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继位到底有没有诈?刘邦手下大将纪信结局如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雍正皇帝的继位到底有没有诈

快三百年了,还在纠缠“雍正皇帝”登基一事,是否合法雍正皇帝也登基做了十三年皇帝。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于畅春园驾崩,这年是公元1722年的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这就是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在北京紫禁城。

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于众阿哥中脱颖而出。

雍正帝推行新政留下骂名

在康熙皇帝执政期间,特别是康熙朝的后期,由于过早的确立太子胤礽的失误,加上儿子众多,他们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对储君奢望。

其中的“九王夺嫡”被传的神乎其神且又是兄弟之间的较量,所以;无论是哪一位皇子登基做皇帝都会有话题流传,特别是“雍正皇帝”的登基伊始,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有一些旧的制度被推翻,这就触动了贵族利益,遭到排斥。

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

大刀阔斧的在“河南、江苏”等地的士绅一体当差,摊丁入亩等,极大的损害并得罪了贵族资本及清流的利益,但雍正皇帝还是坚持下去。

对雍正帝合法性质疑原因

争夺皇帝位置本身就是就是一场残酷的斗争,无论哪一位登基都会遭到质疑,何况雍正帝得罪的是他的亲兄弟,反对派的失败,必然大造舆论来诋毁胜出的皇帝。

雍正帝为了打击“朋党”,禁锢了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塘及十阿哥、十四阿哥胤禵,在遣散他们的家人的时候,几百号人一路上的造谣生事给雍正帝的继皇帝位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留下了杀兄屠弟的骂名。

由此引发了湖南人“曾静”策反案,通过曾静又牵连出山东的“吕留良”,此刻:文字狱兴起,这一事件使文人墨客参与其中,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描写了雍正皇帝不但杀兄屠弟,还每天沉吟在酒色当中,养着“血滴子”以滥杀无辜,越传越玄乎。

雍正帝继位的合法性依据

说法不一的主要焦点在“雍正帝”与他的同母兄弟十四阿哥胤禵的身上展开,一部分人认为康熙帝的遗诏是写的传位十四阿好胤禵,是雍正帝与隆科多合谋纂改了遗诏,那那个“十”改成“于”字,从而变成了传位“于四阿哥”,但是被推翻了!

近期又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在现存于辽宁省历史档案馆有一份康熙遗诏,经过鉴定是雍正皇帝登基后现拟就的遗诏,并颁布天下的,并非康熙真迹,所以康熙帝的遗诏就不能佐证,更不能说明问题。

只能说:谁登基谁是正统

辽宁历史博物馆的康熙帝遗诏被认为是在雍正皇帝登基以后现拟的遗诏,言外之意就是雍正皇帝授意其手下造的假遗诏,因为康熙帝驾崩的突然,没有遗诏,那怎么办?

那么有办法:继位者有传统理论对继位者进行合理解释,那就是在先皇没有倾向于哪一位皇子,或者没有指定宣诏大臣的情况下,无论哪一位皇子继位都是合法的。

就是说:四阿哥胤禛在这场夺嫡的过程中无论采取哪一种手段登基都是合法的,包括其他皇子在内。

这就说通了,另外还有一点:如果是康熙留下一份遗诏,必然会把遗诏“传位于四阿哥”要写成“传位于皇四阿哥胤禛”,这个于字必然是大写的“於”,或者在四阿哥的前面加一个“皇”字,这样就形成了这样一份遗诏“传位於皇四阿哥胤禛”,还要满汉合璧才符合道理,不知是否合理。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一起看古史!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刘邦手下大将纪信结局如何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几乎屡战屡败,尽管如此,总有一些忠义烈士跟随刘邦的左右。在鸿门宴上有人挺身而出为刘邦保驾护航,掩护刘邦逃走。荥阳之战,刘邦被项羽层层包围,汉军外有强敌,内无粮草,荥阳危在旦夕,刘邦生死难料。紧要关头却有人挺身而出,舍命救主,刘邦才从项羽的眼皮子下溜走。今天笔者谈谈刘邦手下一位大将,他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刘邦的安危,刘邦没有他早就被项羽杀了。

一、纪信鸿门护主

秦朝末年,楚怀王派出两支军队灭秦,一支由刘邦率领西征,一支由项羽率领北上消灭秦国主力军,并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项羽居然用5万军队歼灭秦将章邯20万大军,正当项羽踌躇满志的率军西进之时,却在函谷关被阻,项羽打听原来是刘邦的军队,一气之下破关而入驻扎在鸿门,计划第二天讨伐刘邦。

