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不结婚,同年需当心”有什么说法?夫妻同属相真不好
发布时间: 2023-07-11

在旧社会里我们时常听到“属相相克”的说法,无论是旧时的农村还是城镇,这种说法普遍流行。还有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谚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比如“从来白马怕青牛”,“蛇见猛虎如刀锉,猪遇猿猴似煎油”,“同日不结婚,同年需当心”等等。虽然科学社会发展至今,但有许多老一辈和少数的年轻人依旧深受其影响。尤其是婚姻大事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一直受到生肖文化的支配,其中以“属相生克”最为盛行。

在生肖文化中,“生”即是合的意思,遇之则吉,有主吉与次吉之分,还有三合与六合的说法。实际上这是将生肖与古老的五行生克和地支相结合的产物。三合即是明合,就是三个生肖最光明正大的吉配,天生就全方位相合。诸如默契、思想、三观、习惯、动作等等无一不合,名副其实的天作之合。三合的生肖之间通常相差四年,如申子辰、已酉丑等,对应的生肖就是猴鼠龙、蛇鸡牛,这三个属相之间搭配称为三合,旧时民间认为夫妻最好差4岁的说法便是由此而来。而六合则是暗合,亦指六组贵人。“克”往往最为让人在意,在生肖文化中,根据“克”的程度又分为相冲、相害、相刑。顾名思义,相冲就是彼此性格及观念不同,总吵架闹意见很难相处,但也仅限于此。而相害则是在相冲的基础上更加恶劣,常常言语诋毁讽刺互相伤害。相刑则更进一步,即动手打架等暴力行为。上文说的“蛇见猛虎如刀锉,猪遇猿猴似煎油”便源于此。

展开全文

“生肖”果真“相克”吗?

我们时因此而常将生肖文化视为封建糟粕,实际上生肖最初的产生并不是为八字生克服务。早在上古时期,古人就用动物、植物、日月星辰作为图腾来标记本氏族的名称或代号,而生肖作为动物纪年的标志也起源于此。我国古代的历法相对阿拉伯数字而言要复杂许多,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年月日大多需要推算,即便是今天也让人感到头大。古人便将动物与十二地支相结合,这样不仅生动形象好记,每个人从生日开始也多了一个有趣的标签即生肖属相。所以生肖的产生是用于历法的,也是科学的。那么为何发展至今却成了迷信的舞台?这与我们源远流长的五行生克文化密不可分。

今天我们已知世界万物的组成大抵有一百多种元素,不过上古时期的古人没有今天的科学技术,他们将万物的组成归纳为五种元素即我们熟知的金木水火土。并就此来解释万物的产生与渊源,生克也就因此产生。所谓“生”就是资生助长的意思,五种元素彼此都有“生我”、“我生”的关系。比如“水”,生我者金,我生者木,克我者土,我克者火。这里的生克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生长与制约的普遍现象,万物有生有克才得以维持平衡,这原本是古代最为朴素的辩证思想。然而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必然有正反两面,有唯物就有唯心,将五行生克与人事命运的兴衰及社会制度的更替相结合便是唯心主义的产物。在没有十二生肖之前,人们如是过,有了十二生肖之后,人们反而不如以前。看“八字”、论“属相”成了男婚女嫁、人际关系的又一道枷锁,无数的有情人抱憾终身,无数的热血女儿惨遭蹂躏,所谓“寡妇年”,“光棍年”、“无子年”,所谓“命硬”、“白虎星”、“克星”等等无稽之谈甚嚣尘上,使得本就民生维艰的古代又蒙上了一层阴霾。

如今科学文化如日中天,作为新时代的人儿,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自己的人生,再也不受生肖文化的支配,再也没有生辰八字的左右,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在文化普及的今天,合与不合,尤其是夫妻之间根本无需那些后人附会的生肖之说,稍微理性的人察言观色便能有所了然,孔子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才是最为科学的辨别之法,识己识人之后合与不合显而易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