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理解郑愁予笔下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山西在历史上真的出了很多名人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你是怎么理解郑愁予笔下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野狐试答

题主好。鉴赏诗歌,应该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理解“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就要从整个诗歌来理解。

一 郑愁予和他的《错误》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的开落
东风不吹,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首诗是郑愁予1954年所作,诗歌有两个糅合在一起的背景,一个是自己的童年,一个是中国历史上的闺怨诗。郑愁予小学时抗战爆发,父亲到湖北参战,自己和母亲在江南辗转逃难,从此,这种辗转漂泊一直持续到了台湾,母亲的苦况给郑愁予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逃难中母亲开始教给他诗歌,后来,郑愁予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很深的造诣,我想他对闺怨诗会有着更为深刻的感知和理解,这根植于他对母亲的理解。两个背景,既有现实的一面,又有历史的一面,一实一虚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使得这首诗既美丽哀伤,又沉重深刻。

二 东风不吹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的开落。”“江南”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意象,它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上无以数计闺怨的地域,也承载着自己母亲战时的牵挂思念。“我”有着郑愁予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历史长河中因为兵役、徭役、游学、经商等原因漂泊在外的游子。美丽如莲花一般的闺中女子,在一年一年的守候和期盼中老去,如同莲花的开落。一个“等”字是多么的沉重又漫长,从“首如飞蓬”的诗经女子到“涉江采芙蓉”的乐府女子;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唐诗女子到“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的宋词女子;从“瘦影自临春水照”“泪与残红落”的明清女子到自己的母亲。

“东风不吹,三月的柳絮不飞。”三月草长莺飞,杂花生树,这是江南最美的季节,可“纵是有良辰好景,更与何人说?”这个美丽的季节,不属于闺中等待的女子,属于她的只是寂寞的黄昏,她的心如同关闭的城,紧掩的窗,春风吹不进去,柳絮也飞不进去,美丽与她无关,忧伤、思念、等待占据着她的内心。

题主的问题到此应该解答清楚了,但诗歌还没有完,为何以错误为题?为何我的马蹄声又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三 美丽的错误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对于闺中寂寞里苦苦等待的女子,门外的马蹄声,窗前的脚步声都会让她忽生惊喜,但那不是自己等待的归人,只是过客的马蹄声、脚步声。虽然是一个错误的惊喜,但又是一个多么让人激动的美丽的错误,这种美丽是瞬间的欢喜,随后是更为深重的伤感。这里有着闺中女子生活的写实,也有着作者的怜惜于遗憾。

诗歌以“错误”为题自然包含着作者内心的这种怜惜与遗憾,但更多的是对历史和现实中闺怨现象的责怨,闺怨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郑愁予要替历史上闺中寂寞哀伤的女子鸣不平,替自己母亲往日苦痛的生活鸣不平。

总结

郑愁予的《错误》是美丽而又哀伤的,是悠远而又沉重的,它有现实的体验,更有历史的觉悟,情韵优美,是一首有着厚重历史的现代版的闺怨诗。

山西在历史上真的出了很多名人吗

山西是一块热土地,走出了无数名人。我曾经介绍过华国锋、徐向前、彭真、薄一波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借此题目再介绍几位革命前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先辈精神。

△傅作义,1895—1974,山西省万荣县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抗日名将。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历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师长,参加了北伐。在抗日战争中,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发起丁百灵庙战役并肃清了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日军西侵绥远的阴谋。1949年率部投诚,对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新中国成立后,任水利部部长。

△程子华(1905-1991),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人,历任红军团长、师长,红二十五军政委,与徐海东等率红二十五军长征,最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会师,组成红十五军团,任军团政委。抗战中,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领导了敌后抗日工作。解放战争中,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指挥了隆化战役,解放了热河全省,参加了辽沈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西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民政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赵尔陆(1905-1967)山西忻州崞县(今原平市)解村乡北三泉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长征、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作战、雁北战役,参与指挥解放华北的多次战役,参与平津战役的策划和指挥,参与指挥广西战役,参与指挥湘、桂、粤的剿匪作战,参与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二、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等职。

还有董其武上将(1899-1989),山西运城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人。常乾坤中将(1904-1973),山西运城垣曲县王茅镇下毫村人。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姜子牙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谢邀。

历史上不但确有姜子牙其人,而且他还是一位商未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被两代帝王(周文王、武王)奉为帝师。他是周朝的开国元勋,齐国的建立者,是功标青史之历史巨人。

一、生平简介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望、子牙(俗称姜太公)。东吕乡东吕人(今山东日照东),其祖先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吕,以封地为姓,故又称吕尚。

武王伐纣时任統兵的师,被尊为师尚父。《史记•周本纪》:“(周)武王即位后,以太公望为太师…” 。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会战中,《史记•周本纪》:“武王派太公望和百夫长向纣的军队挑战…” 。歼敌立功。(赵文博《中国通史》):“吕尚在灭商中起了重大作用”。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授予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地位在各封国之上。

世称其多奇谋,有经天纬地之才。相传他曾作兵书《六韬》、《阴符铃录》。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72年)卒。

二、丑小鸭变成金凤凰

(1)半生寒微

姜尚始祖四岳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但到姜尚时已家道中落,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其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又到孟津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坚持不懈刻苦学习、专研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咸鱼翻身,为国效力。

(2)愿者上钩

姜尚到了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其时获悉姬昌(周文王)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揽天下贤士,便毅然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