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总称石峁遗址是夏启之都,或夏鯀之都、颛顼之都,甚至说是黄帝的昆仑墟?治水上位的大禹,到底把首领之位传给了伯益,还是自己的儿子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为什么有些人总称石峁遗址是夏启之都,或夏鯀之都、颛顼之都,甚至说是黄帝的昆仑墟

首先更正题主一点错误:石峁古城4300年至3780年前,跨越了“黄帝晚期”与“尧舜禹时代”、至大半个夏朝(4100至3600年前)。

425万平方米的面积,超越了周以前所有的古代遗址,“皇(黄)城台”、“内城和外城”共同组建了这座史前最伟大的城市,“石破天惊”“石峁古城”!

根据《山海经》中的描述,这里就是曾经的“昆仑之墟”,他的发现马上就被史学家们认为是“黄帝的昆仑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兴趣。

2012年,中华玉石之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与会学者们一致认为:这里就是整个中国乃至西亚的玉石之路中心,更是天下的中心!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一场大洪水使人们纷纷向北逃,他们去了哪里呢?就是跑到了河套地区,4300年前这里突然繁荣了起来,仅仅是榆林地区就有将近1400处十几万平方米到几十万平方米的遣址,这里就是曾经的“禹都”。

石峁的玉器,专家们形容“不用鉴定,用手一摸就知道”,因为他极其细腻光滑,类似于镜面。他可以将一件完整的玉器切成3mm厚的程度,令人惊叹!这里的玉石材料包含了新疆,青海,辽东半岛,良渚等全国各地的材料,这里曾经就是天下的中心。

这里的统治阶层及其奢侈,他们饲养着来自于南方的“鸵鸟”“扬子鳄”,他们用加工好的玉器材料塞墙缝。他们使用青铜工具和青铜武器,根据分析他们甚至灭掉了同时期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权“山西陶寺古城”,这个也被大家所认同,因为在同时期,全国只有石峁有这样的军事实力。

对!这里曾经就是天下的中心,黄帝的昆仑城,禹、启之都,夏王朝的真正都城,“石破天惊”“石峁古城”!

治水上位的大禹,到底把首领之位传给了伯益,还是自己的儿子启

答:禅让给了伯益,但禹只是上演了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世袭制一直是古代皇帝的继承制度,而在这个制度之前,还有一个禅让制,主要是将王位传给有才能的人来继承。尧、舜、禹三人就是通过这个制度相继上位。但到了禹的时,为何成了他的儿子启继承皇位?难道禹违背了禅让制?其实禹只是上演了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在禹之前,尧和舜都有想让自己儿子继承王位的念头,只可惜他们的儿子并没有治理国家的天赋,一个酷爱下棋,创造出了围棋,另一个喜欢唱歌跳舞。使得尧和舜放弃了将王位传给儿子的念头,寻找贤人的人来继承。

从禹上位后,他便十分用心栽培他的儿子启,让启尽量多去接触政务,跟着他人学习。当时有两位公信力较高的人物,分别是皋陶和伯益。但当时的皋陶上了年纪,比禹还要大出不少,相传他还辅佐过尧和舜两位君王,禹就是安排启在他身边学习司法政务。另一位伯益也是黄帝后代,曾辅助过禹治水,功劳不少。

皋陶因为上了年纪,禹可以不禅让给他,而伯益则没有理由不将王位禅让于他。最终禹还是将自己的继承人确定为伯益,但将最为重要的军权交给了启。当时的启跟着皋陶做了不少事情,声望也高,所以这一行为并没有人反对。

禹死后,伯益并不想让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被他人占有,于是下令抓捕启,企图拿回自己的权力。其实启早有准备,他一直等待着这一天,直接派兵将伯益杀害。在之前的基础上,启得到了更多人的拥戴。从此启成了夏的第二任君王。在位39年后,又将王位名正言顺地传给了儿子中康。

自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

作者:我方团队张风平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