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加共和国时间(安道尔是个怎样的国家为何很多中国人是它的“国民”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安道尔是个怎样的国家为何很多中国人是它的“国民”

当今世界,某些国家虽然面积和经济总量很小,但人均国民收入却非常高,其中,南欧小国安道尔堪称典型。令人惊奇的是,从正式建国至今,这个“富得流油”的小国并没有自己的最高领导人,而是由两位外国人同时担任元首。不仅如此,这个跟我们“风牛马不相及”的小国,竟在中国境内拥有数量多达两千万的“国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安道尔是位于南欧比利牛斯山麓的内陆国,北邻法国,南接西班牙,国土面积为468平方公里,仅相当于香港特区面积的42%,北京市面积的2.9%,属于典型的“袖珍国”。安道尔面积虽然很小,但却划分为7个行政区,首都为安道尔城。按照2015年的统计数字,安道尔的总人口为8.5万,其中主体民族为安道尔人和加泰罗尼亚人,以加泰罗尼亚语为官方语言,同时也使用西班牙语和法语。

安道尔之所以能诞生并存续千余年时间,完全是法国与西班牙两大国间争斗、妥协的结果。法国的前身-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在位期间(771-814年),长期与占据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作战,在成功地将对方驱逐出比利牛斯山以南后,便陆续在两国边境地区组建起巴塞罗那、巴斯克、乌赫尔等16个伯国以作为“缓冲国”,并负责保证它们的安全。而当时的安道尔,正属于乌赫尔伯国。

1113年,乌赫尔伯爵将安道尔永久地赠予西班牙乌赫尔的地方主教,但在1206年,法国的富瓦伯爵则通过联姻的形式,取得安道尔部分地区的统治权,于是造成两位领主间的纷争不断。1278年,双方经第三方调节后达成妥协,决定共管安道尔,并对各自在经济、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权限进行分工。

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于1582年吞并富瓦伯国后,宣布继承后者对安道尔的统治权,而在纳瓦拉并入法国、恩里克三世成为法王后(改称亨利四世),安道尔的统治权又被法国继承,时在1607年。至此,法国国家元首与西班牙乌赫尔地方主教共同统治安道尔的局面正式形成。

1993年3月14日,安道尔举行全民公决,通过了史上首部宪法,并正式宣布成为独立国家。虽然安道尔宣布独立,但法国总统与西班牙乌赫尔地方主教仍然同时担任元首(大公),但这种统治权只是名义上的,跟英国女王担任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元首一样,属于典型的统而不治,而真正负责管理国家的,则是由选举产生的总委员会(即议会),以及由它组织的内阁。

作为名义上的附属国,安道尔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要向法国总统和西班牙乌赫尔地方主教进献数量不等的贡品。其中逢奇数年,安道尔要向法国总统进贡960法郎;逢偶数年,则向乌赫尔地方主教进贡430比索,以及火腿、腌鸡、奶酪各二十个。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种极为有趣的现象了。

跟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新加坡等一样,安道尔同样属于典型的袖珍富国。作为举世闻名的“滑雪天堂”,每年吸引着数十万游客到安道尔旅游、消费,为其带来极为丰厚的收入。除旅游业外,安道尔商业及金融业也非常发达,是世界著名的“避税天堂”之一。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安道尔人口为8.5万,全年实现GDP总值为32.5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为38235美元,属于发达国家标准。

1994年6月29日,安道尔同中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但双方却并没有互设使馆,其中,中国驻安道尔大使职务,由驻西班牙大使兼任。虽然两国间建交已近30年时间,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位于比利牛斯山麓的神秘小国知之甚少,也绝少有人会到这里去旅游。不过令人费解的是,有数据统计,中国有超2000万的微信用户在填写所在地信息时,所选国却是安道尔,其中不乏大量漂亮的妹子。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源自微信用户在填写所在地信息时,系统会默认以英文排名前后为序,由于很多人不愿意他人看到自己真实的所在地信息,出于保护隐私的需要,加上比较“懒”,便会首选排名最前的安道尔。而这也是人口不到9万的安道尔在中国拥有两千多万“国民”的主要原因,想来的确有趣。

马超的孙子马抗去亚美尼亚领导独立战争,是真的吗

在欧亚交界的高加索南部,有一个面积不足3万平方公里的内陆国家,它就是亚美尼亚。这个西亚小国和土耳其、伊朗、阿塞拜疆等国比邻,原本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在苏联解体后,再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传说在其境内居然生活着三国名将马超的后代,这是真的吗?为什么马超的后代会跑到距离中国6500公里外的亚美尼亚生活呢?

