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一生简历(段祺瑞是好人还是坏人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段祺瑞是好人还是坏人

段祺瑞发迹于军旅,不同于一般政客,他于共和有功,但也制造过骇人的“三一八”惨案,对于他的评价,应该是毁誉参半的,他晚年保持晚节,多次拒绝日本人,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气节,也算是为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吧,至于他好与坏,就留在以后在定论吧!

段祺瑞:去世前留下著名遗嘱,身后有多凄凉

段祺瑞,是我国军阀混战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22岁便以最优等成绩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炮科,为日后军阀混战之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23岁的段祺瑞又获得了到德国留学的机会,34岁便成为袁世凯的左膀右臂,正式步入政治争夺之战。在38岁时,他又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后又在“西原借款、三造共和、收复外蒙“等事件中尽显个人的政治、军事才能。

后61岁的段祺瑞历经临时执政被驱逐下台一事,便一心向佛,多次严词拒绝与日本人往来,72岁因病逝世前他又写下“八勿遗嘱“,却因时局动荡而“死无葬身之地“,家业也终被付之一炬,令人深感凄凉!

临终留著名遗嘱

段祺瑞生于时局动荡的民国时期,他一生的人生经历都与军事和政治密不可分,却奈何时局动荡、人心不一,内有各路军阀混战,外有列强虎视眈眈。

在段祺瑞自己看来,他还未实现自己的抱负,却已经被政治斗争的漩涡所吞噬,时逢临时执政又惨遭下台,故唯有将希望寄托于后世。于是,他在临终之前为世人留下了著名的“八勿遗嘱“,并将对后世的告诫和期许都写进了遗嘱之中。

一勿: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首先,段祺瑞是想告知世人不要为他这一生以及现在所写遗嘱中的政治观点轻易与人发生争执;其次,他或是想告诉世人政争于国于己并无益处。

二勿: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段祺瑞早在光绪年间就已参与军事、政治,并亲眼目睹清政府的空谈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深知实践的重要性,或因此而有感而发。

三勿: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段祺瑞长于光绪年间,或因早年亲见、亲闻清政府的奢靡之风,深感财政危机的困境,更是一生践行“廉洁“二字,也期望后世能够明了其中利害。

四勿: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生于军阀混战年代的段祺瑞早已听惯了过激言论,也看惯了因听信过激言论而一再失利动摇邦本的清政府的结局,因此他深感勿信过激言行的重要性。

五勿: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说的便是处理外交事宜的官员要谨记巩固国防。段祺瑞曾在北洋军政司任职,加之当时我国多次割地赔款,或是这一点让他深感外交和国防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重要性。

六勿: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说的便是开展教育工作要注重对国粹的保留。在民国时期外国侵略者在我国开办多所学校,便是希望在思想上奴役中国国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便是保存国粹。

七勿: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数。家可以看作是“小国“,一个民族传承千年的礼节当然不可弃之不用,否则又与列强入侵时造成的“思想奴役“有何区别?而看惯了西化思潮的段祺瑞或正是此意。

八勿: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少年留学德国的段祺瑞深知求学之路不易,须克服多方诱惑,而想要学有所成便不能懈怠,不能贪图一时玩乐忘了求学的初心。

由国至家、由表及里,以上“八勿“便是段祺瑞对后世的期许,以及对国家复兴的期望。

逝世后“死无葬身之地“

留下闻名于世的“八勿遗嘱“之后,年过古稀的段祺瑞于1936年11月1日因突发胃病而逝世。段祺瑞逝世之后,其家人决定将其遗体带回北京进行安葬。

据说,原本段祺瑞的墓地地址早已选定,但其长子并不满意墓地的选址,因而想要再行挑选更为适合的墓地,于是便决定将遗体暂时安放在北京西山的卧佛寺,等找到合适墓地时再进行安葬。而这一决定,也为段祺瑞的“死无葬身之地“埋下伏笔。

