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至贵无轩冕(大智若愚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大智若愚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969 成语 大智若愚 注音 ㄉㄚˋ ㄓˋ ㄖㄨㄛˋ ㄩˊ 汉语拼音 dà zhì ruò yú 释义 指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
语本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大巧若拙」、「大勇若怯」 典源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据《苏轼文集.卷四七.启》引)伏惟致政观文少师。
全德难名,巨材不器。
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
功存社稷,而人不知。
躬履艰难,而节乃见。
纵使耄期笃老,犹当就见质疑。
而乃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
大勇若怯1》,大智如愚。
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注解〕(1)大勇若怯:指十分勇敢的人,往往表面看起来似乎怯懦。
见「大勇若怯」。
典故说明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见于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欧阳少师,指的是欧阳修,因为他当时任官太子少师,也就是太子的老师,所以苏轼才称他作欧阳少师。
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苏轼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实为欧阳修的后辈,甫入京时,因受到欧阳修的大力提携,所以对他一直非常的钦服。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为欧阳修辞官获准后,苏轼写给他的信,文中用「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称颂他的勇气与智慧。
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这句话,意思是:真正灵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来似乎笨拙。
苏轼的这两句话明显脱胎于此,意指真正有勇气的人,反而不会去彰显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会去卖弄他的聪明。
后来「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被用来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
出现「大智若愚」的书证如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李中溪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
是故大智若愚焉耳。
公之向道,其笃也如此。」
书证 01.元.陈高〈如愚斋记〉:「《老子》有言『大智若愚』,若甯武子邦无道则愚,我夫子以为不可及。
若二子之所谓愚,其果愚也哉?」02.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一○.章佩丞黑黑封赠三伐制》:「朕闻明莫明于审势,爱莫爱于保民。
……大智若愚,沉几先物。」
03.明.殷奎〈木斋说〉:「吾闻大智若愚,大辩若讷,讥悟聪察,厥内四逸。」
04.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李中溪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
是故大智若愚焉耳。
公之向道,其笃也如此。」
05.清.高宗〈有所思〉诗:「我思虞廷,应无面从人,重华何事谆谆?大智若愚,大诈若忠,动云孤立,宁无暗同?」06.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史料.骆文忠公遗爱》:「或谓骆公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在楚在蜀,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
【使用类别】用在「深藏不露」的表述上。
【例  句】《01》这位长者的为人处世,令人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02》大智若愚,可以避灾免祸;锋芒毕露,往往遭嫉受害。
《03》老李是一个大智若愚、深藏不露的人,我们应该多向他请教。
《04》小慧看起来呆呆的,读起书来却过目不忘,难怪老师说她大智若愚。
《05》我看老王是大智若愚,不相关的事,他都糊里糊涂,属他份内的事,却一清二楚。
《06》妈妈说爸爸是大智若愚,因为他只听得见愿意听的话,其他的话,都装作听不见。
《07》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不太灵光,没想到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靠他来解决,真是大智若愚啊! 近义词: 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外愚内智,深藏不露,深藏若虚
反义词: 锋芒毕露,露才扬己 辨识 请参考『辨识969』 参考语词 大智如愚

请问: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什么意思

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炫耀自己,外表好像很愚笨...形容真正勇敢聪明有智慧的人沉着冷静。 现在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应该属于人的某种性情、是一种境界范畴,非刻意而为之。大智若愚的精神也是一种谦虚的美德?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是什么意思

大概是说
大英雄看上去可能很胆小,
极端聪明的人看上去可能很愚笨,
真正尊贵的人不靠华丽的衣帽炫耀自己,
真正讲仁义的人不靠别人指导却择善而终

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大智若愚“的解释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

“大勇若怯“的意思是: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大智若愚”出自《老子》:原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勇若怯,“出自: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扩展资料

大勇若怯故事:

刘邦的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当年还只是一个普通人时,一个市井无赖讥笑韩信佩剑,说:不怕死你就用剑刺我;怕死,你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瞅了瞅周围一群泼皮无赖幸灾乐祸的眼睛,当着众人的面,屈辱地从那个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

后来他在楚汉争霸的战争中成为统率百万大军的上将军,功勋卓著,为刘邦打败项羽立下赫赫战功。

韩信的甘受“胯下之辱”,正是苏轼说的“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的生动体现。

斯宾诺莎也说过类似的话:“适时地撤退正跟无畏地战斗一样,是心力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撤退就是大勇。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下一句是什么

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释义】:

大勇若怯: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大智若愚: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

【出处】:

“大智若愚”出自《老子》,原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勇若怯,“出自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相关作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苏轼(1037年1月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