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年轻时写的诗词(苏轼写的这些关于竹子的诗句分别表达了什么寓意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苏轼写的这些关于竹子的诗句分别表达了什么寓意

苏东坡的爱竹,也许是前无古人,竹子和他终身相伴,不管到哪里,他的眼帘里不能没有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他的名言。 年轻时,东坡咏竹有豪迈之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中年看竹,心情趋平淡:“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到老年:“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由豪迈到平静恬淡,这是他人生的轨迹,而诗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心态写照。 这个是他自己对他人生的一个概括,一种感慨吧。

请告知苏轼二十五岁前的诗词,谢谢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写作背景:苏轼兄弟继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同科进士及第之后,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24岁,又同举制策入等。苏轼被任命为凤翔(今属陕西)签判,苏辙(子由)因其《御试制科策》尖锐抨击宋仁宗,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只好自己要求留京侍父,在这以前,他们兄弟一直生活在一起。苏轼赴凤翔任,是他们第一次远别,苏辙送兄赴任,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离京城一百四十里的郑州西门外,苏轼写了这一抒发离愁别恨的名篇。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创作背景:作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即苏轼24岁之时,当时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送作者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但眷眷手足之情难遣,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的和诗。

苏轼人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1、入仕之初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

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陂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2、诗案前的平静期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3、贬谪黄州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4、入京重用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5、流放生涯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6、晚年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苏轼19岁写下一首肉麻的词,纪念洞房花烛夜,究竟有多肉麻

苏轼的这首诗不仅说他的妻子的皮肤很白,还写了他和妻子新婚夜里的生活。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们一般喜欢称呼他为苏东坡。他是北宋时期有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善用夸张的手法,是豪放派的代表,被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父亲苏洵,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是有名的文学家,并当时称为三苏。

苏轼在19岁的时候迎娶了当时年仅16岁的王弗作为妻子。那时候的人成亲都比较早,而且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亲以前都没有过多的接触,成亲以后才慢慢熟悉起来。所以带了一份羞涩在里面,让爱情显得更美好。

洞房以后,苏轼写了一首诗来纪念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洞房花烛夜后那种愉悦的心情。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妻子雪白的皮肤,较好的身材,而且她还会唱歌,可见苏轼对于他的妻子很满意。他在诗中还描绘了当晚洞房花烛夜的情形,说这样的日子让人快乐,让人沉沦。

在当时封建的社会,大多的诗词都是描写的国家大事,或者贫苦百姓。家里的是连提一下都觉得不好意思,但是苏轼却把自家闺房趣事写了出来,还写得如此肉麻,让人觉得不好意思。

苏轼各个时期的诗词

微信