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为什么要假道灭虢国?假途伐虢大概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晋国为什么要假道灭虢国

“假虞灭虢”是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说的是春秋初期,晋国君主晋献公想要灭亡虢国,可是中间隔着虞国,于是就向虞国国君行贿,虞国同意晋国借道。晋国在灭了虢国后,再返回的路上,顺道灭了虞国。

虞国出人才,宫之奇、百里奚都是,只可惜愚蠢的愚公贪婪、听不进反面意见,结果落得了个国破家亡,战国中期的魏惠王和他倒是颇有相似之处,实在是令人惋惜。

一般读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可是反过来想一想:晋国为什么要灭虢国呢?

一、虢国充当周天子的打手,招人恨

整个西周时期,虢国君主都在周王室任职,是周天子的左膀右臂。春秋初期,周王室的政治格局延续了这种局面,虢国公继续在周王室任职。

公元前720年之前,周平王主要依赖的是郑武公、郑庄公父子,郑氏父子领着周王室的军队耀武扬威了几十年,为自己争取到了不少好处,这就是郑国崛起的原因。周天子不愿意郑国过分壮大,就想让虢国公分担一部分郑庄公的职权,由此可见虢国当时是多么的风光。

虽说此举遭到了郑庄公的激烈反抗,但虢国公也就此在周王室站稳了脚跟。那些年,周天子想讨伐诸侯,主要仰仗的就是虢国军队,比方说在“曲沃代晋”之中,虢国军队奉天子号令,攻伐过曲沃军好几次。

晋献公的先祖为了取得周天子的认可,不得不委曲求全,革命成功后,将晋国公室几百年的积累统统送到了洛阳。几百年的积累啊,绝对是一大笔财富,能不心疼吗?越是心疼,就越是很周天子的打手虢国。

二、虢国收留晋国公子,和晋献公对着干

晋献公上位后,害怕晋国的那些公子也学着他的老祖宗,和中央政权对着干。在大臣士蒍的建议下,决定将他们一网打尽。

有一部分公子比较精明,逃到了虢国,虢国曾为此事讨伐晋国。

曲沃庄伯的这些后代,是晋献公的心头刺。虢国不但收留了他们,居然还敢为他们出头,和晋献公明目张胆的对着干,缓过劲儿来,晋献公能不修理他们吗?

当时虢国的国君还很昏庸,整天打着天子的旗号胡作非为,招来了很多诸侯的不满。晋国攻打他,没有哪个诸侯愿意为他出头。

就这样,经过两次“假虞灭虢”,晋国最终灭了虢国。

三、虢国是晋国迈入中原、堵截秦国的重要关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晋国想往中原发展,虢国、虞国刚好挡住道;秦国还在雄心勃勃地向东发展,倘若晋国不灭虢虞,那么这条要道就要落入秦国的口中。一旦秦国吞并虢虞,那么晋国就会被困在山西盆地,再想发展就难上加难了。

反过来,晋国控制了这条要道,就能把秦国封锁在西边,杜绝秦国染指中原的想法。

后来的实践也证明了,晋国这步棋走得非常好,晋国(后来的韩、魏)牢牢地握着这块地,这一封锁就是400多年,直到秦昭襄王时期,才彻底打通这条道,可见虢虞之地是多么的重要。实际上,当初封他们到这里,就有替周王室守卫国都的目的。

既有历史、现实仇恨,还有巨大的战略价值,晋国就灭了虢国。

假途伐虢大概什么意思

假途伐虢(jiǎ dào fá guó)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

计名由来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人自颠转,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译文:

晋国的荀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马和垂棘出产的璧玉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晋献公说:“这是我的宝物啊!”荀息回答说:“如果向虞国借到了路,东西放在虞国,就像放在宫外的库房里一样。”晋献公说:“宫之奇还在那里。”

