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为什么只攻城对于一个地域来讲,城很小,占领城外不行吗?钱钟书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你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古代打仗为什么只攻城对于一个地域来讲,城很小,占领城外不行吗

古代打仗,攻城是重要的作战组成部分之一,攻城往往意味着重大的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往往关键城池的得失会影响到战役甚至整个战争的胜败。那么为什么作战双方都要围绕一座城市花费如此的代价攻防?按题主的问题,占领城外不行吗?

先来看为什么要攻城:

1、重要的城池往往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中心

比如一国的首都、省会和州府、甚至县城都是当地最重要的位置,整个官僚体系、经济体系、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都在此发挥作用,失去一个城市,这些就失去了作用,古代政权也失去了在当地的影响力和作用。古代政权往往随着都城被攻占,也就瓦解了,因为上述这些功能的转移在古代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这些功能无法发挥作用,古代政权也就意味着失去一县、一州府、一省甚至整个国家的控制权。在古代的社会里,城头变换大王旗,老百姓是不管天下是赵家的还是朱家的,只要有官家在就要纳粮,这是老百姓的本份,往往换了一个政权,贴张安民告示,又是一片详和的气氛,老百姓要生存嘛,官家也要生存嘛。

2、重要的城往往是当地人口、兵力、财力和作战物资的聚集地

古代的城往往也是当地经济活动的屏障,城内往往是经济的中心,也是主要人口聚集地,税负(特别是钱粮)的集中地、作战指挥中心和主要驻军地(军队驻扎在城内,或城外重要位置)、作战物资储藏地。战时城周边会坚壁清野,人员和物资都进入城内,外边毛都捞不到,敌人想吃粮,自己从后方运吧,或者搜刮周边零星的小村镇。想喝水,不好意思,井都埋上了,想喝自己挖吧,想找老百姓做点苦工,不好意思,人都进城了。

3、重要的城池往往是重点的交通运输节点

古代的道路没有现代发达,能走大车的官道屈指可数,不要以为地图上广袤的土地,都任你驰骋,往往一个地点到达另外一个地点就只有那几条道,断不会有绕过去的说法。即使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也要不惜代价重点攻击几个主要城市,比如徐州(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武汉(九省通衢,是湖北武汉的别称。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郑州等城市。古代没有高速公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就是水运,所以京杭大运河连线的城市都比较关键。丢了一段就像高速公路封路一样,此路不通!走省道,或县乡公路吧,这效率可想而知有多少受影响。陆路也是一样,本来蜘蛛网一样的道路网,中间有几个节点丢了,马上就成为破网,其他点与点的连接受到影响,往往运输路线已经不是最优路线了。

4、或某一个区域的门户,打不开大门,就进入不了某片区域

比如安庆、九江之于南京。比如东部函谷关、武关和关西萧关、大散在之于西安。比如广汉之于成都。城在整个地区固若金汤,城不在则门户大开,主城危矣!【明末清初的地理学家顾祖禹说得非常清楚:“汉州与成都,就是唇齿关系,唇亡而齿寒。”】

5、重要的城池的占领有利于占领以后的稳固和为我所用。

占领城池以后,我方可以屯兵修养、在当地征集粮草物资、建立官僚组织,进而组织劳动力参与生产和建设,甚至直接参与作战,也可以聚集钱财物为下一步作战进行储备。城池的一得一失,影响了我方与对方的平衡,有利于我方对于敌方形成作战优势,更利于取得最终胜利。以战养战,取粮于敌,可比千里运粮合算多了。

为什么不能只占领城外:

1、耗费力人物力众多,影响下一步我方的作战自由度

《孙子兵法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人一个城就需要我方十倍的兵力和作战补给,从作战来说,这样奢侈的打法,不是一般作战指挥员能够享有的待遇。兵力受到限制,也是影响下一步的作战自由度,敌人用一份兵力牵制我方十倍兵力,再加上人吃马嚼,需要后方长途运输,怎么看都是我方亏大了。

2、敌方城市不破,有生力量、政治影响、作战物资和作战意志都保持,

我方即便是将对方城池围起来,我方也未获得任何有利于我方的好处,敌人体系和建制都在,那么敌方百姓的抵抗意识就没有被击破,我方无法获得一丁点好处。如果情况有变化,敌人内外合击,我方反而容易受制于人。

3、不攻占重要城池,不利于下一步的兵力展开和作战物资的运输(道路节点的影响)

即使跳过敌方的城,对以后自己的运输、兵力调配等影响很大。就像上面说过的,官道就那几个,占不下来,只有从旁边绕,耽误时间不说,风险也大,即使能够立即修路,这个就更加拖延时间,不利于我方的作战效率。特别是水运某个节点被卡住,可能对整体运输的影响更大。

4、有些重要城池不能够占领,往往无法进入另一个作战区域。

本条对应的是上述的重点城市、关隘、江河渡口等。

5、无法达到我方作战目的。

作战目的无非就是摧毁敌方的抵抗意识,你把他围起来,他还在,还能抵抗,还能时不时骚扰你一下,甚至越打越强,他的管理体系、资源和抵抗意识还在,那么,对于作战目的来说,我们没有达到。就像宋太祖打太原,把周边老百姓都抢光了,太原一个孤零零的城还在,哪怕城里穷得都没裤子穿,他老刘家还在,还敢和你大宋叫板,存在即威胁,不把他拍死,大宋的北方边境就不得安宁,不知道哪天辽国的大军就攻过来咬你一口。就像太平天国,不把南京城攻破,不把洪秀全抓往,围上几年又如何,说不定还可能死灰复燃,徒子徒孙又在其他地方拉起拜上帝教的大旗。

所以以上能够说明本题。

当然也有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最终取得胜利的,也有围城就取得对方投降,我方速胜的,举几个例子:

1、明成祖朱棣绕开济南,进军南京,最终取得明朝政权。

2、蒙古大军取道大理,进攻南宋,最终南北夹击,导致南宋灭亡。

3、金军连续两次直接进攻宋朝都城东京汴梁,北宋由强胜的顶点到灭亡只用了不到短短的三年时间。

4、南宋灭南唐之战,最终到达南京城下,曹彬大军强力之下围城不到15天南唐后主李煜就投降了。

以上就是在下的一点见识,供参考,因为非专业回答,您如果能够指出错误,在下将不胜感激!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钱钟书说: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你怎么看

一前言:“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问答、道韵君来帮您解答:

这句话出自: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情感婚姻之现象。

原话是,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像被围困的城堡,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钱钟书夫人杨绛在电视连续剧《围城》片头上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小说中也多次点明了”围城“的含义。 它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是“围城”,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存在着永恒的困惑和困境。作家在围城中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

钱钟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看完 此书非常具有人生反思觉醒之意义。

(仕女/竹根雕)

结语: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