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的不同解
发布时间: 2023-07-06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最强的当属西楚霸王项羽。而项羽却在后来的楚汉之争中败于刘邦,自刎于乌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霸王别姬。

对于项羽乌江自刎这件事儿,有很多文人发表过评论,或赞叹、或惋惜,其中有名的,又以三首诗为代表,而这三首诗的观点各异却都有道理,而细看又与作者自身的经历性格密切相关。

第一首 杜牧的《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

杜牧 〔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

胜败本就是兵家常事,难以预料。能忍一时之耻的才是真正的男儿。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之争最终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作者杜牧,晚唐诗人,少年成名,二十岁时便以《阿房宫赋》扬名天下,他醉心于兵书,提出了不少边防策略,试图以自己的军事才能来赢得掌权者的重视,用一身的才华辅佐君王成就霸业。但遗憾的是,掌权者看中他的才气,却并不注重他的军事才能,他虽多方尝试,却终究报国无门,空看着山河破碎,莫可奈何。这使得杜牧在乌江亭遥想当年的项羽,虽兵败乌江,四面楚歌,但若是能包羞忍耻,渡江回江东,依靠江东父老的支持,带领江东子弟再卷土重来,未必不能打败刘邦。可让杜牧觉得生气的是,别人想要机会要不到,而当时有选择有机会的项羽却因为一次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刚烈的自刎于乌江,断了所有的可能。所以才会带着谴责的语气写了这首诗。

第二首是王安石的《再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与自觉一身军事才能却无机会施展的杜牧不同,宋朝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是务实派,他从实际情况入手,分析了兵败乌江时项羽的困境,认为此时的项羽已失天时地利人和,败局已定,即使是当时的项羽没有自刎乌江,而是忍辱回江东,已经厌倦了战争的江东子弟又岂肯再随他卷土重来呢?

第三首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的作者李清照生于南宋,朝廷羸弱,民生凋敝,靖康之耻后,面对北方虎视眈眈的金国,南宋朝廷既无战力,也无战意,而是惶惶然向南奔逃。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任建康知府,面对着城中突起的暴乱,他不思平叛,也临阵脱逃。路过乌江亭时,悲愤的李清照想起当年项羽的悲壮,对比当今男儿的软懦,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夏日绝句,借古讽今。用西楚霸王宁肯自刎乌江也不肯逃回江东的气节来讽时人的软骨之病。

人说诗以言志,诗人写诗,也是借彼景抒己怀。所以即便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境况,不同的心志的人解读起来亦千差万别。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