑,然后囚禁了。后来在其他国君的求情下,他才被释放回国。

宋襄公脸面尽失,天天想着法子要扳回点面子。然后看见郑国日日向楚国点头哈腰,他便气不打一处来,带着几个良知尚未泯灭的卫文公、许僖公、滕子将郑国团团围住。郑国连忙向楚国求救。楚成王便向宋襄公发出狠话:“再不退兵,楚国大军马上压境!”宋襄公不顾大司马的劝说,回道:“等你!”

楚成王本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没想到宋襄公还是个硬茬,于是就挥师北下,来到了泓水之畔。

大司马看见楚军在渡河,赶紧提出建议:“半济而击之,可能还有机会。”宋襄公义正辞严:“不行,不仁义!”

楚军过了河,还未列阵,大司马说:“趁其乱,赶紧进攻,还有一丝希望。”宋襄公挥挥手:“不行,不仁义!”

楚军准备完毕,大司马一脸绝望。宋襄公大声说道:“各位将士们,不杀伤兵,不抓老人,千万小心,看清楚再动手!”

将士们一脸绝望地冲了上去,其实是送死,战场上血肉横飞,谁的身上没点血迹?宋军还没看清楚对手,就血溅当场。宋襄公自己也被对面的流箭所伤,躺在床上,还不知悔过,一个劲地解释:“宋军是仁义之师,怎么能和楚蛮子学样?”目夷冷冷地答道:“宋军的命就不是命了?为了成就你的仁义之名,他们到哪里去伸冤?”宋襄公终究还是死于箭伤,果如太史预言。

结语:

一个预言让宋襄公从真仁义走向假仁义,不但断送了千万条宋军的性命,还搭上了自己的老命,为后人耻笑至今。

参考资料:《左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通知作者删除。

“翦商之战”中,微子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我认为“翦商之战”的时候,微子启还没有起到作用,那个时候他还是一心劝说弟弟商纣王,希望他能够将商朝治理好,结果劝说无效后只能逃离朝歌城。

什么是“翦商之战”之战?

翦表示羽毛,也有“剪”的意思,翦商之战就是剪去商朝的羽毛,也就是除去当时归属于商朝的那些方国。

周朝建立以前,周文王一年征伐一个方国,一共拿下了五国,为后来“武王伐纣”清除了障碍,因此周文王的这些战事我们可以称为是“翦商之战”。那么这些战事中,微子启是否有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呢?我认为没有。

周文王姬昌继承父亲公季之位,礼贤下士,敬老慈少,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归顺。姬昌的这些行为让崇国的国君崇侯虎看到眼红,于是跑到商纣王那里去嚼耳根子,说姬昌招收这么多人恐怕“将不利于帝”,商纣王听了就下令将姬昌囚禁在羑里城中。西岐这边着急了,连忙准备了大量的宝贝和美女给商纣王送去,这样才将姬昌给救回来。

姬昌回到西岐的第二年就率兵攻打犬戎,不过这次攻打是师出有名的,是商纣王下的命令!

据《诗经·小雅·采薇》记载:“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戎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之遣之。”

这段战事在《竹书纪年》同样有记载,时间是商纣王十七年,当时周文王姬昌用大量的财宝和美女为自己“赎身”后,不仅获得了商纣王的赦免,同时得到了“征伐之权”。在那个时代,天子要征伐某个方国不一定要自己出手,他可以将征伐权下放给其他方国,这也给了下面方国一个发展机会。周朝发家的原因正是如此,春秋时期崛起的齐国也是用这种方法发展势力。

姬昌拿下犬戎后第二年征伐密须国,这次征战有两个理由,一是密须国在商朝晚期比较强盛,已经开始对天子不恭敬了,商纣王也想除掉他;二是姬昌和太公望商量要不要打密须,太公望认为:“臣闻先王之伐也,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姬昌采纳了太公望的建议决定征伐密须国。

攻下密须国后,姬昌并没有停下开疆扩土的步伐,他在后来的三年时间里继续拿下耆国、邘国和崇国。耆国就是黎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方国,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存在。

据《国语·楚语》记载:“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属民。”

黎族从夏朝开始建立了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后又归顺为商的方国,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黎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姬昌深知这一点,所以要将其拿下,当时这一举动也让商纣王感到震惊,认为“黎亡则商震矣”。不过商朝晚期的一些方国已经形成了气候,对天子构成威胁的方国不仅只有西岐一家,还有当时的崇国,也就是当初嚼耳根子令姬昌坐牢的那位。

崇国位于西岐的东南方向,是所有方国中实力比较强悍的,商纣王也感觉到了他的威胁,于是他想了一个好办法——隔山观虎斗!

西伯侯姬昌通过宝贝和美女向纣王贿赂的时候,商纣王不仅翻译了姬昌,还故意悄悄地对他说:“就是崇侯虎诬告,所以才把你关起来。”很明显,商纣王是想挑拨西伯侯与崇侯虎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相互争斗,两大方国打完后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