此举本来是好意,但却没想到1937年7月抗战突然爆发,北京的局势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为了段祺瑞的遗体不被侵扰,于是其家人临时决定将遗体暂时安葬于当时北平西郊的白石桥附近,待日后再行处理迁移墓地一事。

可这一等却等了十多年的时间,直到1949年1月北平解放的时候,段祺瑞的家人才有机会重新将其墓地迁到北郊的清河镇。又历经十四年之久,才将墓地移到了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并请章士钊先生为段祺瑞题写墓碑。

历经多次辗转,至此段祺瑞才有了最后的安息之地,而世人也对这一段辗转往事深感叹息。后世人用“死无葬身之地“六个字来形容段祺瑞墓地辗转迁移的经历,表面看似夸张,但实则又有贴切之处。

家业被付之一炬

对于上述段祺瑞逝世之后,其墓地多次迁移、“死无葬身之地“的经历已令世人叹息不已,而其逝世之后家业又被付之一炬的旧事则更让人感叹战乱年代世事凄凉。

不得不说的是,段祺瑞虽然是政界要员,但他却不喜奢侈,早年身居要职时多有人赠送房产、金银珠宝,却都一一被他拒绝,至晚年逝世前夕仍要求丧葬事宜从简,而他的“家业“也只有唯一一处系他人所赠的公馆,却终毁于日本侵略者所纵大火之中。

段祺瑞逝世后不到一年,抗战突然爆发,段家在政界的影响力早已随段祺瑞的离世逐渐下降,又因其家人忙于丧葬事宜无暇管理此公馆,加之日本侵略者势头正盛又与段祺瑞因“西原借款“事件有仇,因而日本人便打起了此处公馆的主意。

日本人占领北平之后,为了泄愤和报复,便将段祺瑞生前的唯一处家业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而公馆中其他值钱的家具、摆件等也被一一卖掉。至此,段祺瑞的唯一一处家业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手中。

小结

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年代,段祺瑞一生追寻国家复兴之路,更是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八勿遗嘱“,于国于家、于官于民都大有裨益。

戎马一生、叱咤风云便是段祺瑞生前的真实写照,可谁又会想到逝世后的段祺瑞会历经“死无葬身之地“、墓地多次辗转迁移、唯一一处家业被日本人付之一炬等难安九泉之事,令人多有凄凉之感,却也惜和平来之不易。

段祺瑞执政是在那一年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他们在日美为控制中国展开争夺的情况下,矛盾日益激化。段祺瑞依靠曹汝霖等亲日派官僚,急欲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积极主张对德、奥宣战。但是参战问题遭到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皖系便煽动十余省区的军阀通电“独立”,发兵进逼北京。7月,张勋乘机拥清废帝溥仪复辟(见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在全国人民声援下,迅速打败张勋,重新控制政权。直系首领冯国璋虽接任北京政府总统,但无实权。北京政府宣布:民国法统中断,再造共和,决定另组国会、重议宪法。皖系不惜出卖国家利权,向日本大借外债,其中仅西原龟三经办的八笔借款就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他们乘机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实力,鼓吹以武力统一全国。1917年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势力。与军事进攻的同时,他们搜罗政客,组织安福俱乐部,指使地方军阀操纵选举,改选议员,孤立、排挤资产阶级温和派。1918年秋,组成以安福系议员占绝对多数的新国会,史称安福国会。皖系又利用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取代冯国璋任总统,压制直系,以便实行一系专制。 皖系武力统一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也为直系将领所反对。直皖军阀的权力争夺日益加剧。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奉军击败。段祺瑞下野、皖系重要头目被通缉,安福国会解散,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皖系军阀逐步被消灭。1924年11月,段祺瑞受国民军、奉系、直系余部推举,任“临时执政”,但他已不是作为皖系首领执政,而只是各派军阀争夺权力的缓冲人物。

段祺瑞在民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段祺瑞(1865-19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