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对人们生活影响有多大是否应该呼吁禁止?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大家是否认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网络游戏对人们生活影响有多大是否应该呼吁禁止

谢!对青少年和自控力极差的成年人危害大。如果需要竞赛,请培养职业选手。参考

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大家是否认同

我认为恢复土葬好处大于火葬!

理由如下:

一,现在虽然是火葬,烧成灰以后还是要土葬。这就给死者家属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而且墓地都是水泥浇的,无法种树,死人把活人的地盘占了。

二,焚烧尸体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三,全部烧成了灰,不利于子孙后代考古和科学研究。像马王堆那个千年女尸,她有乳腺癌,但是她不是死于乳腺癌,而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至少能够证明可以带癌生存。

四,烧尸体的炉子是共用的,一个炉子里面经年累月要烧尸体无数,不可能烧完以后把炉子清洗得无比干净,难免会有其他死人的骨灰留存在炉子里。给死者家属的骨灰里面,其中还有别人的骨灰,想起来就不爽。换言之,骨灰盒里面装的骨灰不是100%是亲人的骨灰。

五,烧成灰了,不利于刑事案件的侦破。有些冤假错案,因为尸体被火化了,就无法破案了。如果是土葬,几十年以后都还可以作为破案的依据。

六,恢复土葬好处多。

不占地方,上面可以栽树,可以绿化环境,有利于保护地球。

土葬栽树是个好办法,对于荒山荒坡,以及沙漠改造都是极好的办法。每年人们祭拜只须给树木浇水施肥即可,后人在树下祭拜完,还可以野餐,可以给先辈敬酒加菜。

深挖土葬以后,上面还可以种植农作物。中国有14亿人吃饭,不能让死人占了活人的土地资源。

七,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水泥墓地,光秃秃的看起来瘆人。

八,土葬之后尸体腐烂,变成肥料,人体也回归了自然。

九,土葬是对逝者和生命的尊重。土葬时死者穿着寿衣寿鞋,躺在棺材里面如同入睡一样。换言之,土葬是全尸。人死了,还要被烧一回,甚至骨头为了烧成灰,免不了要被敲打,感觉对死者不恭敬,不尊重。

有专家呼吁恢复繁体字,你赞成吗

恢复繁体字,会赞成吗。

回答是肯定不赞成。为什么?

首先说一下繁体字的优点。繁体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中间经过大篆到小篆,然后演化到隶书。外在形象受看,且可以考证汉字的起源,仅此而已。

缺点是,笔画多,难写,当然就浪费时间了。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一九五六年以前,实行的两次汉字简化字体,大家使用都很方便。

既然使用方便,为什么还要恢复使用繁体字,这简直是复古倒退。

那么,繁体字是否还要保留呢,回答也是肯定的。因为那是老祖宗留来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2022.6.22 上午

图片选自头条平台免费图库

现在一年比一年热,怎么呼吁和改变我们的地球呢

谢邀!您提的这个问题有待深研。可不是我们做的工作

我只是觉得要改变回转几乎不可能了。因为,城市建设发展势如破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高铁,四通八达,逢山凿石,遇水架桥等,这些都破坏了原有现状,主要是现在农村人大都往城市里面涌,农村一栋栋楼房成虚设,屋里生草长青苔。而城市呢车满为患,排放热量多,住户多空调也多,烟火也多,排放的热量可想而知,我记得我早几年在河北围场县城的气温比只相差几里之遥的乡村高出3至4°。像这种现象能改变吗?能尽力控制气温回升慢点就不错了,最理想的就是维持现状就阿弥陀佛了

许多人呼吁取消学生英语作为主科,你怎么看

这当然是为了生意。

英文的超越地位来源于其信息的庞大,简言之就是很多信息只有英语有而其他语言没有,拒绝英语就是拒绝这些信息和知识,而知识就是权力。同时,英语也事实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通用语言,跨国关系网络必然要靠英语维持,没有英语就会少了组建更大范围内社会网络的能力。

英语作为主科,公立学校就会承担起英语教学的任务,这是廉价的公共产品,对于老百姓而言是最为理想的选择。如果英语不再被作为主科,那么英语就会成为课外辅导的核心内容,因为英语本身的优势。如果英语不再作为公立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那么只会导致普通人无法获得或只能有低质量的英语工具,而富裕者则可以通过自己的资源优势获得更大的权力。

因此,主张英语不再作为主科的人,不是蠢就是坏,而能在公开场合发表这种观点的,基本上不蠢。

为什么网上这么多人呼吁给老农民发养老金,而不呼吁新一代农民加紧缴养老保险呢

我是一名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乡镇干部,父母也还生活在农村,我来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老”农民对国家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我为什么要给这个“老”加上引号呢?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过去农业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更多。

农业税

1950年农业税占财政收入的39%,1979年为5.5%,到2005年底取消农业税的时候为0.05%。

简单来说,这个农业税就是农民向国家交的公粮。

从上面这个数字我们可能感觉农民的贡献似乎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大。但还有一个数字,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的是城镇和农村两种户籍制度,建国初期城镇人数的占比为10%。

为什么要提这个10%呢?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如果单纯只讲吃饭,如果讲平均讲公平,农民应该交的公粮也应该是10%,或者稍微多那么一点点,但绝不会到39%。

更艰难的是1950年我们的粮食亩产量非常低,以小麦为例,亩产量普遍不超过150斤,七十年代中期也不过三四百斤。也就是说农民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把39%的粮食交给了国家。

现在如果再来看39%和10%这两个数据,相信大家肯定就有了更多感受。

当然了,这个39%也并非10%的城镇人口吃饭消费了,而是完成了工业的资本积累,也就是所谓的农业反哺工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给“老”农民多发放养老金非常应该。

二、老农民的“老”怎么界定?

刚才说了,应该给老农民多发放养老金,那多大才算“老”呢?1979年农业税已经下降到了5.5%,这是不是一个分界线呢?

其实在农业税之外农民过去还需要缴纳三提五统,这个的依据就是1991年国务院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三提五统和农业税一起都是在2006年被取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个人认为2006年以前出生的农民都应该算是老农民,都应该多发放一定的基层养老金,但应该根据年龄区别对待。

怎么区别?应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