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不在乎 -- 认识和克服“自我意识过剩”(self-conscious)! - 飞外
发布时间: 2023-07-06

(每个人都有过那样的阶段: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当女儿开始有这种表现的时候,我便想起自己小时候亦曾受此困扰。人生路上遇到的每一个困惑,我都喜欢研究一番,然后才能真正跨越它。。。)

一、缘起

初秋的天气正适宜,不冷不热。接女儿放学,我俩悠闲的走在红红黄黄的小路上。我照常的边走边听歌,旋律和心情同步的时候,我会跟着哼唱,唱到共鸣处,偶尔还会放开喉咙直抒胸意。其实,就我这副小嗓子,再怎么放开喉咙都没多大动静。正当我仰望蓝天,整个人陶醉在歌中意境的时候,松子粗暴的打断我:“妈妈,嘘—— 别唱了,有人在后面,会听到的!” 我说听就听呗,又不怕人。松子拿我没办法,只能心虚的频频回头张望,观察人家离我们还有多远,是不是听见,是不是露出遇到怪物的表情。。。

为人母的责任感就在此时突然膨胀,这正是教育她的好时机呀:人活着,不能过于在意他人的眼光,又没干啥出格的事儿。于是,便有了下面这篇文章。

相比于学习成绩,我一向更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她体质上下功夫的日子已经结束,只要十来岁的时候把营养跟上就好。现在这个年龄则进入到心理健康和心态培养的关键期。虽然情商和智商一样,受先天影响很大,但并不是不能培养的。我始终认为,在基本生存物质得以保障的当今,情商和心态,才是一个人是否活得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二、“自我意识过剩”的概念

在路上,我跟她讨论了一个英文单词:self-conscious,意思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也可以翻译成“自我意识过剩”。

自我意识过剩:是一种心理学概念,指对自我存在过分放大,过于在意自己呈现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因而产生不自在、不自然、难为情、扭捏、害羞等心理状态。说句大白话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这与“以自我为中心”还不太一样。

松子说她就是个self-conscious的人。比如上次,她被蜜蜂蜇了脸,小半边脸都红肿了,临到学校前,她拼命试图用头发遮盖。有一次她腿摔破皮,我给涂了云南白药,临进校门前,她反复观察那层药粉看起来会不会怪异,还问我可不可以上厕所用水给擦掉……

我知道,内向的孩子对外界比较敏感,她会更在意别人的目光,很正常。其实,这样的人折磨的是自己,往往对社会和大众无害,甚至有益。他们会更加严格的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不做出格的事,更不要提违法乱纪之类了。

我说: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self-conscious的阶段。特别是十几岁青少年时期。妈妈那么大的时候就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很怕自己与众不同,希望扎在人堆里谁也看不见。小时候因为马虎,有一次把衣服前后穿反了,自己发现的那一瞬间,简直囧死了。自此就落下病,总怀疑自己哪里没穿对,出门前恨不得把镜子照穿,倒不全是为了漂亮,而是怕哪里不妥叫人笑话。是不是裙子不小心掖短裤里了?感冒怕冷穿那么臃肿太奇怪了吧?。。。唉呀,每天为这事儿不知耗多少神。”

松子赶紧问:那你是怎么变好的?

我说:

“慢慢长大了,对世界的认知开阔了,也知道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信心增加了,就不再那么过度在乎别人的看法了。觉得年纪越大,就越能活得自在而随心。”

回家之后,我翻了相关资料,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再次发扬乐于分享的无私精神,花时间把零碎的信息集中整合,条理化的呈现出来,希望更多有此困扰的大人和孩子,有所启发。

三、“自我觉知”和“自我意识过剩”的区别

首先,要注意区分“自我觉知”(self-aware)和“自我意识过剩”(self-conscious),它们是看起来相似、却有所不同的两个概念。

self-aware:是“有自我觉知的”。说一个人self-aware,就是说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道自己的想法,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相对来说,self-aware是有正面积极意义的。人是需要有自我觉知的,它是进一步成长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向着自己希望的样子成长。

self-conscious:则强调一个人对别人的观点和评价过于敏感。因而畏手畏脚、害羞、难为情,害怕出错,担心自己的言行表现受到别人的差评。因为自我意识过度,甚至对别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很敏感,耿耿于怀,甚至在内心感到痛苦。这是相对负面的心理状态。需要克服和调整。

