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批喂养的桑蚕为何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有人说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这真的全是老师的责任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同一批喂养的桑蚕为何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对于很多养蚕新手来说,有时也难以理解,明明是同一时间领的蚕种,而且养殖方式也是一样的,喂食桑叶也是正常的,可养着养着就发现有的蚕体个头大,而有的蚕个头明显偏小,给后期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当然对于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来说,一般很少出现大小蚕现象,有时即使因为其他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也会及时淘汰弱小蚕。同一批蚕如果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在小蚕阶段可能不是很明显,一旦进入大蚕期后,个体差异就会比较大,有的蚕可能已经进入5龄阶段了,而有的还在4龄阶段进食桑叶,最后上蔟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养殖户发现出现大小蚕时,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比如进行除沙扩座,将大小蚕分开饲养,另外要找到出现大小蚕现象的原因,后期养蚕时才能吸取教训,从而减少蚕体长势不齐的现象。同一批蚕,蚕体的生长发育差异明显时,会增加养殖户的劳动量,另外蚕茧的个头也会差异明显,对蚕茧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进行预防,尽量避免养蚕过程中有大小蚕。同一批蚕为何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微尘微视界认为主要跟以下5点因素有关。

一、蚕种收蚁操作不当

养殖户领完蚕种后,通常要进行二次催青,然后再进行收蚁,将蚕卵孵化成蚁蚕,养蚕就正式开始了。但这个收蚁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收蚁时间把握不当,或者蚕房内的温湿度偏低,那么整个收蚁时间就会明显延长,先孵化出来的蚁蚕和后孵化出现的蚁蚕会有一定的差异,短时间看不出有大小之分,进入3龄蚕期以后,这种差异就会逐渐体现出来。因养殖户收蚁操作不当引起的蚕体差异,实际上也是可以完全避免的,只需要养殖户按照相应的流程操作。

二、养蚕密度过大

在养蚕时,如果养殖户没有及时进行扩座,而蚕体进食桑叶后不断长大,蚕座中就会显得有点拥挤,导致养殖密度过大。出现这种情况后,喂食的桑叶总会有部分蚕吃不饱,时间久了,个体差异就会表现出来,因养殖密度过大引起的大小蚕现象,在实际操作中占比较大。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养殖户把握不好除沙扩座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养殖户人手较为紧张,既要采摘桑叶,又要消毒扩座,结果就把除沙扩座时间给推迟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蚕体长势不齐,桑叶吃得多的长势较好,没有吃到桑叶的蚕长势一般。

三、桑叶喂食量偏少

养蚕需要桑叶,而且1-3龄阶段和4-5龄阶段所需的桑叶量是不同的,1龄蚕时只能喂食鲜嫩的小叶,而且需要剪碎,2—3龄蚕期桑叶的投放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样需要喂食鲜嫩的桑叶,4-5龄蚕期,桑叶的喂食量明显增多,跟3龄蚕期相比基本上倍增了。如果养殖户没有按照各龄蚕期的情况,合理投放桑叶,那么对家蚕的生长是不利的,特别是桑叶喂食量偏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出现大小蚕也就比较正常了。还有在喂食桑叶的时候,要注意不同蚕期给予不同的方式,比如说1龄蚕期,就需要把桑叶剪碎,直接整片桑叶放在蚕座中,因蚕体个头偏小,有的蚕无法快速找到桑叶,也同样是不利的。

四、起眠饷食时间不合适

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入眠和起眠,每次起眠时,有一个环节是很多养殖户容易忽视的,那就是眠起处理,当蚕起眠后,意味着又大了一龄,这里面究竟何时喂食桑叶,有的养殖户搞不明白。如果只有20%的蚕起眠了,此时就喂食桑叶,那么先起眠的蚕会吃到桑叶,而后起眠的蚕长势就会慢一些,比如一个早上起眠的,另一个晚上起眠的,看起来相差不到一天时间,越往后这种差异就会越明显。每次起眠饷食时间如果过早,就很容易出现大小蚕现象,这是养殖户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家蚕出现中毒或者发病现象

养蚕收益如何,很大程度上跟蚕病是否高发有关,如果养蚕过程中出现脓蚕、僵蚕等,那么蚕茧的产量会明显下降,品质上也会下降,养蚕收益自然高不了。有的蚕被病菌感染,养殖户采取的措施较为及时,没有出现死蚕,相关症状也算缓解过来了,这样的蚕虽然也好了不少,但其生长发育情况还是会比未发病的蚕要差些的,也同样会出现大小蚕。另外有的养殖户喂食了不干净的桑叶,导致家蚕有中毒症状,即使还存活着,这类蚕的生长情况也不太乐观,同样会引起大小蚕。

