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乞丐中的“富豪”,行乞38年,创办3所义学被誉为“千古奇丐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中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以乞讨为生,但他乞讨不是为了活下去,而是为了兴学,让穷苦人家的孩子有学上。他行乞38年,创办所义学,被称为“平民教育家”,也被称为“千古奇丐”,这个人叫武训。

武训1838年出生在山东堂邑县(今冠县)武家庄的贫苦家庭里边,他7岁丧父亲,跟母亲乞讨为生。在他14岁时,母亲也去世,变成一个孤儿,没有名字,因在家族中排行老七,就叫他武七,武训这个名字当时的光绪帝赐给他的,以表彰他的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精神。

母亲去世,武训失去唯一的依靠,那只能外出讨生活。来到一个地主家庭当佣人,但由于他不识字,那位雇主时常拖欠工资,并且做假账,说已付给他工钱,武训气不过与雇主讨论,反而遭来一顿“毒打”,打得口吐白沫。

从这时起,他决定行乞兴学,因为他吃了没读书的苦,他立志让更多穷人能读得起书。

1858年,他决定游走天下,乞讨为生。他途经河南、河北、江苏等省份,穿着破烂,衣不蔽体,风餐露宿,经过十年的乞讨,他积攒了3000吊钱,成为乞丐中的“富豪”。用这些钱投资,将家里的祖业卖掉换成钱,再置地300亩良田,租给人家,收租收息,他很有商业头脑。

展开全文

虽然他变成了“富豪”,但还是过着苦行僧生活,还是以乞讨为生,当乞丐,一生立志创办义学。在乞讨过程中,边乞讨边唱着歌: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痛并快乐着。

经过三十年的乞讨生涯,武训积攒万余吊钱,他的宏远目标,可以去实现了。在1888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武训,开始创办义学,在堂邑、馆陶、临清三个县置地,创办了第一所义学叫“崇贤义塾”,第二年他又创办了第二所学校,他亲自招生,招老师,跪求穷苦人家的孩子去上学,跪求有才能的老师去教学。第一年就招生50名学生,后面办得有声有色。

在1896年,武训在学童们朗朗的读书声中含笑离开人世,享年58岁。

武训行乞38年,创办三所学校,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被称为“武训精神”,后面他的事迹广为流传,也拍成电视电影。他为了行乞兴学,终生未娶妻生子,去世后万人送葬,师生们都纷纷落泪。大家觉得武训是不是“很傻”?他也是以乞丐身份写入正史唯一一人。大家怎么看待武训这个人物,欢迎分享你的观点!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