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如果撇开《易传》的内容还算经典吗?《道德经》和《易经》,各自侧重点是什么哪个更有必要钻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易经》如果撇开《易传》的内容还算经典吗

《周易》原本是六十四个卦图,人们看不懂卦图,所以文王才系辞加以说明;文王系辞人们也读不懂,所以孔子再作《传》加以解释,称为《十翼》;孔子作《传》后,大部分人还是读不懂;然而世再不出圣人,只出专家,专家太多,各据一词,于是把《周易》解释得五花八门,能自圆其说者已经很了不起,但都不能以绝对的说服力让大家共同接受。伏羲、文王、周公、孔子都是圣人,他们对《周易》的传承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图、经、传三位一体,已经融合在一起,是三位或四位圣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这是历史千锤百炼形成的结果。

现代人研《易》,立足点却不在《易》,而是以《易》为名,行实用主义之实,自己连《周易》的门都没摸着,连孔子的《传》都读不懂,却或自创门派,或师从所谓专家,把各种《周易》之外的所谓历代专家、学者的《易》学著作奉为经典,形成不计其数,五花八门的所谓《易》学门派。研《易》却不以《易》为本,不以《易》为立足点,而是抛开《易》另搞一套,读不懂《易》却不存疑,而是按自己肤浅的认识强加解释,自以为是,等推演出的结论与《易》本身不一致或相反时,就试图否定《易》,说《易》本身出错了,或说《易》传抄错了。这种舍本逐末的治学方法,不仅不能正确传承《周易》,不能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反而鱼目混珠,挠乱视听,把真理淹没在了讹误的汪洋大海之中。现在竟有一些人站出来想否定孔子的《十翼》,说孔子的《十翼》不过是传文,传文是经文的解释性文字,谁都可以写,凭什么只把孔子的传文作为《周易》的组成部分?这实在是初生牛犊不畏虎,黄口小儿不畏圣言的表现。圣人几千年才出一个,而且是历久弥圣,经受住了历史的长久考验,自己尚未读懂圣人之言,就想依据不知哪里得来的谬论否定圣人之言,这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浅人。

没有孔圣人为《易》作的传文,后世学者恐怕连《易》的门边也摸不着。没有孔圣人“韦编三绝”的辛苦,《周易》恐怕早束之高阁,成了无人能解的有字天书,或被江湖术士用以骗人,随心所欲地想怎么解就怎么解。习《易》不以《易》为本,谬误之根;习《易》抛开孔子传文,除非你是比孔子还历害的圣人。没有了孔子的传文,《周易》真将成为无孔的珍珠――瞎宝贝。无用之物还能称为经典吗?

《道德经》和《易经》,各自侧重点是什么哪个更有必要钻研

《道德经》侧重点讲的是“道”、“德”、辨证法,以及“道”与“德”的辨证关系,提倡“遵道而贵德”和“崇德而重道”。

《易经》侧重点讲的是变化、怎么变化,变化的方法、步骤以及变化的各要素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则、规律。

《道德经》和《易经》都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经典名著,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是非常有影响的古典名著。二者又有相通、相融、兼容之处。

二者比较而言,我认为《易经》更有钻研的必要。因为《易经》之中除了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辩证法之外,另有方法论的内容。其论述、规范方法论的内容,在古今中外经典以及哲学名著中,这一点都是罕有的,而且是珍贵的。

《周易》给人类社会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周易最大的贡献是: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二句也就是它的之蓍,卦,爻,辞的全部内容来说的。

在这二句话里使用了道德义理性命六个慨念,道与命为一类,说的是天地,德与性为一类,说的是人,义与理为一类,说的都是事。

上一句是自源而流,气化流行,生生不已,是宇宙自然规律。所谓道德,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德于心,是人遵照自然规律行事,久而久之,变成了人的本性。既和于道德,也顺于道德,义是事之宜,万事万物有高下大小各种差异,而能处理的合理就是义,说明它所说的都合于事理。

下一句是所谓自末而本,所谓穷理,是穷尽事之理,尽性,是穷尽人之性。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古人所说的天命,其实是指自然规律相一致。即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程度。

周易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总之讲天地人三才之道为基本内容。

《易传》是如何成书的

有人认为《易传》成书很晚,这是不对的。

我们翻看先秦到汉初的古书,就会发现,都曾有引用《易传》的例子。有的是明引,有的是暗引。比如,在《礼记》中,子思所作的《坊记》《中庸》《表记》《缁衣》等篇,就很像《文言》《系辞》,引用《易》的地方也很多。有的语句,可以看出引的是《文言》的。再如《礼记》中公孙尼子所作的《乐记》,更是直接引用了《系辞》。而子思和公孙尼子都在“七十子之弟子”之内。他们引用《易传》,可见《易传》不会晚于七十子的时期。

我们接着说,子思和公孙尼子都不传《易》,也不是以《易》学著称。再晚一些有荀子,则是对《易》有研究的。荀子常以孔子,子弓并称。而子弓是传《易》的楚人子弓,荀子的学术都是来源于他,因而《荀子》书中多次引用了《周易》的经传。这也可以说明,《易传》的形成是较早的。

最后我们说,先秦的《易传》和今天我们看到的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古书的定型都有一个过程的。但是主体结构和《论语》处于差不多的年代,和孔子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孔子对《周易》是有研究的。他曾说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早年就研究易,而到了将近七十之时还在研究有韦编三绝的故事。他还说过,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意思是,对于《春秋》他是述而不作,而对于《易》他是有创作的。

综上所述,《易传》学说来源于孔子是没有问题的。

问道求真:易(易经包括阴阳太极八卦连山归藏周易)是什么

易,变化,变迁的过程。人类无论是达尔文猜想的进化论,还是神、上帝造出来的,已经经历了几万年的漫长历史。人类演变、进化的过程中,有文字的过程应该在一万年左右。所以,谈“易”,也是个漫长的追远过程。生物进化是随着气候和环境的改变而演进的。盘古开天的故事,就是人类几万年的心路历程。盘,有反复缠绕的意思。古,上古、中古、今古。开,分离、创造。天,宇宙的代称。人类经历三古反复摸索,分分合合。终于建立了“天、人、地”的宇宙空间概念。为了理清天地人的关系和规律,又建立了东南西北中的概念,逐步确认了春、夏、长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有了木火土金水概念。通过观察人体自身,天体日月星辰以及地理环境中鸟兽鱼虫,花草树木的象应关系,得出了时辰、日、候、月、季、年、元、运的节律规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形成了“三伍以参”的宇宙模型。“三”就是天、人、地组成的“经度”,“伍”就是木火土金水组成的“纬度”。三五经纬,万物乃归。顺逆有常,寒暑有节。

为何只有孔子能为《易经》作《易传》,是否说明孔子在百家中得道最高

易传就是解卦,解卦的经典多的很。每時代都有新书。儒作为教课书用,解放后儒家的教课本不是也退出了课堂吗。不希奇退到民间了。退到民间就讲实用,多年来,四柱的八字,占卜的六爻,黄帝的六十四宅,都比交活学实用的。

得人道最高吧,受皇封帝拜次数最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