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篇科普文章?什么叫科普文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十篇科普文章

1,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
2、人体通过哈欠的深呼吸运动使血液中增加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人精力更加充沛。人困乏的时候往往是哈欠不断,以提醒人体,表示大脑已经疲劳,需要睡眠休息。
3、人一生大约能喝八十吨水。

注释:如果一个人活到60岁,他一生饮水约43500公斤水,即每天按喝2升(公斤)水计算,60*365天*2公斤=43800公斤,减去婴幼儿时期约300公斤。 不用算道活到60岁,应该是和喝80吨水
4、天空中最亮的星是大犬座里的天狼星,星等为-1.46等,距地球8.7光年.
5、想必每个人都有抠鼻孔的习惯。调查表明,90%的人每天会数次将手指伸进鼻孔。研究称,挖鼻孔可能会将危险的细菌引入鼻孔,如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
6、朝霞和晚霞是天空最美的颜色。它的形成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
7、在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总是闪电连连,就连科学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但这似乎是气流结合当地地形导致的雷电产生。
8、 古时候曾经有巨大的蜻蜓。巨脉蜻蜓 约在3亿年前出现,大概和海鸥一样大,双翅展开约有 65 公分长。
9、龙虾因为会蜕皮、被吃掉或被伤害死亡、他们能活到70岁而不先显老, 如果这3项不发生,他还能继续永久的活下去。
10、“小白兔,白又白,蹦蹦跳跳真可爱”。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用后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数是雄兔,这是它向雌兔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什么叫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就是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使之为读者所能理解的文章。科普文章往往有着宏观叙事的风格,即以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为基础,告知读者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

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扩展资料:

科普作品的特点及要求: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科学必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

(二)思想性 

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三)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

(四)艺术性 

是由通俗性派生的一个特点,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 创作过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一般认为,专业人员拥有的信息相对更加充分,更加符合科学精神,其传播的科学理论和知识相对而言比普通作者或大众更加经得起考验和推敲。因此,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作者在读者心目中的份量、权威性也是普通作者所不能比拟的。

这类作者构成医学科普期刊作者的主要来源。在该专业领域受到多数同行认可、获得一定社会职务(如专业委员会的常委、主任委员等)、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其撰写的稿件或接受采访的采写稿更容易受到读者欢迎和信任。同时,这些专家撰稿或接受采访的稿件对于提高医学科普期刊在医务人员的影响力和撰写科普稿件的号召力具有重要作用。

物理科普文章

物理科普文章

物理科普文章,在物理中存在着很多奇妙的现象,这些现象让很多人对于物理产生了好感,有不少文章是描写物理的。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物理科普文章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科普文章1

1、所以世界是确定的,但世界的确定性不是你能把我的。这就是确定的不确定性真理!——灵遁者《变化》

2、惯性大小其实和距离没有关系。因为这是一种性质,处于引力场中的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你对于地球的惯性是多大,那么对于其他星球而言也是多大。——灵遁者《变化》

3、你想证明的东西,永远必须在你要证明的东西之外去证明。

4、物体为什么不能超越光速的原因是,光速是一种“束缚态”。物体无法以自身能力对抗整个宇宙能量,所以不能超越光速。——灵遁者《变化》

5、一切具有运动性质的物质,都是具有波动性质的。

6、我们的宇宙一定有知识所达不到的地方,但想象力可以。

7、物质和空间其实是一体的东西。

8、你一定要相信,时间时刻存在!

9、时间是物质在引力场中的位置以及运动速度的应变度量。它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

10、质量是物质在相对时空中的一种物理属性。物体所蕴含能量的多少是物质质量的量度。

11、一生很短,我们亿万人的时间加起来,也不是很长。但我们不是和时间赛跑。我们每个人都是和自己赛跑。和光速赛跑。

物理科普文章2

雨的形成

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就是由它们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小水滴和小冰晶在云内是怎样增长变大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的。因此,在水云里,云滴要增大到雨滴的大小,首先需要云很厚,云滴浓密,含水量多,这样,它才能继续凝结增长;其次,在水云内还需要存在较强的垂直运动,这样才能增加多次碰撞并合的机会。而在比较薄的和比较稳定的水云中,云滴没有足够的凝结和并合增长的机会,只能引起多云、阴天,不大会下雨。 在各种不同的云内,其云滴大小的分布是各不相同的,造成云滴大小不均的原因就是周围空气中水汽的转移以及云滴的蒸发。使云滴增长的因素是凝结过程和碰撞并和过程,在只有凝结作用的情况下,云滴的大小是均匀的,但由于水汽的补充,使某些云滴有所增长,再加上并和作用的结果,就使较大的云滴继续增长变大成为雨滴。雨滴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下降,当有上升气流时,就会有一个向上的力加在雨滴上,使其下降的速度变慢,并且一些小雨滴还可能被带上去。只有当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下降到地面,形成降雨。

雪的形成

我们都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雪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