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祭灶吃糖瓜,你们老家有这个习俗吗?糖瓜是什么做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腊月二十三祭灶吃糖瓜,你们老家有这个习俗吗

没有这一习俗。我们鄂西北地区的腊月二十三为过小年,习俗是:“二十三,炕灶干”。即吃各种味道的有馅小圆烙饼。

糖瓜是什么做的

说到甜食,你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巧克力还是甜甜圈?没错,这些东西是很甜,但是作为舶来品的甜食,他们过度在意甜味,反而失去了食物本来的味道。其实在我们中国本土,有一种传承了一千多年的甜点制作技术,能在保留食物本身味道的同时,带来最醇香的甜味。

公元前一千多年,礼记中关于味道的记载,就曾经写道:“饴蜜即甘也”,古代人的“甘味”是从蜂蜜中获取,后来再从麦芽中提取出“淀粉糖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麦芽糖,这可谓是糖的最初形态。

在甘蔗传入中国之前,人们制作甜点的最主要原料是麦芽糖,用麦芽糖来制作甜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后汉书》中记录荆楚祭灶神一文中,北方有一句民谣:“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所以糖瓜的本意是用来黏住灶神的嘴不让他向天神说坏话,而到了后来逐渐就演变成了春节的甜食。

糖瓜,食如其名,就像一个瓜的形状一样,但是要做成这个瓜的形状却实属不易,靠的是人与材料的配合。从第一步获取原料“麦芽糖”开始,整个步骤就井然有序的安排着,从小米面中提取出麦芽糖需要不停地熬制加工,要用木板勺在锅中翻滚、搅拌,最后熬至金棕色为熟,木板勺打出薄泡为佳,挂在木棒上拉出丝为极。

原材料的制作是为制作糖瓜打下夯实的基础,接下来就是臂力与麦芽糖之间的较量,就如同兰州拉面一般,需要好的臂力才拉得出韧劲十足的面条,糖瓜也不例外,这个塑形的过程被当地人称为“拔糖”,将糖在两根棍子之间来回不停的翻转、糅合、搅动、拉扯,直至糖形呈现丝条状,整体韧性十足,能够黏而不断。

一人的制作显然是不够的,这个时候需要三人合力将糖条捋得均匀顺滑,并在捋的同时进行四次对折,上下贴缝,将糖条“锻造”成一个中空的糖管即可。再借助室外寒冷的空气,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来塑造出“瓜”的形状,一人持麻线,一人提糖管,默契配合下用线割断糖管,做出一个“南瓜”形状的糖瓜,趁糖瓜还未完全变硬,在炒熟的白芝麻里裹上一圈,一个传统名点就大功告成了。

外表金黄且糖香浓郁,再用小瓷杯轻轻一砸,糖瓜就破开了,这个时候就能看到有着气泡的糖瓜内丝,表明这是极好的品相。小孩子在那一刻往往是最迫不及待的,拿上一块糖瓜片放在嘴里咀嚼,甜在嘴里,乐在心里。

春节的味道就是一年之中饱含的酸甜苦辣,甜是人们最追求的味道,一个糖瓜就是一个年的缩影,一道传统的点心就是对来年最好的期盼。过年的时候你最期盼的是哪一种甜点?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说不定会遇到同好的朋友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