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为什么崇尚道教?北宋时宋徽宗的艮岳有何特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宋徽宗为什么崇尚道教

谢邀。宋徽宗赵佶为宋神宗第11子,宋哲宗之弟,曾是遂宁王、端王,宋朝第八任皇帝。1127年3月,与太子、钦宗赵桓,同被虏至金国,54岁时死于金国。


宋朝时期,举国上下崇尚道教。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海外有仙山,可觅长生不老方;二是为了巩固统治,转移民众对上层的种种不满,宋徽宗因家族原因自也崇尚道教。其实,与其说赵佶是被俘的皇帝、倒不如说他是一个颇有造诣的艺术家。


他的绘画才能,堪称一绝;在书法上也自创了瘦金体,学术上独树一帜。虽然说在艺术成就上堪和南唐后主李煜相媲美,*唯不能为君耳*。

北宋时宋徽宗的艮岳有何特色

宋徽宗在他的《御制艮岳记》中写到:“天台,雁荡,凤凰,庐阜之奇伟,二川,三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远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并包罗列,又兼胜绝。”

历史上的林灵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评价他

↑↑←_←点击上面的关注,关注我不迷路哦!♥

林灵素,字通叟,温州人。此人是一名道士,因为法术高强得到宋徽宗的赏识,被宋徽宗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他是北宋年间著名的道士,而且对于佛教特别的排挤,他作为道教神霄派领袖级人物,承接王文卿使神霄派从奠基到兴盛,打败佛教密宗高僧,修改佛祖称号。北宋年间重视道家,打击佛教,可以说北宋朝廷打击佛教和他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林灵素传》记载,林灵素在获得宋徽宗信赖后致力于弘扬道教神霄派,因此引起其他宗教不满,而当时的太子信任佛教,对他的做法特别的不满,于是找来十二个胡僧和五台山僧人道坚等共计十四人与林灵素斗法。结果这些僧人在林灵素面前不堪一击,大败而归。一时间名声大噪,也是更加的被宋徽宗信任。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出他的作为。宋朝的著作多描述他是一个奇人异士,一位法力高强的道士,一位预测先知的人中龙凤。但是在元朝的著作中,却是这样描述他各种罪恶,因为元朝多信佛教,所以对于当时打击佛教的林灵素特别反感,多次描述他的各种罪恶。

元朝《宋史》“惑众僣妄,众皆怨之。在京四年,恣横不悛,斥还故里。”

那么北宋的灭亡和他有没有关系呢?显然是没有关系的。相反他还帮助过北宋,只不过宋徽宗没有听从罢了。

事情是这样的:林灵素推算出京师有灾,上奏迁都,但此时宋正与金联兵灭辽,不仅不愿南迁,还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林灵素慢慢的淡出了政治舞台,结果事情果然如他所料,在他死后数年,金兵攻破汴京,俘虏徽钦二帝,酿成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我们如今来评判历史人物,绝不能妄下定论,绝不能用我们现代人的观点去片面的评价历史人物。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嵌入那个时代,用历史的背景去衡量古人的是与非。像林灵素这样的道家大宗师,相必也不会对这些世俗而烦躁吧。

读历史,学道理。个人见解,坚持原创。我是小洲,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赞,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不妨点个关注,你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宋朝的大太监杨戬,是怎么变成二郎神的

本来是受人景仰的天神,最后为何会和北宋的太监扯上关系?
其实这里要补充一点,有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比较复杂,一直到封建社会王朝结束,人物才算是完全的饱满起来。

而二郎神的原型,则是要结合了三个人的故事。包括了秦朝灌江口的李二郎、隋朝的赵昱赵二郎、宋朝太监杨戬杨二郎,除此之外还出现过李二郎、赵二郎等原型。

秦朝灌江口李二郎

说起这个李二郎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他的父亲是修建都江堰工程的李冰。但凡提到都江堰工程,人们只记得李冰,却忘记了他儿子李二郎的功劳。

