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人写诗时的心情?拈意思相近的成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对古人写诗时的心情

韩驹:“学诗当如学参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来皆成章。”(《赠赵伯鱼》)

拈意思相近的成语

拈轻怕重: 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拈花一笑: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拈花惹草: 拈:捏;惹:招惹;草、花:比喻好。比喻到处留情
拈花微笑: 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拈断髭须: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拈毫弄管: 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
拈花弄柳: 。
拈花弄月: 指玩赏花月。
拈华摘艳:
拈花摘艳:
拈斤播两: 犹言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拈轻掇重: 轻的重的都要拿。指要干的活很多。
拈酸吃醋: 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
拈酸泼醋: 产生嫉妒情绪。多指在男女关系上。同“拈酸吃醋”。

信手拈出成语的出处

  【成语】:信手拈出

  【拼音】:xìn  shǒu  niān  chū

  【简拼】:xsnc

  【解释】: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出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出处】:宋·韩驹《赠赵伯鱼》:“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示例】:乾隆~一枝,取了签标看时,上头是一首诗。 二月河《乾隆皇帝》十七

   信手拈出 成语接龙

  【顺接】:出一头地 出丑当场 出丑扬疾 出丑放乖 出丑狼籍 出丑狼藉 出世离群 出世超凡

  【顺接】:爱如己出 按甲不出 班行秀出 悖入悖出 奔播四出 闭门不出 变态百出 不知所出

  【逆接】:半信不信 半疑半信 抱柱之信 背义负信 不令而信 不言而信 达诚申信 丹青之信

  【逆接】:信不由衷 信以为实 信以为本 信以为真 信使往来 信使往还 信及豚鱼 信受奉行

《赠赵伯鱼诗》的完整版翻译是什么

《赠赵伯鱼》

宋代-韩驹

昔君叩门如啄木,深衣青纯帽方屋。

谓是诸生延入门,坐定徐言出公族。

尔曹气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学参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翻译:

初到韩宅,赵如啄木般地扣门,可见这位后生小子想结识前辈高人的心情是多么急切与热烈。

赵伯鱼穿着深青色衣衫,是儒生打扮,而头戴的方屋帽又一派高古,深含隐逸之气。这让韩驹感到这个青年气度不凡。

赵伯鱼告诉韩驹,自己是由韩的学生介绍而来的;坐定后徐徐而言,韩才知道他出身王公贵族。

从衣着打扮与言谈举止上,赵伯鱼给韩驹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料定赵非泛泛之辈,胸中定然有不俗之气。

赵伯鱼不仅言语高雅,并且于荆州就就教于前辈诗人高荷、黄庭坚,诵起二贤的诗音声琅琅。

承上评价其后生可畏,年纪轻轻就得遇名家,然后自谦说,自己谈诗殊多但却简单粗略,未及肯綮。

赵伯鱼学诗路径是正确的。他以学诗与参禅相类比,说学诗当如学禅,在未通诗艺大道时就应转益多师,“遍参诸方”。

而一旦了悟之后,信手拈来皆成佳作,此时即是学诗功成之日。

《赠赵伯鱼》介绍:

《赠赵伯鱼》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韩驹的代表作品之一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

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赠赵伯鱼》是首酬答诗,题赠的对象是后学赵伯鱼,在这首诗里韩驹体现了他的诗歌主张,阐明他的学诗的方法,那就是“学诗如学禅”。

信手拈出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2895 成语 信手拈出 注音 ㄒㄧㄣˋ ㄕㄡˇ ㄋㄧㄢˊ ㄔㄨ 汉语拼音 xìn shǒu nián chū 释义 义参「信手拈来」。
见「信手拈来」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信手拈来」之典源,提供参考。
◎1《五灯会元.卷一四.大洪报恩禅师》上堂:「如斯话会,谁是知音?直饶向一句下,千眼顿开,端的有几个是迷逢达磨!诸人要识达磨祖师么?」乃举手作捏势,曰:「达磨鼻孔在少林手里,若放开去,也从教此土西天,说黄道黑,欺胡谩汉。
若不放过,不消一捏。
有人要与祖师作主,便请出来与少林相见,还有么?」良久,曰「果然。」
上堂,拈起拄杖曰:「昔日德山、临济1》,信手2》拈3》来,便能坐断十方4》,壁立千仞5》。
直得冰河焰起,枯木花芳。
诸人若也善能横担竖夯,遍问诸方;苟或不然,少林倒行此令去也。」
击禅床一下。
〔注解〕(1)德山临济:指德山宣鉴禅师及临济义玄禅师。
(2)信手:随手。
(3)拈:拈提。
即禅师法,举古例来开示的意思。
(4)十方:佛教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
泛指各处、各界。
(5)壁立千仞:形容岩壁矗立之势极高。
仞,音ㄖㄣˋ,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见「壁立千仞」。
◎2《五灯会元.卷一四.天宁齐琏禅师》长安天宁大用齐琏禅师,上堂:「清虚之理,佛祖同归。
毕竟无身,圣凡一体。
理则如是,满目森罗事作么生?纤尘绝际,渠侬有眼,岂在旁窥!官不容针,私通车马。
若到恁么田地,始可随机受用。
信手拈来,妙应无方。
当风玄路,直得金针锦缝,线脚不彰。
玉殿宝阶,珠帘未卷。
正当此时,且道是甚么人境界?古渡秋风寒飒飒,芦花红蓼满江湾。」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信手拈来」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在禅宗史上,德山宣鉴禅师善于用「棒」开释弟子,临济义玄禅师则是精于用「喝」的方式来启发,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亦合称为「德山临济」。
《五灯会元》卷一四记载,大洪报恩禅师在开释弟子,讲解佛法时,提到德山和临济禅师。
说这两位禅师说法时,随手引用各种古例来开示,禅理发挥便能涵括各角落,解说的高明有如耸立千仞的岩壁。
让受启发的弟子感觉有如在冰河中升起火燄,也有如本已干枯的树木重新开满了花朵。
后来「信手拈来」成为一句成语,除用于指随手引用材料,自如而不费力;亦用以比喻做事时,随手而为,毫不费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