同一批蚕种,在后期却出现长势不齐的现象,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果不及时分开饲养,正常管理上会增加不少工作量,比如说大部分蚕已经入眠,而一些蚕还在继续进食桑叶,那么究竟是该继续喂食桑叶还是暂停投放,就是养殖户实际遇到的问题。从多年的养蚕经验来看,出现大小蚕很多时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养殖户掌握了一些方法技巧,这种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个人认为可以落实好以下6个方面。

1、控制好收蚁时间

养殖户在收蚁时,要选择好时间,通常情况下在上午7点左右开始,上午10点前要全部结束,收蚁时的操作既要轻缓,又要注意速度。为了使收蚁时间达到理想状态,那么就需要控制好蚕房内的温湿度,温度在28℃左右,相对湿度为80%左右,如果温湿度偏低,会使得收蚁时间延长,不利于收蚁的整齐度。另外要把收蚁的准备工作做好,收蚁工具、桑叶、蚕具等等,都需要提前准备就绪,准备工作越充分,收蚁的过程也会越顺利。

2、各龄蚕期合理控制养蚕密度

养殖密度过大,有的蚕就可能吃不到桑叶,时间久了大小蚕现象就会出来了,但如果蚕座中蚕的数量过少,就容易出现浪费蚕座空间,同时桑叶也会浪费不少,这也是不太好的。因此在养蚕时,养殖户要根据不同的蚕期,以及不同的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好养殖密度,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肉眼观察蚕座中蚕的活动情况,如果明显拥挤了,那就需要及时进行扩座。另外在除沙时,也要调整蚕座中蚕的数量,做到适量即可,发现蚕房内温湿度偏高时,要适当稀养,防止蚕病的出现。

3、根据不同蚕龄投放合适的桑叶量

在目前的养殖模式下,养蚕是离不开桑叶的,但各龄蚕期对桑叶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比如1-3龄蚕,需要喂食相对鲜嫩的桑叶,从上往下摘桑叶,1龄蚕期摘顶部第2—3片桑叶,2龄蚕摘第3-4片桑叶,3龄蚕摘第4-6片桑叶,进入大蚕期后,就可以摘下面老一些的桑叶。蚕在1-2龄阶段时,要用工具将桑叶剪成小块,这样有利于蚕能正常吃到桑叶。蚕茧个头大不大,跟桑叶是否充足有很大关系,蚕吃饱吃好了自然体质好、发病少,另外要注意入眠前和起眠后,桑叶的需求量往往会相对少些。

4、蚕房内的光线、温湿度等要妥善处理

有的养殖户在选择蚕房时,刚开始并没有考虑太多,结果在后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说蚕房内的光线有明有暗,还有的蚕房地面容易返潮,通风性也较差,这些异常情况都是要想办法避免的。如果蚕房中的光线分布不均匀,蚕座中的蚕也会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比较密集,而有的地方比较稀疏,无形中就出现了大小蚕现象。还有蚕房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关系着养蚕是否顺利,那就是温湿度控制,由于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外界温湿度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养殖户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借助一些其他措施,使蚕房内的温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为70—80%,温度不宜超过30℃。

5、做好蚕病防治,避免家蚕中毒

蚕病带来的影响,相信不少养殖户深有体会,很多时候蚕病在大蚕期出现,有的是临近上蔟,前面幸幸苦苦忙碌着,中招蚕病后却一场空,这对养殖户的打击是比较大的。为了提高蚕生长发育的整齐度,那就需要在各环节做好卫生消毒,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蚕房进行预防,提高蚕的体质。同时要注意农药残留情况,如果桑园中的桑叶有农药,蚕进食了不干净的桑叶,就容易出现中毒现象,轻的会影响进食量,严重的会减产,为了降低风险,尽可能将桑园连成一片,在使用农药较多的时候,每次大面积喂食桑叶前,要进行小范围试验,确定没问题后再扩大范围。

6、做好眠期处理,严格控制饷食时间

蚕在眠期虽然不进食桑叶了,可该一定也同样不能忽视,此时蚕是处于相对脆弱的时候,如果此时没有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也是很容易引发一些其他问题的。一般情况下,该阶段分入眠前、眠中和起眠三个阶段,入眠前要做到良桑饱食,蚕如果没吃饱了就入眠,蚕的就眠质量就不高;就眠时要做好眠中保护,一方面是要注意蚕房内的温湿度,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有老鼠、蚕蝇等进入蚕房,给蚕提供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眠起后要把握好饷食时间,当90%以上的蚕开始抬头找桑叶时,才能开始喂食桑叶。

总之,养同一季蚕出现个体差异,养殖户要引起重视,首先要挑拣出差异非常明显的,如果是弱小蚕,那就需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