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不打仗也得吃饭,为何一打仗,就会出现粮草不够的情
发布时间: 2023-07-11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古人们留给我们的八字箴言,指导我们在作战的时候,要先做好粮草后勤的准备,否则就会失败。

很多人对于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都很奇怪,为什么粮草要比士兵们和战马都重要,这些士兵们平时难道不吃饭么,怎么到了打仗的时候,粮草就突然不够用了呢,这是怎么一回事?

无论是在任何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想要发动战争并且胜利,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都是相当高昂的。

除了需要大量的士兵之外,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将在战争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后勤补给的重要程度,后勤补给能否及时供应,将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走势。

比如在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当中,赵国就因为粮食一直供应不上来,最终被秦军击败,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样是因为缺少后勤补给,只能待在原地转入战略防守。

由此可见,后勤补给,特别是粮食的补给与否,将是改变战局的关键,所以古人们才会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的人对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非常不能理解,他们认为战国时期的士兵都是全职士兵,既然平时能养得起这些军队,那为什么一到需要打仗的时候,就会出现粮草不够吃的情况呢?

展开全文

长途运输带来隐患

首先要说的一点就是,古代的运输业并不发达,很多运输通道都需要现场开采,而且运输粮食的难度还将会因为战争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是像长平之战那样的大战,运输粮食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不仅仅是因为路途遥远,还因为当时赵国几乎出动了全部的兵力。

几乎有40万官兵在战场之上与敌对峙,所以赵国想要送去那么多的粮食,自然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

比如来回运送大量粮食的人手,单单是这些人就要吃掉大量的口粮,极端的时候,甚至运一石粮食都要耗费两三石粮食。

如果有国家想要随军携带大量的粮草,东汉末年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奇袭,烧光乌巢之内所有粮食而打败的事还历历在目。

因此,已经不会有人再傻到要随军携带大量的粮草了,只能继续加派人手,保护运粮通道的安全,这样就会导致运粮的成本再次增加。

直到后来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来运送粮食,这种为了运粮而大量耗费人力、物力的情况才有所好转,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既然连运输粮食都要耗费大量资源,也难怪战场上的士兵们总是缺粮了,而在之后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人民志愿军缺少空军援助,所以也会导致后勤补给不能及时供应。

其次,原因就是因为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不高,粮草的收成太少了,士兵们和战马们平时不打仗,在非战时状态下消耗比较少。

而一旦战争爆发,粮食的消耗量将会大大增加,粮食供应不上非常正常。中国古代可没有杂交水稻,国家为了能给保家卫国的前线战士们送去补给,只能大批量征收粮食。

农民们本来就收获不了多少粮食,又都交给了国家,自己只能挨饿继续种地,工作效率将会大大降低,一个恶性循环也由此而生,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因为在民间吃不饱饭,才投身军队的。

这种情况在汉代以前非常普遍,直到汉文帝时期屯田制的推广,才让长此以来的恶性循环走到了尽头。

所谓屯田制就是说,士兵们在不打仗的时候,都要以几十人为一组耕种粮食,如同普通农民一样,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要给国家上供。

然后,后来随着朝代更替,军队所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一旦这些平时种田的士兵们上了战场,大后方的农民们对于国家所需要的大量粮草,也是独木难支,经常会出现交不上粮情况。

只不过比起一开始情况还是好得多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由此可见,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也是粮食供应不上的重要原因。

战争突然,没有准备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之中,很多战争都是依靠计谋,奇袭开战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旦取胜所需要的开支就非常小。但如果没有能取胜,落入战地战两军对垒,情况就会变得很糟糕了。

战争突然爆发,很多国家都不能及时地获取前线的状况,这就导致军队随军携带的粮草吃完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得不到国家的粮食补充。

甚至有的时候军队已经因为没有粮食而败北了,国家才刚刚把粮食送出去,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屡见不鲜。

而到了后来,虽然信息的时效性已经得到了大大的加强,但统治者们却又犯了不少轻敌的毛病,总是错误估计战争的局势,从而导致战争因为准备不足而失败。

比如,在东汉末年的汉中大战之中,曹操就是低估了刘备的补给能力,最终因为缺粮而不得不撤退,刘备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问题在现代战争中,早已经被解决了,长途运输困难我们就用飞机,论粮食生产力我们有杂交水稻,战争突然我们就不主动出击,相信一切问题我们都可以迎刃而解。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