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次灭佛事件,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道士寇谦之,既不是爵位并非官职,为何却深受北魏太武帝重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次灭佛事件,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北魏和北周都属于北朝,北朝(386——581)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总称,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为南北朝,我们奉北朝和南朝共为正统。

北魏(386——534)共计148年,是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占了整个北朝的近五分之四。北魏是鲜卑族道武帝拓跋珪于386年在盛乐建立的政权,当时北朝还是四分五裂的局面,直到53年后的439年,太武帝拓跋焘才统一了北方。

拓跋焘是446年下“灭佛”诏的,为何要“灭佛”呢。?因为北魏在统一北朝战争的过程中,人口急骤下降,后来,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还面临西边北凉和南边南朝宋的威胁,而百姓都厌烦了战争,纷纷出家为僧,遁入佛门净土躲避战争,这样,即招不到足够的兵源,同时又恢复不了经济,所以,拓跋焘下了“灭佛”诏,宣布佛教为邪教,禁止佛教传播,佛教徒限时还俗,不听劝阻者,一经发现,悉数坑之。

而北周(557——581)是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经历了北魏分裂,西魏和东魏对抗,最终北周灭北齐,重新统一了北方。周武帝宇文邕于572年诛杀宇文护,掌握了实权,574年下诏“断佛、道”二教,令僧侣、道士还民,577年灭了北齐后,这一政令继续执行。宇文邕的时代面临的问题是寺庙、道观遍野,社会财富都集中在这些寺庙、道观里,宇文邕的“灭佛”,为的是寺庙里的财,开始是为了集中物力、财产,攻灭北齐。打败北齐后,为了是铲除北齐贵族的反抗基础,因为这些寺庙、道观都是由贵族赞助和控制的,又是善男信女朝拜和求仙的公共场所,容易受到蛊惑发生事变。

北魏太武帝“灭佛”为的是人,北周武帝“灭佛”为的是财,这是两者的最大不同。太武帝是只“灭佛”不“灭道”,而武帝是“灭佛、灭道”一起灭。太武帝的目的,是为了西伐北凉,南抗南朝。武帝的目的是,集中力量统一北朝,继而稳固政权。

谢谢阅读

道士寇谦之,既不是爵位并非官职,为何却深受北魏太武帝重任

寇谦之(365-448),名谦,字辅真 ,冯翊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北朝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与领袖,新天师道(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 。

寇谦之从小就无心做官,一心一意倾心道教,他从家中仅有的道器、道书以及搜求学得的道术中,寻得了无限乐趣。他每天在家里诵经打坐,炼气功,服药饵,想获得仙道灵效。可是 寇谦之历经数年,一如既往,却依然如故,原身凡体,但是他一直坚持不懈。

后来得到仙人弟子成公兴的指点,加上自己的刻苦,寇谦之在嵩山修炼达三十年之久,一副仙风道骨的神韵,就自编自导了一场自己托天神降授的仪式。后来以“天师”身份自居,认为天降重任,只有跻身朝廷,辅佐北方太平真君,才能给道教争地位,于是准备入朝为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始尧元年(公元424年),寇谦之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走下嵩山,风尘仆仆地北上北魏都城,几经挫折,终于打听到一个能和皇帝接近的人,作为自己的支持者,那就是太武帝的左光禄大夫,著名大儒白马公崔浩。

而崔浩是想借助寇谦之的道教,拉拢太武帝;借助皇权,实行汉化主张。于是,崔浩上书极力推荐寇谦之。先赞太武帝圣德清明,再捧寇谦之如神如仙,莅临北魏,为上天之吉兆。圣上应天承命,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而顺天应命的。

果然奏效,太武帝闻奏十分高兴,立刻派人将“天师”接到宫中,并派人奉皇帛、牺牲,南下祭祀嵩山,还将寇谦之在嵩山的弟子,接到平城。于是“天师”“帝师”,一齐拥来;宣布天下,显扬新法,道业大盛。

寇谦之在宫中辟谷不食,精神奕奕;扶乩请神,天相多多;画符镇灾,希冀太平;讲经论道,施术弘教,深得太武帝的器重。

寇谦之为了取得皇帝的信任便大显神手,积极参加北魏的军事行动。太武帝准备西伐大夏时有些犹豫不定,寇谦之就在宫中大作法事,告诉太武帝此战必克,后来太武帝出军大夏,大获全胜,十分高兴,更加相信寇谦之。

寇谦之以其道术、法术和权术、谋术,连连相扣,术术应手,终于在鲜卑族的大魏,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国师”之梦,如愿以偿了。

历史上出现了“三武灭佛”,三位武帝为什么要灭佛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但是对于罗马教皇以及天主教会,日耳曼人也是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应付。

直到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为了篡位夺权,主动向罗马教皇示好,并且划出一块地盘给罗马教皇建立教皇国以后,罗马教皇才笑呵呵地表示:日耳曼人,也是可以做罗马皇帝的嘛!

到了矮子丕平的儿子查理继位以后,南征北战,征服了绝大多数日耳曼部落以后,罗马教皇终于为其加冕,称其为罗马皇帝。他的帝国也被称之为查理曼帝国。

说这件事,和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接着看法兰克王国的未来就知道,向罗马教皇妥协以后,其实法兰克王国便陷入了政教合一、以教代政的局面中。

也就是说,国家除了皇帝说了算以外,教皇也说了算!而且,教皇拥有加冕皇帝的权力。这还得了?等于说天主教完全凌驾于皇帝和政府之上了。

为了走出这个困局,到了公元16世纪左右,大量反对教皇干政的人逐渐崛起。他们为了抵制政教合一的局面,开始从天主教中分化出了一系列派系,这些派系加起来,统称为新教。

也就是说,基督教中的新教,其实是反对政教合一的。这就是为啥新教能在我们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毕竟人家不管政治,只管信仰。

现在,我们再来仔细谈一谈我国古代三武一宗灭佛的事情,基本就通透了。

一、三武一宗分别是谁?他们生活在什么年代?

三武一宗,很显然是4位皇帝,他们分别是: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

很多人除了唐朝的唐武宗以外,或许对其他朝代不太熟悉。我们可以把这4位皇帝背后的历史串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公元280年,西晋灭亡东吴,结束三国时代,西晋王朝趋于统一。不过10年以后,晋武帝司马炎去世,西晋迎来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局面,再次陷入了大乱之中。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同年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历史来到了东晋十六国的时代。北方被匈奴、鲜卑、氐族、羌族、羯族等五胡建立的各路政权霸占。

其中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太武帝拓跋焘的带领下,于公元439年,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而南方在公元420年时,刘裕取代东晋王朝,建立了刘宋王朝。因此南北朝时代,便在这个时候到来了。

拓跋焘是北魏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灭亡大夏、北燕、北凉等政权,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使得北魏统一北方长达95年之久。只可惜,这位老兄在45岁那年,就被身边的宦官宗爱给杀了。

第二,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也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到了公元534年,历时148年的北魏王朝宣告破产清算,分裂成了西魏和东魏。

这两个都是傀儡政权,表面上是拓跋家的人做皇帝,实际上背后都有操盘手。西魏的操盘手是宇文泰,东魏的操盘手是高欢。

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权。北周的开国之君宇文觉,是被堂兄宇文护扶持起来的,宇文护看他不听话就把他废杀了,改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帝。

结果宇文毓干了一段时间,也不听话,宇文护又把他给毒死了。临终前,宇文毓强行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宇文邕。这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上台以后,韬光养晦,事事都顺着宇文护,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