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何为精华对后人启迪、哲理、富民、强国吗?老子写的道德经,真的很深奥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老子(道德经)中何为精华对后人启迪、哲理、富民、强国吗

作为老子《道德经》核心思想与精华的“无为”之“为”,实指应然而然、实然而然、确然而然的自然而然,并非愚昧的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干的无所作为的“为”。

可以认为,老子无为之外的“为”,说来说去就是孔子特指的过分、过度而不“中”的“偏倚”与“过不及”!

老子的无为,用今天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凡事恰到好处”、“凡事无过不及”、“凡事适当、适度、适中”,就是俗话所说的“八九不离十”、“差不离儿”、“还可以”、“正好”、“凑付”云云。

其实,老子《道德经》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讲的也是儒家思想的左中右“执两用中”的“中”!

显然,“中”对整个人类、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乃至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启迪、哲理、富国、强民”的意义,是毫无疑问、显而易见的:在横跨大江大河的高桥上,或者在看似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在左中右的理想鉴别上,除了“中”,我们几乎别无选择!

希望与广大网友进一步深入探讨!

老子写的道德经,真的很深奥吗

老子写的〈道德经〉,说它深奥,还真深奥,无论如何熟读,不管怎样深思,似乎都不能尽解其意,比如随便挑出其中一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为学日益’比较好理解,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为道日损’就不好理解了,什么是道,为何为道要每日去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就更难理解了。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反过来讲,〈道德经〉这本书,说它简单,还真简单,无需动脑,停止思考,以至无为,便可顿悟,然后得道。说明白一点,这本书是靠直觉思维去顿悟和体验才能弄明白的书,用逻辑思维只能适得其返,越是努力思考,越是有为,就越难无为,离道就越来越远,获得智慧就越来越难,理解此书便是难上加难!

哈哈,说到这儿,估计悟空君也弄糊涂了,越想有为,越不能无为,越不能无为,就越不能得道,越不能得道,就越不能有为。这就是逻辑思维在作怪,需要暂时切换逻辑思维模式,进入直觉思维模式,老子就是直觉思维的开山鼻祖!〈道德经〉就是直觉思维的精典教材!哈哈!

老子的《道德经》,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

答题主 》


论哲学家,中国能撑得了台面的要数战国时期的公孙龙和宋朝的朱熹。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理论打破了传统思辩体系,是与中世纪时期柏拉图倡导的形而上学并驾齐驱的,开创了形式逻辑的先河,公孙龙(公元前320年)所处的年代比公元前60年安德罗尼柯编撰亚氏遗著《物理学》提出《形而上学》理论早二百多年;而朱熹的朱子理学将老子的二元论和庄子的唯心辩证法学说形成哲学体系,朱熹(农历1130年)的辩证法比黑格尔(1770年)的辩证法早六百多年。


老子的《道德经》在意识形态领域属于早期的形而上学的范筹,日本学者则称之为玄学,并没有真正形成较完整的哲学架构体系。形而上学是哲学早期的一个分支,是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后来先由德国古典哲学鼻祖康德提出“二律背反”思辩理论进行了批判,到黑格尔的辩证法理论成形后,形而上学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


如果把老子的《道德经》推断为哲学著作的话,那么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关于形而上学的论著,道家的源头《易经·系辞》中就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不过,《易经》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它分为《连山》、《归藏》、《周易》三部分,这三部各有出处,《周易》早已家喻户晓,相传为周文王姬昌的杰作;《归藏》则诞生于商朝,《连山》则出于夏朝。这些都只是古代的巫盅占卜之术,只有《易传》才真正具备二元思辩哲学思想。


综上所述,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并不是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


名人文化郭大哥 | 喜欢的话请多点赞和转发——多谢粉友的支持!!


老子的道德经从哲学角度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客观唯心主义。老子核心思想的“道”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基本一致。另外老子的朴素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老子的“道德经”与拥有“合理的内核”的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大(小)逻辑”可以互相印证参考学习。

老子道德经的矛盾

天地不仁,笑看万物无私,以事同仁。圣人以身心为天下,慈悲仁以视同仁。视人为刍狗,也可以说,草猪,草羊,草狗,不杀生。用这些祭品代替杀人作祭品,曰视人,大爱仁人之意。草狗摆在桌面上不搞阴谋鬼计。是同样看待万物的道德标准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天理。人之道损不足俸有余,是揭开人间不平恶行霸道。与天道,圣人之道相反。称孤寡,乘驷马立三公,辎重轻民。这种行为是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天道圣人不为之。不齿之,不护之。民不拥之。

《道德经》是本什么书

Ⅴ认证,刘捷民,回答,

用一句话耒表述,《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构成的。其中道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道家文化的代表作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的核心是“道″。按“道″办事就是“德“。

什么是“道″啊?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是指阴阳。阴阳就是“道″。

“道“,有二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

“道″,是指阴阳互相转化的规律。

笫二层含义,

阴阳互相转化的规律是宇宙的大道理。

《道德经》从哲学的角度揭示了宇宙的本质。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

宇宙的本质是物质。依据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物质是可以一分为二的。物质可以分为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

什么是阳性物质?

阳性物质,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质,是指一切看得见的物质,是指一切实物性物质,是指一切明物质。例如房子,汽车,大山,河流等都属于阳性物质。

什么是阴性物质?

阴性物质,是指一切无形的物质,是指一切看不见的物质,是指一切非实物性物质,是指一切暗物质。例如,时间,空间,信息,能量,磁场,人的意识等等都属于阴性物质。

从这个角度上看,整个宇宙是由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天津《南开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生,

文化领域创作者,刘捷民。

2020年6月13日

备注(申请黄v认证)。

《道德经》到底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道出了道德经的真正本义即与万事万物和谐共处!每一件事情每个事物都有它的本性和规律!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道德经就是通过天地这个大宇宙来阐述个人小宇宙与万事万物的根本。那宇宙的根本又是什么呢!和其光同其尘……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