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清倜傥尚大节(永乐皇帝朱棣曾经被暗杀过吗他为什么可以躲过仇敌的报复呢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永乐皇帝朱棣曾经被暗杀过吗他为什么可以躲过仇敌的报复呢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的作者史遇春。

在《朱棣对待朱允炆旧臣的非人道与无人性》的系列文字中,我曾写到景清,朱棣通过所谓的“靖难之役”夺权,之后,景清曾因刺杀朱棣不成而被严酷处死,现将相关文字摘录过来,作为参考。

景清:朱棣待朱允炆旧臣的非人道与无人性

作者:史遇春

景清

景清(生年不详~公元1402年),本姓耿,讹传为景,真宁(今属甘肃)人。

景清勤奋好学,过目不忘,为人倜傥,很有志节。

他崇尚大节,不拘琐细。

朱元璋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景清考中进士,被授职为翰林编修;之后,他曾历官历任御史、代理左佥事御史等职。

当年,因为奏疏书写有误,景清曾怀揣印信,进行更改。因此事有违朝廷规制,景清遂被给事中弹劾,结果,他被收押下狱。入狱不久,他便被从狱中放出。

在朝为官时,朝廷还曾任命景清巡察川、陕私茶事务。

历经升迁,景清被任命为金华知府。

建文之时,景清历任北平参议、御史大夫等职。

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对抗朝廷。

燕兵攻入京师之后,建文帝不知所踪,众大臣殉难者甚多。

当日,只有景清独自到朱棣的住所,之后回家。

朱棣掌权后,一日早朝,景清身怀利刃,计划刺杀朱棣,未遂被捕。

被捕之后,朱棣骂景清道:

“此是乱臣。”

景清回击朱棣道:

“你是贼子。”

朱棣大怒,命力士用金瓜击碎景清的牙齿。

景清至死,还骂不绝口。

景清死后,被剥皮实草。

后来,守卫景清的士卒上奏道:

“尸自行动。”

朱棣听后,大为惊惧。

当天夜晚,朱棣还梦见景清唾血叫骂。朱棣惊醒之后,看自己梦中所着的衣裳,似乎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血滴在闪光。

于是,朱棣下令,以奸恶之罪查抄景清的九族。

其时,景清的子孙出逃者,改姓李氏。

这些子孙,不论尊卑,全部名叫李景某。

景清被杀,诛灭九族,连及乡人,又抄没其家乡,转相株连,谓之瓜蔓抄,所在村庄,皆成废墟。

宋朝怎么感觉只有杨家将和岳家军,还有其他的吗

多亏明清演义小说《杨家将》、《说岳全传》等书,让我们后世之人知道了杨家将和岳家军,以及杨家将、岳家将中的将门之后、英雄儿女们抗击外族侵略的那些脍炙人口、慷慨激昂的热血故事。

然而,杨家将、岳家将之中,许多故事都是附会或者是虚构的,不过是寄托了写这些小说的人心中那些美好的愿望吧了。

所以杨家将之中,杨宗保是虚构的人物,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在历史上,远比杨业要有能力和业绩;岳家将的下半部分,几乎都是虚构,岳飞身亡之后,他的儿子和孙子其实并没有像小说那样有机会继承武穆遗志,北伐中原,直捣黄龙。毕竟当时掌权的是秦桧,所以岳家子女,要么被流放到云南、岭南一带,要么就更改姓名,偷偷隐居起来,等到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已经30岁左右的岳家儿孙,虽然也被补封了官职,可是大多都是文官,并没有出征扫北的机会。

历史上,倒是有这么一个家族,他们家族三代为将,驻扎在边关,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报以国门,为北宋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就是以种世衡、种师道等为代表的种家将。

一:开创者种世衡。

当初,范仲淹经略西北,提拔了两位名将,一个是狄青,另外一个,便是种世衡。

种世衡的叔叔种放是一位半隐半仕的名士,曾经官至工部侍郎,死后被追赠工部尚书。种世衡因为叔叔的关系,被补任将作监主簿,开始自己的仕途生涯。

种世衡军旅生涯的第一个功绩,是修筑清涧城。当时,宋朝正和西夏交兵,守备的兵力不足,种世衡就建议朝廷在宽州(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东北两百里处,将之前废弃的堡垒修筑起来,既可以阻挡西夏的冲击,可以巩固延安的防守态势,同时还可以作为聚集粮草,补充补给,向北的话还可以图取银州、夏州的旧地。

