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学习方法》之西蒙学习
发布时间: 2023-07-17

《世界十大学习方法》之西蒙学习法

如何短时间学会一门学问?专一学习还是交叉学习效率高?西蒙学习法就是短时间集中力量学习一门知识,类似于生产管理领域的批量生产。如果你想短时间学会一门知识,比如编程,英语四六级,那么短时间集中精力则更有效率。

摘要:西蒙学习法为6个月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它的本质是广义动量定理。广义动量定理通过调整力量、方向、作用点和时间来增加成果。西蒙学习法使用了拆分来降低难度,集中力量将知识分而治之。

用2句诗来概括,就是:

西蒙学习攻一科,持续六月不挪窝。

本章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西蒙学习法;

第二部分介绍西蒙学习法的步骤和图解流程;

第三部分使用广义动量定理和图解分析西蒙学习法;

第四部分介绍西蒙学习法的使用案例;

第五部分使用管理学分析西蒙学习法;

第六部分讲述一万小时理论和西蒙学习法;

第七部分使用通用方法论分析西蒙学习法(如图2-1所示)。

图2-1 西蒙学习法的思维导图

2.1 西蒙学习法概述

西蒙学习法是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的一个理论:

“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如图2-2所示)。”

图2-2 西蒙的讲课照片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美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认知科学家,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75年图灵奖获得者。西蒙学识广博,是现今很多重要学术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如人工智能、信息处理、决策制定、问题解决、注意力经济、组织行为学、复杂系统等。他创造了术语“有限理性”和“满意度”,也是第一个分析复杂性架构的人。西蒙在管理学上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的著名论断。

关于6个月掌握一门学问,西蒙教授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1分钟到1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记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分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如图2-3所示)。

图2-3 6个月掌握一门学问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50000块信息×每块1分÷每小时60分÷每周40小时÷每月4周≈5.2月,这里的结果是5.2月,是按照每个信息需要1分钟进行计算的(如图2-4所示)。

图2-4 6个月的时间计算

如果每个信息需要1.5分钟,那么需要7.8个月,而如果取平均值,即每个信息需要1.25分钟,那么需要6.5个月。这里所说的6个月是一个大概的估算,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门学问也不一定就包含5万个信息,每天也不一定只学习8小时,每周也不一定只学习5天。

很多人在找西蒙学习法的出处,我是找了好久才找到。西蒙学习法的中文出处应该是来自美国诺埃尔·兰迪博士的《超级学习力训练》,这是一本2004年出版的中文译本(如图2-5所示)。

图2-5 《超级学习力训练》里西蒙学习法

以上内容和网上的内容差不多,下边我将使用我的通用方法论和图解法来分析、解释西蒙学习法。

解决问题包括两大方法,分别是降低问题难度和提高能力。降低问题难度有4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是拆分(分而治之)、类比、联想和溯因。提高能力有2种方法,包括是广义动量定理和系统思考(如图2-6所示)。

图2-6 解决问题的方法(通用方法论)

2.2 西蒙学习法的步骤和流程图

西蒙学习法可以概括为4个步骤:

1)选择一门学问;

2)拆分这门学问,拆分到可以比较容易学习为止。

3)持续学习6个月,各个击破每个被拆分的小部分。

4)掌握这门学问。

可以使用流程图来图解西蒙学习法的步骤(如图2-7所示)。

图2-7 西蒙学习法的流程图

拆分是降低问题难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拆分将复杂问题拆分为简单问题,然后各个击破进行解决,这类似于军事学上的分散敌人,然后集中兵力进行各个击破。

2.3 西蒙学习法的本质

为了形象地说明,把西蒙学习法比做一把锥子,也称锥形学习法。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西蒙学习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

我们可以使用八大思维图示法中的类比进行图解分析(如图2-8所示)。

图2-8 西蒙学习法和凿石头的类比

如果以简笔画来表示,那么一块大石头相当于一门学问,而锥尖比作知识的专一性,精力的集中可以使用锤子打在锥尾的作用力表示,时间的连续性可以使用锤子连续往复打击锥尾来表示,为了更形象,增加了一个18:15的时钟来表示连续的工作(如图2-9所示)。

