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养活穷奢极欲、好吃懒做的美国人?历史上那些权臣是如何穷奢极欲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是谁在养活穷奢极欲、好吃懒做的美国人

是全世界人民在养活老美,因为大家都喜欢人家那绿纸纸。人家就印那个绿纸纸,不干别的,大家用自己生产的各种商品去换人家这绿纸,人家不收了自己还发愁。就是这样

历史上那些权臣是如何穷奢极欲的

穷奢极欲这个问题上,古代权臣们将来是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今天稍少校打算举出10个例子来。来个排名。

废话不多说,起锅烧油。

TOP10清朝雍正时的年羹尧。

年羹尧在西北大营做抚远大将军时,专门设立了一支200人的队伍,从四川挑着新鲜的白菜到西宁。白菜到了西宁之后,外面的菜叶子菜帮全不要,只留里面拇指大小菜心儿。这就是年大将军吃的炒白菜。

TOP9悯农的作者李绅

提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都为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而感动。作者李绅,在当了官之后。干了一件事儿:他喜欢吃炒鸡舌,他每顿饭都有一盘炒鸡舌。鸡的舌头只有那么一点儿,每一盘子炒鸡舌需要300多只鸡。

TOP8商纣王

提起商纣王,我们眼前浮现的就是酒池肉林。商纣王为了享受,在沙丘建立一座宫殿,宫殿里面有一个游泳池般大小的池子里面全是盛满了美酒。旁边还有一个篮球场般大的地方,悬挂的全是各种烤肉,每天渴了就到游泳池里喝点酒,饿了就到肉林里面割块肉。就这样过着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TOP7周幽王

周幽王就是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家伙。他比商纣王要更大气。纣王不是建立一个游泳池半大桥的酒池吗?那我就建一个足球场般大小的酒池。据史料考证:周幽王的酒池是可以在上面划大船的。

TOP6唐明皇李隆基

杨贵妃是喜欢吃南方的荔枝的。唐明皇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专门让人快马加鞭,从岭南把荔枝运到了西安。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度,800里加急恐怕都不行。估计最少是1600里加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TOP5西晋时的王济

晋武帝(司马炎)到王武子(王济)家吃饭,王武子准备饭食,用的都是琉璃器皿。侍侯的婢女有一百多人,穿的都是绫罗绸缎,手里擎着食品。王家蒸的乳猪味道鲜美,和通常的味道不同。武帝感到奇怪,就询问王武子。王武子回答说:“ 这是用人奶喂的小猪。

TOP4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一天两顿主餐,一顿是120道菜,两顿加餐,每顿20到50道菜。

坐火车外出期间,火车上拉了150名厨子。 50名三等厨子,点火烧煤。50名二等厨子递材料辅助。50名一等厨师做自己最拿手的菜。

TOP3石崇

西晋时的石崇是个很有名的富翁。到了什么程度呢?晋武帝赐给他的舅舅两尺高的珊瑚,石崇一下子拿出好几个来3尺4尺高的珊瑚。家里所有的白银都铸成了3000斤一个的大球——没奈何。

TOP2和珅

大家都知道他贪污了大约10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20年的财政收入。而据说和大人喜欢吃珍珠养颜,把珍珠磨成粉吃下去。每一天吃一颗珍珠,每颗珍珠价值1万两白银。后世的慈禧太后身为一国之主,也是隔半个月才能吃一颗。和大人是每天吃一颗,一年吃掉300多万两白银。

TOP1明武宗时的大太监刘瑾

刘瑾其收受贿赂所得据说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这么看上去,貌似刘瑾没有和珅有钱。但我们按仔细算一算。明朝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等于清朝的三倍。

按照现在黄金和白银的比例计算,一克黄金300块钱,一克白银10块钱。一公斤黄金大约等于30公斤白银。33万公斤黄金大约等于930万公斤白银。

也就是说刘瑾拥有的白银大约是1700万公斤。按清朝时的购买力,大约等于5100万公斤清朝的白银。而古代一斤等于16两,一公斤约等于32两。5100万公斤白银约等于16.32亿白银。

所以刘瑾才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富有的。

你认为人类会不会在追求穷奢极欲的物质享受的路上走向灭亡

纵观人类发展史,尽管不乏穷奢极欲的帝王,醉生梦死的王朝。抑或昏庸愚昧的君主,暗无天日的朝代。但是,历史总能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凤凰涅槃,又获重生。而每一次历史的曲折反复,都预示着新的革新和进步。所以人类对物质永无止境的欲望,换个思维方式看,它虽然用罪恶血腥破坏过生产力,阻碍过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又从反面触发了社会变革,间接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因此,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一直向前,而不是向后,人类的物质文化水平是向高而不是向低。所以,人类对物质的穷奢极欲不会毁掉人类,而只会促使人类用理性和智慧去解决物质与精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并不断把社会推向前进。人类前进的进程是永无止境的。人类不会自毁,我相信。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穷奢极欲你会骂她恨她吗

《明朝那些事儿》中当年明月曾经这样评价慈禧武则天:慈禧在看戏的时候武则天人家在看公文, 慈禧在吃几百道菜的时候武则天忙的连晚饭都顾不上吃。这就把人代入一个误区,慈禧贪图享受不干活。实际上并不对,贪图享受不代表不干活。

慈禧自垂帘以来重用曾国藩灭了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重用李鸿章灭了捻军。重用左宗棠从英俄手中抢回新疆。慈禧不顾反对,坚决提拔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上打败了法国陆军,成功阻挡法军进入中国的西南门户,通过《中法合约》清朝还抢回了台湾。洋务运动,也效果显著,列强也暂时停止对清朝的疯狂侵略。

同治皇帝死后,慈禧选中光绪,慈禧是对光绪寄予厚望的,可无奈光绪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实际上,乾隆之后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晚清慈禧已经是目前清朝最好的选择。戊戌变法好不好,好,但那个时候的清朝已经经不起折腾了,一艘破船不去折腾它它还能航行,折腾一下只能加速他的灭亡。

慈禧是太后一个很有政治天赋的人,但慈禧太后也是极度自私的一个人,她认为身为统治者就是来享受的,这点和明朝嘉靖皇帝很相似。偏偏这样一位却是唯一能镇的住晚清场面的人。曾国藩为什么不反?还不是因为慈禧处理得当。如果慈禧死的早,都不用等到袁世凯,李鸿章都有可能颠覆清朝。

夏商时期的历史记载那么少,对商纣王穷奢极欲的夸张描述真的可信吗

不可信,完全不可信。

史书上对于商纣王的描写都是后世的儒生编造的,如果不把商纣王描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昏君,就不能说明周朝替代商朝的合法性。

把王朝的末代皇帝抹黑,一直是古代中国文人写历史的传统。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新王朝立朝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要是人家原来的皇帝贤明,你就把人家推翻自己登上皇位,这是不符合道义的。

一定是前朝的皇帝已经昏庸无道,天人共愤,你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才可以去推翻他,这样才有合法性。把前朝的皇帝抹黑,是对新王朝最大的包装。

隋炀帝被抹黑,成为昏庸无道的暴君就是最好的例子。

儒生们把灭国的皇帝写成穷奢极欲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希望靠这些案例教育当朝的皇帝和皇帝的继承人,在帝位上不能胡来,一定要按照儒家的规范来要求自己。

在真实的历史中,商纣王不但不是昏庸无道沉溺于美色,还是个励精图治精明强干的人,但是商朝的国力被西周的国力超越,然后商朝被西周打败。

根据有限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