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景区简介(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指哪个地方 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指哪个地方 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这么一句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很明显,这里的阳关是一个地方名。那么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指哪个地方?在哪里属于哪个省?根据遗址发掘,阳关的大概位置就是在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指哪个地方

现在大家可以找到的就是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阳关镇的阳关景区。不过真正的遗址是在古董滩,这里曾发现了大量的汉代时期的文物,所以这个地方就是阳关真正的历史遗址了。阳关其实真正出名的也是在汉朝的时候,因为这些边塞地区都是当时汉朝重要的丝绸之路必经路线。

当时的其它国家想要到达中国就必须要通过阳关,当然这里指的路线是陆路。不过这就可以看出阳关对于当时华夏政权的重要性了,也就是说这里就是华夏政权当时对外的第一道门户。那么在当时,这里肯定是有着重兵防守的,而且由于是丝绸之路要路过的地点,所以应该也是十分繁华的。

不过随着后来丝绸之路的中断,这个地址也就显得不再那么的重要了。尤其是到了唐朝后期,这里就完全被荒废下来了。其实像这样被荒废的边关重地在当时有很多,大部分都是汉朝时期兴起,唐朝时期就衰落了,当然这也和当时的政权更替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过现在的阳关早已经焕然一新了。这里发展除了旅游景区,由于需要接受大量的游客观赏,所以在这里各种美食,娱乐场所全部都是应有尽有。而且由于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绿化,所以这里曾经的沙化之地也开始是展现出了勃勃生机,各种花草树木在这里都可以看见。

玉门关和阳关的简介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在离开两关以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是哪里

1、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南湖乡境内,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它是汉武帝时设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关隘,在军事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
2、西出阳关无故人,释义: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3、出处:送元二使安西作者:唐王维。
渭城朝雨_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是属于啥地方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1、专家考证,阳关故址就在今南湖乡西面对’古董滩“的流沙地带。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故址:“古董滩“。《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2、据(元和郡县志)载阳关,在县(寿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阳关本汉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

3、巴黎藏敦煌石室写本(沙州地志)(P.5034)载:阳关,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寿昌)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址见存。西通石城、于阗等南路。以在玉门关南,号日:“阳关“(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可见唐时阳关已毁,仅存基址。

历史典故

1、沙滩上的古董之所以多,相传唐天子为了和西域于阗国保持友好和睦关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阗国王。皇帝下嫁公主,自然带了好多嫁妆,金银珠宝,应有尽有。

2、送亲队伍带着嫁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阳关,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关准备。不料,夜里狂风大作,黄沙四起,天黑地暗。这风一直刮了七天七夜。待风停沙住之后,城镇、村庄、田园、送亲的队伍和嫁妆全部埋在沙丘下,从此,这里便荒芜了。

3、天长日久,大风刮起,流沙移动,沙丘下的东西露出地面,被人们拾拣。当地人曾在这里拣到过金马驹和一把精致的将军剑。这个传说是野史还是正史,不得而知。


阳关景点简介

阳关景点简介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南湖乡西侧,为汉武帝 “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是丝绸之路上通往西域南道的门户。

  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以来,阳关和玉门关一南一北,成为沿丝绸之路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和两大边陲要塞,阳关是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

  中国的边塞古关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阳关、玉门关了。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在咸阳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时,别情依依,动情地写下了一道传世不朽的《送元二使西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与玉门关同期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从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阳关故址何在?史书的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的珍贵资料。《元和郡县志》载阳关,在县(寿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巴黎藏敦煌石室写本《沙州地志》载:阳关,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寿昌)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址见存。西通石城、于阗等南路。以在玉门关南,号曰:“阳关”(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可见唐时阳关已毁,仅存基址。古寿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附近,阳关在寿昌故城西6里,或10里处,当指约数而言。专家考证,阳关故址就在今南湖乡西面叫“古董滩”的流沙地带。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故址:“古董滩”。1943年向达先生在这里考察时写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滩,流沙壅塞,而版筑遗迹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时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钱之属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