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题和尚诘问(历史上有哪些热血诗篇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哪些热血诗篇

.

1.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温庭筠《侠客行 》

2.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3.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 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5. 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贺铸《六州歌头》

6.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7. 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底青。——郑燮《贺新郎》

8.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9.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0.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朱元璋《愤题和尚诘问》

11.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12. 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陈三立《晓抵九江作》

13.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戎昱《上湖南崔中丞》

14.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杜甫《遣怀》

15.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6.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17.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

18.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9.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0.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21.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鹤鸣》

22.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李颀《送陈章甫》

23.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刘克庄《一剪梅》

24. 一杖横担日月行,山崩海立问前程。任他霹雳眉边过,谈笑依然不转睛。——钱邦芑《祝发偈》

25.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来几个杀气重的诗

1、《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2、《侠客行》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译文: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

他们的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干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为人仗义行侠,事成之后,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

3、《愤题和尚诘问》明-朱元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前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顾哓哓问姓名。

译文:龙湾之战后,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陈友谅水军,次日黄昏时分微服私访至紫金山上的禅寺,主持看其煞气很重,便想解其煞气,与朱元璋讲禅论道,不料反被朱元璋教训,待第二天想打问其姓名,已是人去房空。

4、《献钱尚父》唐-贯休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译文:

富贵袭人而来人也没有办法,一个人奋发,他的成就是止不住的。满堂的花香熏醉了无数宾客,一把利剑横扫两折十四州。

战鼓和号角声冲入云霄使得天之气都变得寒冷,风浪席卷而来让天下好像入了秋。掌握这东南之地,作祥瑞天象的支柱,谁还羡慕旧时的万户侯呢。

5、《剑客》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译文: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6、《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7、《戏为六绝句·其二》唐-杜甫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你们虽喧腾一时,但死后都身名俱灭,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个人的作品却如江河长流,万古不废。

8、《正气歌》宋-文天祥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为什么朱元璋明明什么都没学,但表现的如此出色

说了你有可能不信,人家是有天命加身的人,不能以世俗的眼光看待之。哈哈哈!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罢了,当不得真,否则很容易疑神疑鬼,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好了!说回正题。

先从提问入手,破个题。前半句,“为什么朱元璋明明什么都没学”这个前提很有意思,耐人寻味。至于后半句,以“但表现的如此出色”发问,就更让人跃跃欲试了,在两相对比之下,竟勾起了一探究竟的心思。如此,那鄙人就姑且一试,请各位看官予以指教、斧正。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不仅打天下有一套,显得雄才大略,而且本人的文学素养也不差,还会吟诗作对。由此可知,朱元璋不可能是一个粗人,且大字不识的那一类人,至少后来就不是。或许,前期没参加起义军的时候,算一个没文化的人。毕竟,从他的出生经历就可见一斑,没有上私塾的条件,大多时间不是在放牛,就是在亡命天涯。可是,这些情况后来立马变了,盖因“客观形势、身边文人、个人发展”等重要因素的影响,朱元璋势必会有所改变,开始注重学习的积累。况且,朱元璋本身就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故以此勉励自己勤苦学习,那也是几乎可以肯定,并且见怪不怪的。

因而,朱元璋可能什么都学,但最擅长的莫过于权谋之术了。自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到定鼎天下建立大明王朝,这期间过去了十几年的时光。那朱元璋肯定是两手抓,一方面学习行军打仗、治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