(马超剧照)

这事还得从马超说起。众所周知,马超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大将之一,不但武艺高强,智勇双全,而且在演义中还是一位美男子,长得一表人才,面如冠玉,身长八尺。

公元前211年,曹操欲借道凉州攻取汉中张鲁,马超认为这是曹操的假道灭虢之计,遂联合韩遂等人,起10万联军阻击曹军,将曹操逼入绝境,几乎要了他的老命。

后来曹操听从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终于在潼关将马超击败。

心狠手辣的曹操随后屠杀了马超整个家族200多人。也许就在这次血腥屠杀中,仍有少数马超后人侥幸逃脱。

那么,这些逃脱的马超后人最终到了哪里呢?

据《亚美尼亚史》的记载,大约在公元3世纪,当时的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接待了一位身份不明的流浪者。该人自称马抗,带着一小队精兵和随行人员,来自遥远的中国。他的父亲是一位中国的君主,名叫“阿尔博克”,自己获罪被追杀,不得已带着心腹护卫一路向东逃亡,来到了波斯,希望阿尔达希尔一世能收留他。

阿尔达希尔一世很欣赏这位来自中国的落难者,不但答应了马抗的要求,将他留在了波斯,还雇佣了他带来的护卫精兵,让他们为波斯王朝效力。

马抗对波斯君主忠心耿耿,为他立下赫赫战功。波斯君主也因此将其中一个名叫达隆的地方分封给马抗,以表彰他的功劳。

(阿尔达希尔一世)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后,中国方面的追兵顺藤摸瓜追到了波斯,觐见阿尔达希尔一世,强硬地要求他交出马抗及其家眷。否则,两国将兵戎相见。这让阿尔达希尔十分为难,他既不想得罪中国,不想和这个大国争战,也不想失去马抗这位得力干将。

最后,阿尔达希尔听取了手下人的建议,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以流放的方式,让马抗投奔波斯的一个属国——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国王赐马抗姓马米科尼扬。

没想到,马抗及其族人在亚美尼亚成为了英雄,在争取亚美尼亚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原来,在公元450年,波斯王朝为了加强对亚美尼亚的统治,强制亚美尼亚人放弃基督教,信奉拜火教。这激起了亚美尼亚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波斯人的残酷统治。但遭到波斯当局的血腥镇压,各地的反抗都纷纷以失败告终。

公元451年,亚美尼亚爆发了全国性的反抗运动。领导这次运动的,恰好就是马抗的后代瓦尔丹•马米科尼扬。波斯当局和瓦尔丹进行了数场激战,各有胜负,最后不得不在一个名叫阿瓦赖尔的地方,进行了最终的决战。

在决战动员会上,瓦尔丹对即将踏上战场的士兵说:“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亚美尼亚家喻户晓的名言。

虽然起义还是以失败告终了,但这场席卷全亚美尼亚的斗争,还是让波斯当局感到了害怕,不得不放弃了强迫亚美尼亚人信奉拜火教的企图。

(瓦安•马米科尼扬领导的斗争)

公元482年,一场争取民族自治的斗争,又在马抗后代瓦安•马米科尼扬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次起义,迫使波斯走上谈判桌签署了合约,承认了亚美尼亚的自治地位和宗教自由。

于是,马抗的后代成为了亚美尼亚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现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的一个广场上,依然矗立着瓦尔丹•马米科尼扬的塑像。

那么,《亚美尼亚史》中记载的上述内容,是否属实呢?

从时间上来讲,马超的后裔逃亡波斯这一事件,发生公元3世纪,正好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也正是蜀国亡国之际,似乎在时间上较为吻合。

而且马超具有西域血统,历来和西域各国有着紧密的接触和联系,他的部队“不善弓弩”,其本人上阵杀敌时,也喜欢西域的铠甲。如果他的部族中有侥幸出逃者,选择波斯避难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在中国的史籍中,对马超后代的逃亡、追杀,以及为此差点引发的战争等,没有丝毫的记载。而且马抗自称是君主的后代,这也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