当年在李冰病逝之后,他的儿子接过父亲的位置,才彻底修建完成。两人所修建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水利工程,至今都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关于李二郎,还有着一则传说。

当年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时候,有一只妖龙为非作歹,于是派出李二郎前去擒拿。但是一番争斗之后,妖龙不见踪影。李二郎也搏斗累了,就拿着铁链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
不一会一个老妇人路过,听说事情的经过之后,就把铁链要了过来,原来她就是黎山老母。又过了不长的时间,一个身穿黄衣服的中年人路过,想问老妇人讨一口饭吃。

黎山老母认出了他是妖龙的身份,就把原来的铁链子化做成了面条。妖龙吃完之后立刻现出原形,而且被铁链子捆的紧紧的。李二郎看到后大喜,要把他就地处死。

但是被黎山老母阻止,因为如果没有老龙吐水,庄稼还怎么种?于是就修建了一座卧龙观,把这条妖龙镇压在了下面,也就有了如今寒潭卧伏龙的景观。

后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两人,就在都江堰旁边给他们修建了庙观,也就是所谓的二王庙。

不过当时李二郎还并非是二郎神,东汉末年二郎神的传说越来越多,后来传到都江堰地区之后,由于二郎神掌管水利,于是就把李二郎当做二郎神。

隋朝赵昱赵二郎

隋朝时期有一位隐士名叫赵昱,但是在隋炀帝的逼迫下,他走上了仕途之路,被任命为四川嘉州太守。当时本地有一条蛟龙作恶,身为太守的赵昱降服了妖龙,从此之后不知所踪。

不过后来嘉州两地江水涨潮的时候,赵昱总是显圣救民于水火之中。当地的民众为了纪念他,在灌江口的位置为他建立寺庙,命名为灌江口二郎。

后来到了唐太宗时期,听出了这样的故事,就把他晋升为“神勇大将军”。再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到了四川地区,也听说了这个故事,又把他加封为了赤城王。

等到了宋朝时期,张乖崖在宋真宗的安排下,进入蜀地治理益州叛乱。在这个过程当中,张乖崖曾经进入寺庙当中求福。

等到大胜归来之后,把好消息报告给宋真宗,追了一个圣号“清源妙道真君”。经过宋唐两代皇帝的加封之后,有关于二郎神的名声越来越大,二郎神的寺庙也越来越多。
不过有一段时间里面,由于宋朝的国姓为赵,又和赵二郎同音。当时很多人就把这种情况加到皇帝身上,把皇室描述成了鬼神,因此在很某一段时间里面,二郎神曾经被大肆打压。

宋朝大太监杨戬

现在但凡是提到二郎神,都认为他的名字是杨戬,而杨戬却是宋朝的一位大太监,两人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在很多文学作品当中,宋朝有着两名非常出名的宦官——杨戬、童贯,两人一文一武把持着朝政,可谓是害死了一大批的人。

我们的主人公杨戬在皇宫当中主要从事管理后花园的工作,机缘巧合之下受到了宋徽宗的喜欢,从此可谓是平步青云。甚至曾经出任节度使、太保等重要官职。

相对于之前的两位二郎,杨戬的名声可不好。他随意的收取别人的地租,由于不堪重负最后到人别人家破人亡。由于本人是宦官,经常出一些馊主意,喜欢亲自阉割一些犯罪人员。传说宋徽宗的妃子韩夫人,有一次生了非常重的病,在杨戬的陪同下,前去二郎观求福。不过寺庙当中的庙官看上其美色,晚上化作二郎真身显圣,要和韩夫人苟合。

不过他的这些小心思,被杨戬所识破,救下了韩夫人。后来以讹传讹,就把二郎真神显圣的传说安在了杨戬身上,大太监也就莫名其妙的当了神仙。

其实有关于二郎神真正的身份,外界一直是传说颇多。而真正把二郎神叫做杨戬,也是开始在明朝的《封神演义》当中。究竟为何要和太监一样,估计谁也不清楚。

《水浒传》里那位作恶多端、八面玲珑的高俅最后怎么样了

高俅,北宋末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