荀息回答说:“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坚决进谏,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对他亲昵,虽然进谏,虞君不会听从的。”于是晋献公就派荀息到虞国去借路,说:“冀国无道,从颠軨入侵,围攻虞国鄍邑的三面城门。敝国伐冀而使冀国受到损失,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筑起堡垒,来攻打敝国的南部边境。谨大胆地请求贵国借路,以便到虢国去问罪。”虞公答应了,而且自己请求先去进攻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不听,就带兵进攻虢国。夏季,晋国的里克、荀息领兵会合虞军,进攻虢国,灭亡了下阳。《春秋》把虞国写在前面,因为虞国接受了贿赂。

“假道伐虢”是什么谋略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假道伐虢是“必胜之兵必隐”

假途灭虢之战,是春秋初年晋国诱骗虞国借道,一石双鸟,先后攻灭虢、虞两个小国的一次作战。这次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些重要规律,给后世留下重要的启示和教益。

春秋初期,诸侯并立,兼并无已。位处中原地带的晋国,在这场弱肉强食的大混战中不断兼并征服小国,势力迅速崛起。晋献公在位期间,又把其南面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预定为吞并的目标。

可是,晋国要顺利实现这一目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虢、虞两国虽然地狭人稀,国力弱小,但却是同姓毗邻,结有同盟。晋国同其中任何一国开启战端,都意味着要同时和两国之师相抗衡。如何拆散虢、虞两国的同盟关系,使自己避免陷于两线作战,这乃是晋国在吞并两国军事行动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终于,晋国大夫荀息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妙计:即用厚礼重宝贿赂收买虞公,拆散虢、虞之间的同盟,向虞国假道攻打虢国,待虞国中计、虢国败亡后再图后举。晋献公听了荀息这一献计后,认为计谋很好,但是还存在有一定的顾虑,一是有些舍不得自己的珍宝,二是忌惮虞国那位贤臣宫之奇会揭穿晋国的用心。针对晋献公的犹豫,荀息一一予以妥善的解释,指出送珍宝给虞国,等于是将它暂时存放在那里,迟早还将收回;至于宫之奇,虽有些能耐,但他的意见虞公不一定会采纳,未足为惧。一番话打消了献公的最后顾虑,他决定依照荀息的计谋展开行动。

不久,荀息携带着良马、美玉等奇珍异宝出使虞国。到了那里后,即晋见虞公,献上珍宝,并向虞公正式提出借道攻虢的要求。虞公既贪利收下了良马、美玉,又不敢轻易开罪于晋国,于是便应允晋国军队通过虞国土地去征伐虢国,并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晋国作战。宫之奇认为此事大为不妥,在一旁加以谏阻,但虞公根本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硬朝着晋人的圈套里钻去。

公元前658年夏,晋大夫里克、荀息统率晋国军队通过虞国的土地去攻打虢国,虞公践约派出军队同晋军会师,然后协同晋军展开军事行动。晋军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进展顺利,很快攻占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一举控制了虢、虞之间的战略要地,并通过此事进一步摸清了虢、虞两国的虚实,为下一步行动创造了条件。

时隔3年,晋献公又一次向虞国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

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更透彻地看清了“假道”背后所包藏的险恶用心。指出“虢国如果灭亡,虞国必然跟着完蛋”。警告虞公“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力图以虢、虞两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劝阻虞国假道于晋。可是虞公利欲熏心,根本不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反而以晋为自己的同姓国,必不会害己作理由,又答应了晋国借道的要求。宫之奇见虞国灭亡近在旦夕,为避祸计,便率领族人逃离了虞国。

这次晋献公亲自统军借道虞国攻打虢国,声势远较前一次为大,可见其志在必得。晋军进展迅速,很快兵临虢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城下,加以团团围困。虢国弱小无援,数个月后即为晋军所灭,虢公丑仓皇逃奔京师(今洛阳)。晋军随即凯旋回师,行经虞地驻扎时,即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生俘虞公,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虞国,最终达到了吞并两国的目的。

晋军的胜利,在于它能够做到“必胜之兵必隐”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