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王国】掘奔龙——会挖洞的恐
发布时间: 2023-07-11

【恐龙王国】掘奔龙——会挖洞的恐龙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说到打洞,恐怕很难与巨大的恐龙联系在一起吧?不过真的就有恐龙会打洞。

在美国蒙大拿州东南部的布莱克利夫组(Blackleaf Formation)地层中,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直径70厘米的洞穴遗址,看样子是某种动物挖出来的。就在洞穴深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些恐龙的化石,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这些恐龙被杀死然后拖到了洞里,可随着研究的深入,古生物学家才确认这些恐龙就是洞穴的挖掘者。

洞穴遗址

古生物学家将这种会挖洞的恐龙命名为洞穴掘奔龙(Oryctodromeus cubicularis),属名词源来自希腊文“orycto”和“dromeus”的组合,意为“会挖掘的奔跑者”,种名“cubicularis”意为“巢穴”,指掘奔龙穴居生活的方式。

掘奔龙的体形并不是很大,成年个体约2米,体重20-30千克。掘奔龙的脑袋小,脖子细,身体瘦长,前肢短,后肢长,一看就善于奔跑。掘奔龙在演化竞争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御敌措施,那就是转入地下。

展开全文

掘奔龙的复原图

成年与幼年掘奔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

相比现代一些典型的穴居动物,如鼹鼠、针鼹、袋熊等,掘奔龙的前肢要细小得多,表明前肢的挖掘能力相对较弱。掘奔龙是以两足行走的恐龙,后肢强壮有力,在后肢的支撑下,它们可以利用嘴喙和前肢慢慢挖掘洞穴。当然,后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挖掘。虽然掘奔龙不能像上述的那些完全适应地下生活的动物那样高效迅速的挖掘洞穴,但两足活动的它们在地面上却拥有更加灵活的运动能力。掘奔龙或许更像是今天的土狼、鬣狗以及兔子,既可以在地面迅速的奔跑,又具备初级的挖掘能力。

掘奔龙挖掘的复原图

掘奔龙可能是以小家庭为单位生活的,因为巢穴中不仅发现了成年恐龙的化石,还发现了另外两只幼年恐龙的化石。化石证据证明掘奔龙会抚养后代,直到它们长到足够大,能够独立生活。相比许多恐龙而言,抚养后代的行为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大幅度提升了幼崽的存活率,非常有利于该物种的延续。

养育后代的掘奔龙

掘奔龙一家生活在洞穴中的复原图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