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简介(康熙的历史资料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康熙的历史资料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

康熙修建了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这样就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清朝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这座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一倍的皇家园林,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它与木兰围场一样是康熙政治大棋盘上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风格修建的宫殿庙宇,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透过这一片片幽静淡雅的山水人们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

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称之为“千古一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死后葬于景陵。景陵位于清孝陵东侧一公里处,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景陵建筑规制以孝陵为蓝本,局部又有创新,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景陵的建筑风格和丧葬形式为后世所效仿。景陵内葬康熙皇帝、孝诚、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后和敬敏皇贵妃,共6人。

康熙帝介绍

康熙帝简介
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名玄烨.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洪声.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圣祖时年八岁,即位,翌年改元康熙.史称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生坎坷,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康熙皇帝临危不乱,勤于读书,精通历史,地理,算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下,智擒鳌拜,裁撤三藩,收复台湾.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盛世自此发端.康熙皇帝一生崇尚孝道.对其祖母,母亲皆极为尊敬.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去世后,几十年来,对其嫡母孝惠章皇后恭顺有加,每年亲自侍奉孝惠章皇后赴热河避暑.在其病重期间,每日前往寿宁宫探望,直至皇后驾崩.康熙皇帝对其祖母,太宗之庄妃,世祖生母孝庄文皇后更是恪尽孝道.不但每日前往慈宁宫问安,还在孝庄文皇后生病时几次步行至天坛,为其祈祷,言愿以己之寿命换祖母万寿.孝庄文皇后驾崩后,康熙悲痛万分,亲视其入殓,断发着服,庐次于慈宁宫外,正直除夕佳节,群臣请其回宫,未允.回宫后,仍然每日去慈宁宫,睹物思人.康熙皇帝,一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除却上文所提,康熙皇帝积极抵抗外国势力侵略,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因其文治武功,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于北京京郊畅春园,享年69岁,庙号圣祖,是为清朝唯一有圣字庙号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天有灵,其仁德在乾,功勋于坤,必将流芳百世,光照千秋!

康熙皇帝简介 了解康熙生平

1、康熙是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清朝使用该年号从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被尊为“千古一帝”。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擒鳌拜、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多伦会盟,准噶尔之战、清统一台湾之战和九子夺嫡等。政治上中央集权,注重修养生息。

2、玄烨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宫中一名不受恩宠的贵妃。玄烨降生时,父亲顺治皇帝专宠贵妃董鄂氏,对这个不请自来的三阿哥并不非常关心。玄烨七岁时,遭到天花的侵袭,但是他所患天花之症并没有危及性命,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他出过痘竟成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然而后面不幸接踵而至,他八岁丧父,九岁时疼爱他的母亲又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只有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一直辅佐着他。玄烨后来回忆到,那年母亲生病的时候,他日夜守候在床边,滴水不进。母亲去世时,他日夜啼哭,不思饮食。直到晚年,玄烨回忆起这一幕幕还不无悲伤地说,他在父母的膝下没有得到一天的欢娱,“此朕六十年来抱憾之处”。

3、玄烨的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十分关心他的成长,对玄烨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经常给玄烨讲述祖父清太宗皇太极当年创业大清国的故事,激励他将来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风,成为有抱负、有作为的人物。玄烨是孝庄皇太后辅佐的第二位皇帝,她一直以帝王的标准严格训练康熙,教育他要“宽裕慈仁,温良恭敬”,甚至连一举一动都要“俨然端坐”,中规中矩。

4、玄烨勤奋地学习。从五岁发蒙开始,他早出晚归,无论严寒酷暑,从未中断。父母双亡后,他更加努力,系统学习治国安邦之道,认真研读儒家经典,还拜武艺高强的侍卫阿舒默尔根刻苦练习骑射技艺,纵马射猎,十矢九中,英武非凡。他常常虚心地咨询左右,甚至不耻下问于身边的太监。繁重的学业差点儿压垮了他的身体,他累得咯血,仍然坚持手不释卷。后来不得不发展到需要针灸治疗的地步,以至于多年后康熙一闻到灸条的艾味还心有余悸。

5、玄烨一生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训练,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正是这种多元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康熙基本上是在和平环境下长大的,与从白山黑水走来的祖先不同,他接受的是正规而系统的汉文化教育,有深厚的汉学修养。

康熙皇帝简介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九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