在生死存亡之际,幸亏张良的好友项伯通风报信,刘邦知道后,拉拢项伯,提出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让刘邦第二天亲自到鸿门去向项羽道歉。第二天刘邦来到鸿门非常谦卑地向项羽说明情况,并且向项羽俯首称臣,项羽是位军事天才,并不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被刘邦一忽悠反而觉得是自己的不是。

项羽为表歉意,设宴款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手下谋士范增看出刘邦并非真心俯首称臣,是位野心勃勃的野心家,于是范增派项庄借舞剑之名杀刘邦,幸亏项伯挺身而出,才化险为夷。刘邦觉得项营杀气腾腾,于是以上厕所为由趁机溜走,在危难关头,纪信和樊哙、陈平、靳强掩护刘邦逃走,回到霸上。

在护送刘邦回到霸上的几位随从之中,樊哙、陈平、靳强都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唯独纪信在刘邦称帝之前就被他人所杀,纪信的死和刘邦有关,可以说没有纪信的舍生取义,刘邦就没有办法成就霸业。

二、荥阳之战纪信救主,被活活烧死

项羽分封18路诸侯王,将刘邦分在偏远的巴蜀之地,按照先前楚怀王的约定,刘邦应为关中王,没想到被项羽赶出关中,刘邦非常气愤。汉二年(公元前205),刘邦趁项羽在齐地平叛,联合诸侯率领56万联军攻占西楚彭城。并且在彭城的北面和东面做了重点防护,让刘邦意想不到的是项羽绕过彭城北边和东边,从西边的萧县突袭刘邦,斩杀刘邦联军十几万,刘邦惨败退守荥阳。荥阳的北面有个大粮仓,刘邦下令修建甬道运输粮草,刘邦才勉强支撑下来。但仅过了五个月刘邦粮道被项羽捣毁,刘邦此时的处境是外有围兵,内无军粮。

无奈之下,刘邦提出议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项羽居然答应了,但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不答应,他认为此时是歼灭刘邦的最佳时机,错过了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项羽听取范增的建议拒绝议和,对荥阳猛攻,刘邦快要支撑不住了。

范增和钟离昧是项羽最信任的人,范增是文臣,钟离昧是武将。在这紧要关头刘邦采取陈平的反间计,散布谣言:“钟离昧功绩显赫,项羽却没赐封一块地,于是钟离昧想叛楚归汉,与刘邦联手灭楚。”项羽听闻后,钟离昧很快便失信于项羽。

陈平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范增,当项羽的使者来到刘邦营中,陈平先准备一桌非常丰盛的酒宴接待楚使,并故意对范增嘘寒问暖,使者说他是项王派过来的使者,陈平一听立刻将丰盛的酒宴撤走,摆上牲畜吃的食物,而且陈平态度很恶劣的挥袖而去。(以恶食待项王使者。——《史记·项羽本纪》)

其实陈平的反间计很拙劣,并不高明,很容易识破。当楚使回到项营以后,将实情告知项羽,项羽居然相信了,便开始怀疑范增,渐渐夺走范增的权力,范增察觉到项羽不信任自己,便辞去官职,要求回乡养老。范增临走时,对项羽说了两句很重要的话:“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意思就是说天下大事已定,项王你好自为之吧。

范增走后,项羽继续猛攻荥阳,荥阳快要失守,刘邦心急如焚。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刘邦手下大将纪信挺身而出,他告诉刘邦,现在只能逃,没有别的退路,纪信提议由自己装扮成刘邦的样子向项羽诈降,刘邦趁机逃走。

刘邦同意后,命人拟好降书送给项羽,第二天纪信装扮成刘邦的模样领着两千名妇女在东门向项羽投降,楚军看见刘邦投降,纷纷从四面八方跑来看热闹,看看汉王刘邦是怎么投降的,并且人人高呼万岁。刘邦趁楚军集聚在东门,便从西门逃跑。

纪信骗得过楚军骗不过项羽啊,刘邦化成灰他也认识,当纪信被送到项羽面前,发现带头投降的不是刘邦,非常气愤。项羽便问纪信刘邦去哪儿了,纪信说:“汉王早就跑了”,项羽听后怒发冲冠对纪信严刑拷打,纪信也没有透露刘邦的去处。项羽越发的气愤,立即将纪信活活烧死。火刑让人痛不欲生,即便是纪信受尽酷刑也不愿透露刘邦的踪迹。

纪信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让人敬佩,刘邦能够拥有这样的忠臣,也没有白活一场。可是刘邦称帝以后,论功欣赏,定萧何为首功之臣,可他却忘记自己的救命恩人,纪信才是兴汉的首要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