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杀妻的故事(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你们不觉得“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很诡异吗?

孔子的最得意门生呢,颜回,七十二贤人之首,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被称为“复圣”,孔子都想做他的管家的人……就是这么一个秉承孔子学问,尊师重道,儒学的忠实的传承者和学习者,他的故事出现在道家经典《庄子》中!更有趣的是“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字里行间的都在表达“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真的没有人觉得这件事情奇怪吗?

虽说,道家思想是流淌在华夏文明中骨血里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且儒道本是同根之源,同一片土地上的不同景色。但是,这不代表,庄生就认同了儒家的仁义礼乐,也不代表颜回又或者孔老夫子也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啊!这则故事中所呈现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立场、思想观点,和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所以说,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应该是道家后人借用了儒家人物,阐述自家观点,顺便提升自家立场的一个充满心机的“绯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庄子》蹭了孔子和颜回的热度。当然《庄子》中的故事不见得就是庄子所说所写,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很多都是后人编纂修改以后的,就连《道德经》都是百家言大集合,更遑论《庄子》了。

从孔子和颜回的一问一答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这则寓言故事真实的中心思想是在教人忘乎礼乐仁义,与自然大道相同,这样就能到达圣贤的境界。这个中心思想个儒家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倒是与《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异曲同工。所以说,“颜回坐忘”这则故事是典型的宣传道家思想的寓言故事,至于孔子、颜回,也就是借用而已。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

其实无论儒道佛,在发展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教义的时候,都会借用比较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人或事做载体,这样比较利于传播,且有说服力,容易被接受。嗯,这就跟现在拍摄广告要找明星一样,利用的就是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见,古人早在我们之前就深谙“广告宣传”的奥义了。

以下是颜回坐忘故事的具体内容:

颜回兴高采烈的对孔子说,师傅,我最近又进步了。孔子就问了,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颜回说,我已经忘记仁义了。孔子也为徒弟高兴,但是孔子教诲颜回说,还可以,只是还不够。

又一天,颜回向孔子报告说,师傅,我又有进步了。孔子又问了,这次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颜回说,我已经忘记礼乐了。孔子教诲颜回说,好呀,但是还不够。

后来又过了几天,颜回对孔子说,我师傅,我这次又进步了。孔子问,哪里进步了?颜回回答说,我“坐忘”了。孔子就问了,“坐忘”是什么意思。

颜回回答,我已经不拘泥于形体,不限于视觉和听力,抛开躯体和感知智慧,与大道相同,这就是“坐忘”。 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很是感慨,他说道,与万物相通没有偏好,顺应变化不滞于常理,你果然圣贤,我也要向你学习了。

“颜回输冠”这件事,我是卖布的,我认为孔子三观不正,谁赔偿我的损失

谢邀

“颜回输冠”中买布者明明是错的却成了赢家,即少花了钱还得到了正确的名声;卖布者明是对的却成了输家,即输了钱又得了错误的名声。这事怨谁?怨孔子,因为是他在裁定买布者和颜回打赌时混淆是非,颠倒黑白造成的。

再说卖布者少收了钱,这损失有谁来负责?你肯定会说这赌是孔子判的,当然由孔子承担卖布人的损失。我说不对,应该由颜回来承担,为什么?因为颜回在看到买布人和卖布人在三八二十三还是三八二十四问题上,站在了对的一方,但在孔子面前不但不能坚持真理,还倒向了错误的一方,你说卖布的经济损失颜回不赔谁赔!但我还要说,光颜回负责赔偿损失也不公正,这赔偿卖布者的责任,孔子的弟子还有弟子的弟子都有份,为什么呢?因为《论语》是他们编的,“颜回输冠”的故事是他们选进去的,其目的何在?据说是为了说明孔子的“仁”,还有为了说明孔子的“包容胸怀”。我就不明白,为了“仁“可以不分是非吗?黑白颠倒都可以包容,这样人间哪里还咱对错之分,正确与错误的区别呢?!所以造成卖布者的损失的责任这些人都有份。

孔子“逆境识颜回”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孔子“逆境识颜回”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原文如下: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cuàn)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zèng)中而食之。少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tái)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意思是孔子被困与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某个地方,已经七天没吃过米饭了。孔子白天睡觉,颜回就去讨米,讨回后就开始煮饭。快熟了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在“偷吃”。孔子装作没看见。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就端着饭,拜见孔子,请孔子吃饭。孔子站起来说:“今天我梦见先人,我先吃完了,才给先人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把饭扔掉又不好,我就(把脏了的饭)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本应该相信所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是可信;应该相信内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要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启发:1.眼睛所见的东西不一定是全部的真相 ,不能只从表面和表象来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 2.要了解一个人是不容易的。

《颜回偷食》这个典故有何寓意

颜回,孔子弟子,穷人家的孩子!

孔子,儒学创始人,后世尊为圣人!

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时,尽管孔子心存大志,但始终未被诸王重用。愈是如此,愈是心急。吃不好,睡不好,此处不留爷,何处收留我?不要说人车困顿了,甚至于吃饭也成了问题!

颜回有心孝敬孔子,便乞讨了一些糙米来熬粥。他见锅内掉进了一脏物,便捏指送进嘴里,此时正恰巧被孔子看见。

孔子因此认为颜回在偷食,便故意谎称自己要祭祀先人,让颜回盛饭去。颜回答曰:此饭因我染指不干净,不可祭用,与是便将自已把粥内脏物吃掉的实情讲了出来。

孔子听后颇为震憾!颜回为了不让老师挨饿,更不让老师吃到脏物,他自已却拿脏物来填饥,这是何等的感人肺腑啊!

孔子不该只看到颜回偷食的表面现象,更不该以此推定颜回的人品如何卑劣,最不该反以祭祀之由对其估断!

此寓意很显然: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你看在眼里的,未必就是真的。你心中猜想的,如果没有事实,没有证据,也都不能当真!还有最关键的一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相互存在的,你不忠诚,他也不会对你尊敬!

再犹如,孔子考验颜回的另一回事:颜回自幼家贫无食,每当同学回家吃饭,他便躲在路沟再佯装吃饭归来。因为他人穷,同学凡是丟了什么,便向孔子控告颜回偷了东西!

与是,孔子便设计在颜回如厕之时,置一锭金子于厕内,附条书曰: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就是颜回,他不会去偷食,更不会去偷东西!这次孔子的眼神又走偏了,又犹如颜回偷食一个样,又错冤人家好人了!

让你意料不到的是:

人家颜回不但将金锭上交给了孔子,还在“天赐颜回一锭金”的下面,写上了自己的复语:

外财不发穷命人!

O(∩_∩)O哈哈哈~

(布衣随笔)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