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到底多可怕(商鞅的法家思想蕴藏了怎样的残酷真相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商鞅的法家思想蕴藏了怎样的残酷真相

《商鞅变法》是我们在中小学一定会学习的一篇文章,可以说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正是因为商鞅变法让秦国大兴。从而为一统天下做好了准备,但同时商鞅的结局是比较惨的,因为商鞅在变法的时候,他制定的法律是非常苛刻的。也就导致了秦惠文王就位后,立刻杀死了商鞅。

但商鞅也是法家思想最出名的代表人物,可仔细看他的《商君书》,可以发现他的法学思想是非常残酷的。他的核心思想则在于强国,但是这个强国和强民是对立的,也就是要么国强要么民强。这也就导致了《商君书》之后被禁,只有各朝各代的帝王和太子学习。

他在里面提出了几点,就是朝廷应该颁布一些让百姓憎恶的法律,百姓弱下去国家就会变强。但是政策顺应民意,百姓舒服了,而国家就会变弱。而管理百姓也是不能使用优秀的人进行管理,要使用那些奸邪的人。百姓天性比较善良,面对奸邪之辈,自然会忍气吞声。

而君王去使用这些人可以会让他们效忠于自己,如果出现变化,还可以将他丢弃,百姓也会为这样的君王点赞。除此之外,他们希望能够将百姓固定在种田上,从而给国家带来财富,让百姓的其他才能无处发挥,这样就能使国家安稳。而且他鼓励国家将财富集中,不能让人民享有自己私人财产。

不然的话,人民会对朝廷的赏赐丝毫不感兴趣,不利于集权。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法家的集权思想就是将所有法律全部交给最高统治者,而商鞅所带来的法家思想,无疑是利用人性阴暗面,加大统治阶级的权力,让人们变得害怕就会听话。也就是除了统治者,其他都是工具人。

法家的思想主张对秦朝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主张:重视法律、法治;强调法治为人治服务。

影响:韩非子思想成为秦朝统治的理论基础,但严刑峻法也导致了秦朝的覆亡。

法家是先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他们都是一批主张“变法”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们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极力辅佐一些国君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并从某些方面为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提供了理论、原则和方法。

法家学派在政治上、理论上,一般说来都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君权,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积极发展封建经济,鼓励“耕战”,力求做到“富国强兵”,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

在文化教育领域里,法家也提出了许多有别于其他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政策。其中杰出的思想代表人物是商鞅和韩非。

扩展资料:

法家的法治一个最重要的实践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众所周知,秦原本是一个“僻在雍州”的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的小国,无权参与中原各国的事务,常受中原诸侯的鄙视,直至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弃礼任法”。

实行“法治”而使秦一跃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并最终实现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可见其“法治”是具有其积极意义的。其实,法家法治思想中有很多具有持久生命力和可供现代法治借鉴的东西。法家的法治也有诸多负面性。

法家的精髓是什么弊端又是什么

精髓:标准化,明确化。就是在国家各个层面,军事,政治,官吏考核,民俗等制定明确而严厉的标准,严格执行奖惩。
弊端:在这种严酷和明确的标准下,整个社会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弹性,僵化,最终由于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式而被淘汰。
其实不论法家,儒家,道家等治国理念,都没有触及到社会制度的核心,也就是什么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制度,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这个社会制度要保证社会的上,中,下层有着良好的流通渠道,以这个渠道为核心,周边再修饰一些适合本国国情的什么民主,法制,优胜劣汰,个人梦想等等理念,就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制度,这理解起来有点抽象。
简单的说就是:任何社会都会产生精英阶层,本质上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而稳定的社会制度就是保证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有互相转换的渠道,被统治阶层能看到希望,统治阶层有安全感。
就像美国:保持美国繁荣的不是什么民主,人权,而是美国自建国以来所有人认可的美国梦,崇尚个人奋斗的理念,才使美国的社会和经济一直保持着活力。
而中国历史也是,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加上科举制度官僚制度,维系了王朝的相对活力,中国古代才会一直领先世界,而当时中世纪的欧洲的贵族封地制,就扼杀了这种活力,所以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就是一群文盲打群架的历史。知道欧洲资产阶级思想为基础产生的新的上下流通的机制,欧洲近代才繁荣起来。

法家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多深远和儒家比呢

法家以家治国,它提出了:公平,公正,公平的口号!谁犯了法都要受到刑法。只不过它的法不是我们今天的法治,而是王法,只对天子有益的法。
而儒家提倡的仁义,儒家讲要仁爱,亲亲之爱。就是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有等级有差别的爱。
从治国理念来看:儒家的政治理念就是德治,用道德去教化人民。而法家则是用刑法来约束人民。换句话说:儒家的理念是只要人人都做好人,而法家的理念是人人不做坏事。这是儒法之间最大的区别。
至于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还是法家深远!从文化的角度看,儒家比较深远。

怎样看待法家思想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在先秦诸子诸家当中,唯独法家的思想,是必须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这里面流血的、付出生命的,不但有当时许多有罪或者无辜的贵族和贫民,还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和韩非。
1、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2、法律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3、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4、不法古 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5、法 术 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当代学者刘木鱼(刘铎)在《非法非人治》中提到:“法之卫意,在乎君政,政之所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