图2-9 西蒙学习法示意图

上图也可以使用广义动量定理Fαt=MV来分析,在广义动量定理中,有四要素会影响成果,包括力量的大小F、方向α、作用点和时间t,改变这四者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改变成果。力量F对应于锤子的打击力,也就是“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方向α对应于1门学问,也就是图中的石头;作用点对应于“专一性像锥尖”;时间t对应于“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如图2-10所示)”。

图2-10 使用广义动量定理分析西蒙学习法

锤子的打击力类比于能力,石块类比于知识,锥尖类比于精力的聚焦程度,时间的连续性类比于连续学习的时间。锤子的打击力越大,那么石头越容易被拆分,从而各个击破;锥尖越尖,锥子越容易插入石头,从而拆分石头;时间越长,则在石头上的凿痕越深,越容易拆分这块石头。而如果方向总是改变,一会在这块石头凿一下,一会在另一块石头上凿一下,就好像一会学习这种知识,一会儿又去学习另一种知识,结果哪种知识也没学会。

我们也可以将西蒙学习法、凿石头和广义动量定理放在一起进行类比,西蒙学习法的知识专一性就如同凿石头的锥尖,也如同广义动量定理中的方向;西蒙学习法的精力的集中就如同凿石头的锥子作用力,也如同广义动量定理中力的大小;西蒙学习法的时间连续性就如同凿石头的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也如同广义动量定理中的时间(如图2-11所示)。

图2-11 西蒙学习法、凿石头和广义动量定理的类比

集中6个月的时间来攻克一门学问,这是长时间将力量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这个做法类似于亚当·斯密所说的专业化,专业化可以比多样化增加产出。他在《国富论》中举了生产扣针的例子,一个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劳动者,无论如何努力,一天也生产不了20枚扣针,但有了专业分工之后,经过前后18道工序,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0枚扣针(如图2-12所示)。

图2-12 亚当·斯密和专业化

集中时间学习一门学问,可以减少由一种学问到另一种学问的时间损失;可以减少回忆所需时间和加快进入这门学问的速度;理解度的增加使得后期的学习速度加快。

这种“锥形学习法”的高效原理在于,连续的长时间学习本身包含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应用,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复习时间。如果用烧水来做比喻,“锥形学习法”是连续的加热,所以热量散失的少;普通的间断学习是烧一会儿就停止加热,一段时间以后再继续加热,这样许多热量就白白散失了。两相比较,自然是持续“加热”效果显著了(如图2-13所示)。

图2-13 持续学习和烧水的类比简笔画

持续学习知识就像给水持续加热;间断学习知识就像间断给水加热,此时水会散热,就像人遗忘知识一样。下一次学习还要去重新学习之前遗忘的知识,如果遗忘的速度大于等于学习的速度,那么就像间断烧水一样,永远也烧不开,所以连续的学习要比间断的学习效果好,遗忘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同时也减少了重新学习的时间(如图2-14所示)。

图2-14 持续学习和烧水的类比桥形图

为什么要拆分知识呢?

拆分知识就是为了降低难度,集中精力对知识分而治之。

拆分,也称为分而治之,它是一种各个学科通用的方法,拆分是将问题拆分成可以解决的小问题,然后各个击破。哲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说:“将面临的所有问题尽可能地细分,细至能用最佳的方式将其解决为止”。

比如你买了一个西瓜,你不会直接用嘴去啃西瓜,因为西瓜太大了,不好下嘴,即使是西瓜没有皮也不好下嘴。这相当于难度大于嘴的能力,用刀将西瓜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再吃,这就是拆分(如图2-15所示)。

图2-15 拆分西瓜

那么要拆分到什么程度呢?至少要使得能力大于问题的难度,这时问题才能被能力所解决。比如对于大人,西瓜可以拆分成较大的块,而对于老人和孩子,拆分的块应该小一点,这样才更利于他们吃西瓜。

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说,最核心的原则就是集中兵力打击敌人,而6个月专注于一门知识就是集中自己兵力于这一门知识上,而不是多门知识。自己集中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