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隔条坳,不同道,隔条江,不同腔”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什么为诗词中的弧平、坳句与坳救请举例说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农村老话说“隔条坳,不同道,隔条江,不同腔”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先说下“坳”,读“ao”四声,指山间的平地(山或丘陵间的较低处,多为穿过山岭的通道)

这句话我理解的意思是,即使隔了一条山坳,虽然很近但住在山坳两边的人走的路不同。即使隔了一条江,但住在江两边的人的音腔,方言不同。

可以理解为虽然大家住的近,但文化差异不同。

应该还有更深的含义我没领会出来,应该是关于人性方面的

什么为诗词中的弧平、坳句与坳救请举例说明

你好,我是秋风学诗,根据老师所讲和查阅资料,回答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孤平?

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格律诗中,一平被两仄所夹,称为孤平。

如:唐·栖蟾《牧童》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第六句“月明抚掌归”就犯孤平,仄平仄仄平。

二、什么是坳句?

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

《牧童》是五言律诗,它的平仄格律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第六句“月明抚掌归“为“仄平仄仄平”,不合“平平仄仄平”的格律要求,出现坳句。

三、什么是坳救?

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作“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孤平自救的方式是五言第三字和七言第五字改平声。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显然“月明抚掌归”中的“抚“是仄声,没有救孤平。

救孤平的方式是,仄平【平】仄平。第三个字改平声,例如“月明携酒归”就是孤平自救。

对句相救的方式是在五言诗中,如果在出句中将“仄仄平平仄“用为“仄仄仄平仄“,就应将对句从“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于是该联变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例如,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上句“竟“字拗,下句“空“字救。

在七言诗中,如果在出句中将“平平仄仄平平仄“用为“平平仄仄仄平仄“,就应将对句从“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平平平仄平“。于是该联变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例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上句“自“字拗,下句“空“字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