朝廷听从了种世衡的意见,并任命他去筑建城池。

当时,西夏的敌兵常常出来争战,种世衡一边指挥将士作战,一边筑城。在筑城的时候,因为地处险地,找不到山泉用水,大家都说即使建成了也没有办法防守,士兵们凿井寻找水源,已经深入地底四五十米,看到了石头,依然看不到水。石匠们都说石头很坚硬,凿不开。种世衡命令如果能够挖出一畚的碎石,便给一百钱的酬劳。于是凿得泉水,筑城了坚固的城墙,朝廷将此城赐名为清涧城,并任命种世衡为城主。

种世衡于是以清涧城为根据地,于内,开荒营田两千顷,招募商贾往来贸易,没多久就把清涧城经营得富足充实;于外,种世衡厚待西羌各部族的酋长首领,恩威并济,使得羌人服顺,边境安宁。

有一个叫做奴讹的蕃部首领,一向倔强,从来没有迎见过郡守长官,听说种世衡要来,便到郊外迎接,两人约好,第二天种世衡去他的营帐,慰劳他的部落。结果当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积雪厚至快一米深。

当时种世衡的部下都觉得道路险恶,劝他不要去赴约,种世衡却说,我正要和各个羌族部落以信义相交,不可以失期。于是缘着险道前行。当时奴讹想着种世衡不会到来,便躺在帐中休息,听说种世衡到来,惊喜异常,说:“从前从来没有官员到过我们部落,您这是不怀疑我们的。”

于是率领全族的人跪拜,从此服从种世衡派遣。

又有一个叫做慕恩的部落首领,他的部落在诸多羌族部落之中最强。种世衡约他夜晚喝酒,派了一位貌美的侍姬倒酒,喝了一会,种世衡就离开,躲在墙壁背后缝隙之中窥探,看到慕恩偷偷调戏侍姬。

种世衡假装忽然出现,慕恩见到自己不轨行为被撞见,于是惭愧请罪。种世衡笑着说:“你喜欢她是吗?“当场就把貌美的侍姬赏赐给他。由是得到慕恩的死力效命。各个部落有不服从的,就派他去讨伐,没有不服从的。

不仅如此,种世衡还通过巧施苦肉计,派人去西夏军中窃取重要的军事机密;通过妙设离间计,智除李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兄弟。

种世衡便是这样一位足智多谋的北宋名将,他在边地数年,擅于积聚谷物,贸易生财,同时还善于安抚士兵,得到士卒敬重效力;此外,还擅于招抚西羌人心,他去世时,羌人酋长数日早晚来哀悼他,青涧城和环州人都画其像立祠祭祀。

北宋特别是仁宗一朝,也多因为他的原因,得以西境安宁,种家军也因此,拉开了保家卫国盖世功勋的帷幕。

二:继往开来的“三种”兄弟。

种世衡有八个儿子:种诂、种诊、种谘、种咏、种谔、种所、种记、种谊。其中种诂、种诊、种谔战功显赫,关中百姓称其为“三种”。三人之中,又以种谔最为知名。

和种世衡善于以谋制敌不同,种谔则是典型的实战派,他的一生几乎是刀口舔血的军旅生涯。

招抚绥州西夏将领嵬名山的时候,种谔因为他的弟弟嵬夷山已经投降,就派嵬夷山去招抚,用金盂贿赂嵬名山身边的小吏李文喜,同时发动所部的全部兵力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帐落,嵬名山惊慌失措,想要应战的时候,他的弟弟嵬夷山就喊着说:“哥哥已经答应投降,为什么还要这样呢?”李文喜趁机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无奈,只好丢武器哭泣着带领部众投降。种谔因此收复绥州,共获得酋长首领三百人、一万五千户、兵士一万人。

种谔想要在绥州筑城,结果上司陆诜是个主和派,说种谔没有经过朝廷诏令私自出师,把他召还。种谔的军队驻扎在怀远城,西夏派来四万的军队,大军围着城墙严阵以待。种谔大开城门,让刚投降的嵬名山带领刚刚归附的一百多人前去挑战,自己带着军队紧随其后,击鼓前行,到达晋祠占据险要地势,于是派副将燕达、刘甫为两翼,自己率领中军,关闭营垒,让城中老弱登城鼓噪疑惑西夏军队,自己则率领三军合力应战,一口气追击敌军二十里,斩获非常多,于是乘此在绥州建城。

将士打了胜仗,上司陆诜却害怕打胜仗会影响宋和西夏的和平局面,于是弹劾种谔,种谔因此被论罪,多亏了贤臣侯可以因为水利的事情入见宋神宗,替他求情,所以没多久,种谔又被官复原职。

后来,种谔又率军在铁城击败唃厮啰(宋代青唐吐蕃首领)的将领鬼章,并且征讨袭杀跟着反叛的羌人;跟随宦官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逋宗、讲珠、东宜诸城,乘敌不备进袭到大河,斩下敌军七千首级,并在带兵攻打米脂城的时候,于无定川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