细分的话,self-conscious还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自我意识(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高的人,倾向于关注和探明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情感、意识等。另一种是公众自我意识(public self-consciousness)高的人,倾向于把自己看作一个社会体,过度在意别人或公众对自己的印象。我们探讨的主要是后者。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自我意识不要过度,但也不能走极端。完全不在乎别人、特别是大众的看法,往往也是自负、狂妄自大、过于自我的表现。这种本文暂不讨论。

四、摆脱自我意识过剩的方法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我意识过剩的情况。比如刚到一个新环境工作、当众做一件自己很不擅长的事情、第一次公开演讲等等。

不管这种状态偶尔发生,还是需要纠正的常态,我们都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慢慢摆脱它的困扰。我归纳方法如下:

1、区分善意和非善意的评论。对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提出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放在心上,聆听、分析并改进自己。对那些因不平衡、嫉妒和抗拒等心怀恶意的人,学会听而不闻,不让他们的话在自己心里停留。要知道,有的人是习惯性的戴着挑剔、批判、挑战的眼镜看这个世界,问题出在他们身上,而不是你,无需为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其实那样的人自己活得一点儿都不快乐,成天接收和感应的都是负面信息,就算幸福来敲门,都能被他吓跑了。

2、换位思考。要意识到,其实,别人根本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细致的关注你。你感觉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你评价着你,那不是事实。想想你自己有没有对别人的小事投入那么多的关注呢?你会因为别人有一些小缺陷、小怪异就全盘否定人家吗?如果你不会这样去想周围的人,那么,为什么认为别人会这样去想你呢?提醒自己:你才是对自己最挑剔的人。

3、不要养成总是取悦别人的思维习惯。有的人过于在意自己,其实是源自内心对赞美和肯定的渴望。要知道,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赞美。不排除有些人,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忽视,或者教育环境过度严苛,极少受到良性鼓励和肯定。因而形成一种压抑自我、苛责自我,来讨好他人,希望获得他人认可和肯定的人格倾向。这种情况和下一条“增强自信”息息相关。

4、增强自信。自信并不都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大家谁也不比谁更完美。从别人的评头论足中解脱出来,无需让别人定义自己。生命是你自己的,生活是你自己的,而不是他们的。“我就是我,世上独一无二的、不依附于任何外物而存在的独特个体。”远离那些喜欢消极打击你的人,多和积极乐观的人接触。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曾经,我看到谁谁永远是那么时尚美丽、光彩照人。不由自主的对比自己一身松散随意的穿着和发型,就产生一种相形见绌的自卑。这时候,我跳出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外人一样观察自己此时的内心感受。于是,我体察到了自己正做着一场不公平的比较,而且它毫无意义。意识到这是一股消极的情绪。它来了,我就让它穿过内心,而不做停留。
我学着告诉自己:
“你觉得人家看起来那么靓丽,但你忽视了他们的付出,他们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用在化妆和修饰上,而你是不愿意在这件事上付出那么多的,如果让你每天对外表如此一丝不苟,你过不了几天就会疯掉。况且,你的家人朋友也都喜欢这样自然的你,你自己也享受这种轻松惬意的生活状态。自然而不造作,恰恰就是你的特色啊,干嘛要和别人瞎比较呢。”

5、避免反应过度、学会自嘲。发生了让你尴尬或丢人的事情时,不要表现得反应过度,那样的夸大会更引起别人的关注和重视。自己表现得无所谓,自嘲一下,一笑而过,别人便也不会放在心上。

如果真的有人当众提及那些让你感到自卑的缺陷时,自嘲是很好的化解方法。自嘲不等于自我贬低,(桃花仙人是谁?唐寅,《桃花庵歌》是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而是以一种自谦的的方式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你自己是接纳和拥抱着这不完美的。倘若对方语言非常刻薄过分的话,可以平静的告诉他们:“你没有资格这样评价我。”

尽量不要为此大动干戈,你显得越生气,就说明你越在意。

真正自信的人,不会因为别人失实的指责而那么难受。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在听到不同声音的时候,内心不会多么焦虑,而是会理性的分析判断重新衡量,有益的吸取,无益的直接无视。

好,又一篇说明文。完全与风花雪月无关,也不能感人至深,但或许能让大家在自我认知的道路上前进得更快一点儿。

年龄越大,我便越深刻的意识到:人的成长,永无止境。内在的修行,是我们毕生不可懈怠的功课。

我愿和大家一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